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醫美姓醫  健康第一

2023年05月16日08:5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醫美姓醫 健康第一(健康中國 奮發有為)

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衛健委等11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行業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就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行業監管工作,規范和促進醫療美容行業發展提出一系列針對性舉措。

《指導意見》對促進醫療美容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有哪些重大意義?對此,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副院長趙延勇進行了解讀。

向醫美“三黑”亮劍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醫療美容行業快速發展,在更好滿足人們對美追求的同時,非法行醫、假貨頻現、虛假宣傳、價格欺詐等行業亂象也逐步顯現,嚴重危害群眾生命健康與合法權益。

“當前,醫美行業存在的問題大致可總結為‘三黑’,即‘黑機構’‘黑醫生’‘黑藥械’。”趙延勇說。“黑機構”往往沒有辦理正規手續,在無証或証照不全的情況下即對外開展醫療美容服務﹔“黑醫生”即無相應醫師資質或醫學藥學知識卻提供醫美相關專業服務的人員﹔“黑藥械”即非法制售使用不合格或不合規的醫療美容藥品、醫療器械。

早在2002年,原衛生部就公布施行了《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之后又陸續印發了相關文件,對醫療美容服務的總體要求、機構設置登記、准入標准、執業人員資格、執業規則和監督管理等作出明確規定。

“隨著人們美容需求的不斷增長,近年來醫療美容行業發展駛入了‘快車道’,但經過正規培訓的專業醫生數量較少。”趙延勇說,在這種情況下,一些不法分子為牟取暴利非法開展醫療美容活動,不僅傷害了部分求美者的身心健康,也對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產生了很大干擾。

針對醫療美容行業存在的突出問題,近年來相關部門多次開展專項整治工作,高壓嚴打行業亂象。2022年9月至2023年2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11部門聯合組織開展了醫療美容行業突出問題專項治理行動,清理了一批違法機構、懲治了一批違法人員、查辦了一批典型案例、形成了一批長效機制制度成果,行業亂象頻發的勢頭得到有效遏制,行業秩序明顯好轉。《指導意見》就建立在11部門充分研究和認真總結專項治理行動取得的成功經驗基礎之上。

“醫美行業必須自身干淨,才能為廣大求美者提供更好的服務。這次出台的《指導意見》非常及時,對整體推動我國醫美行業健康發展、為廣大求美者提供安全健康的診療環境意義重大。”趙延勇表示。《指導意見》強調跨部門綜合監管,幾乎考慮到了醫美行業上下游的所有鏈條,把准了各個重點環節和重點人員,從登記管理、資質審核、“証”“照”信息共享、通報會商、聯合抽查檢查、協同監管、行刑銜接等多個維度同時發力,構建起貫通協同、高效聯動的行業監管體系,更有助於醫美行業的健康發展。

明確醫美屬於醫療活動

一段時間以來,醫療美容究竟屬於醫療活動還是消費活動,眾說紛紜。

“《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明確,醫療美容是指運用手術、藥物、醫療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創傷性或者侵入性的醫學技術方法,對人的容貌和人體各部位形態進行的修復與再塑。”趙延勇說,“醫療美容具有一定的創傷性或侵入性,這就意味著存在一定的風險,直接關系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醫療美容本質上仍屬於醫療活動,要將其視為醫療行為進行約束和規范,此次《指導意見》也明確規定,醫療美容服務屬於醫療活動。”

今年2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曝光了一批醫美違法犯罪案例。其中,有美容機構在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証》的情況下,擅自在小區住所內開展注射玻尿酸、瘦臉針等醫療美容服務。

《指導意見》強調,未依法取得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發放的《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証》或者“診所備案憑証”,不得開展醫療美容服務。“一個正規的醫療美容機構必須獲得許可証,才能開始經營。這次《指導意見》再次強調了醫美機構拿証的重要性,嚴把行業准入關,對醫療美容行業會起到很好的淨化作用。”趙延勇說。

