人民網
人民網

峰會時間 丨“數智”之光,讓鄉土不“土”、鄉愁不“愁”

葉青卿
2023年04月28日22:13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靠農業謀生的人是“粘在土地上的”。進入數字時代,如何解放雙手,讓“數智”賦能鄉村?4月26日,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在福州開幕,一起走進“數字鄉村主題展”感受“鄉土中國”的“數智”魅力。

鄉土不“土” “數智”解放生產力

走進展區,先“身”奪人的是一台又“萌”又“怪”的“硬漢”。它不“撈”油水,充電即可﹔它無需駕駛,自己上路﹔它不用休息,憑一己之力承包了“三班倒”。這個看起來很酷炫的“未來之車”實際上是一輛新能源無人駕駛拖拉機。

新能源無人駕駛拖拉機。人民網 葉青卿攝

新能源無人駕駛拖拉機。人民網 葉青卿攝

這款拖拉機來自山東的一家科技公司,公司有關負責人王先生介紹,它採用鋰電池供電,以無級變速電機為整機驅動,配備電控提升懸挂系統,輕鬆實現無人駕駛,支持無人作業、協同作業等多種作業模式,通過與雲端交互實現智能化作業的管理和監控。

新能源無人駕駛拖拉機正在耕地。受訪者供圖

新能源無人駕駛拖拉機正在耕地。受訪者供圖

“它可以搭載多種農具,廣泛應用於平原、丘陵、大棚、果園、草原、牧場等地域或場景,配套相應的農機具可完成牽引、耕、犁、耙地、播種施肥等各種作業。”王先生說,“我家在山東農村,父母年紀大了,越來越干不動農活,可太需要這樣的農業生產裝備了。”

地上“無人”能開工,天上的“家伙事兒”也不甘示弱。一款農業無人飛機亮相展區,最大載重可達50公斤,可以用來植保噴洒、播撒種子、澆灌肥料等。

T50農業無人飛機。人民網 葉青卿攝

T50農業無人飛機。人民網 葉青卿攝

“這款無人機搭載雙重霧化噴洒系統,最大流量可達每分鐘24升,1小時可作業300多畝地。”工作人員介紹道,“更智能的是,它採用前后相控陣雷達與雙目視覺系統,保障作業安全,集航測與飛防於一體,極大提高了作業效率,為農業管理帶來更穩定的作業保障與更優質的作業效果。”

從前,科幻小說裡憧憬的“無人”科技,如今正在中國廣袤的大地上悉數應用。如今,鄉村正朝著數字化方向建設。數字鄉村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2019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提出數字鄉村發展的戰略目標和重點任務。今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深入實施數字鄉村發展行動,推動數字化應用場景研發推廣。

當“數智”技術深耕鄉間田野、飛躍果林魚塘,農民不再單一地“面朝黃土背朝天”時,鄉土已不“土”,而是滿滿的“科技生產力”。

鄉愁不“愁” “數智”鎖住鄉情

“想爸媽的時候,直接打個‘視頻’電話。”“我直接在我們家院子裡裝了一個攝像頭,看我爸媽干農活‘慢直播’,心裡暖暖的。”“以前想幫父母辦點事兒,太不方便了,現在手機拿出來點一點就搞定了。”展區裡,兩個觀展者一邊聊天,一邊看大屏。

“杭好辦”政務服務平台。人民網 葉青卿攝

“杭好辦”政務服務平台。人民網 葉青卿攝

大屏上顯示的是福建省上杭縣數字鄉村大腦——“杭好辦”政務服務平台,老百姓可通過“杭好辦”小程序或者“閩政通”APP進行“網上辦事”,讓各類政務查詢、預約、互動、咨詢等服務“觸手可及”。

觀展者正在體驗“杭好辦”小程序。人民網 葉青卿攝

觀展者正在體驗“杭好辦”小程序。人民網 葉青卿攝

展區工作人員介紹,“杭好辦”有一個“政民互動中心”,提供“民情反映”“有事找代表”等服務,搭建政府與民眾溝通的橋梁,實現民眾參與縣域治理共建共享﹔同時提供縣、鄉、村三級公職人員工作台,實現高效快捷移動辦公。

“對於村民的訴求,我們要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實’。”工作人員說,“也正因為這樣,很多上了年紀的村民可以讓在外地工作的子女進行‘線上幫忙’,辦事情方便多了。”鄉村留守老人是很多在外打拼的年輕人心中的牽絆,“數智”力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子女的鄉“愁”。

近年來,福建省出台實施《福建省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規劃(2022-2025年)》等文件,指導推進三明大田縣、南平武夷山市、龍岩上杭縣、寧德壽寧縣等4個國家級、20個省級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因地制宜制定工作計劃,著力推進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示范樣板。

不僅在福建,在全國很多地方,各種“以‘三農’為本”的大數據平台不斷推陳出新,農業農村大數據公共平台基座、農村供水保障信息化監管運營系統、農產品產地保險冷鏈數智化平台、鄉村縣域共配中心……數字鄉村建設,讓農民朋友不“愁”農活兒、不“愁”銷路。廣闊天地,大有可為,越來越多在外漂泊的年輕人願意回到家鄉,和父母輩兒一起守住鄉情,扎根鄉村。

多元共建,數字賦能,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

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首設“數字鄉村主題展”,涵蓋鄉村數字基礎設施、鄉村產業數字化、鄉村數字文化、鄉村治理數字化、鄉村數字普惠服務、鄉村數字化人才等領域。

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數字鄉村主題展”。人民網 葉青卿攝

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數字鄉村主題展”。人民網 葉青卿攝

展區信息顯示,截至2022年底,全國已實現“村村通寬帶”“縣縣通5G”,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達61.9%,城鄉數字鴻溝進一步縮小:農業生產信息化率超過25%,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到5313.8億元,同比增長9.2個百分點,鄉村數字經濟蓬勃發展﹔31個省(區、市)構建了省市縣鄉村五級網上政務服務體系,全國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信息系統覆蓋48.9萬個村委會,鄉村數字化治理模式廣泛應用﹔國家智慧教育平台建成,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向農村地區覆蓋,縣級遠程醫療覆蓋率超過90%,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提升。“數字鄉村一張圖”“田間無人作業”“農業產業互聯網”“5G遠程醫療”等數字化應用場景加速涌現,數字賦能鄉村全面振興作用更加凸顯。

(責編:易雪妍、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