如何辨識合法與非法醫療美容機構?趙延勇表示,按照《執業醫師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等規定,開展醫療美容服務,機構應當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証》並在醒目位置懸挂,醫師應當取得《醫師資格証書》並注冊在該醫療機構,並在機構內公示其執業資質,醫療美容服務項目應當向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備案。群眾可以通過機構內公示的信息,並通過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官方網站查詢機構、人員資質信息,來防范與辨別非法醫療美容機構。

“醫美行業對醫生的醫學專業能力和審美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在趙延勇看來,一個成熟的醫美醫生除了滿足最基本的要求——取得相關醫師資格証書外,還要積累豐富的經驗,從事醫美行業至少5年以上、達到主治醫師職稱,同時要充分了解並評估求美者的美學需求,並對其進行正確的心理疏導。

醫療美容≠生活美容

生活中,很多人將醫療美容與生活美容等同起來,兩者是一回事嗎?

“當然不是。大多數的醫療美容項目具有一定的創傷性和侵入性,這是它和生活美容最大的區別。”趙延勇介紹,生活美容主要是指運用化妝品、保健品和非醫療器械等非醫療性手段,對人體所進行的皮膚、毛發的護理或按摩等帶有保養或保健型的非侵入性的美容護理,“也就是說,涉及激光類、創傷類、注射類的美容項目,都屬於醫療美容的范疇,開展相關活動的機構和從業人員必須具備相應資質。”

變美的前提是安全,選擇正規的醫美機構和專業的醫生是保障。“在進行醫美項目前,一定要選擇專業的醫療機構,而不是到生活美容院。”趙延勇說,“生活美容院沒有資質提供醫療美容服務,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求美者被朋友或中介帶到生活美容院而開展了醫美項目,這裡的風險很大。”

“前些年,有一些美容院非法開展了拉雙眼皮、墊鼻子等醫療美容活動,經過相關部門的專項治理,取得了顯著成效。”趙延勇說。現在生活美容院違法開展醫美手術的現象越來越少了,但是一些輕醫美項目還比較流行,仍有一些生活美容院開展打肉毒素、打玻尿酸等針劑注射活動,在這方面相關部門還要重點進行監管。

“此外,還要警惕‘渠道醫院’,這種醫院不走常規的運營途徑,而是通過中介、美容院、網紅等渠道吸引求美者前來開展醫美項目。”趙延勇說,“盡管一些‘渠道醫院’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証》相關資質,但仍存在價格不透明、操作不規范的情況。如果求美者到這樣的醫院,發現對接的是醫療美容診療咨詢師,而非以專業醫生為主導,就要小心其中隱藏的風險了。”

針對上述行業亂象,《指導意見》明確,加強關聯領域與行業的監管,對加強醫療美容“導購”活動、醫療美容培訓活動以及生活美容等關聯領域監管作出了具體安排。例如,嚴禁無相應醫師資質或者醫學藥學知識的人員在線上線下從事醫療美容診療咨詢、就醫引導服務或利用互聯網發布醫療美容知識科普等涉醫療領域專業信息內容。在趙延勇看來,通過規范醫療美容上下游和相鄰行業市場秩序,能為醫療美容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創造更為公平、規范的市場環境。

“推動醫美產業健康發展,要從專業的醫療美容機構做起,從每一個合格的從業人員做起。廣大的求美者也要理性看待醫美需求,提升風險意識,審慎作出醫美決策,正確選擇醫美機構。”趙延勇說。在開展醫美項目前,求美者要充分了解項目的風險和效果,清楚術中、術后可能出現的並發症。例如常見的有刀口瘢痕增生、術后腫脹、血腫等﹔同時,客觀評估醫美項目的效果,保持合理的期望值﹔對手術后的恢復,求美者也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備,這樣多管齊下,才能讓醫療美容“美”得更加安全健康。

延伸閱讀

古代已有“醫美”

借助醫療手段提升顏值,古已有之。

唐代有一年,施肩吾高中狀元,同期連他共有29人考中進士。皇帝在曲江布下宴席,招待新科進士。席上,看著周圍花團錦簇,施肩吾拿一位叫崔嘏的進士開玩笑,賦詩一首:“去古成叚,著虫為蝦(蝦的繁體字為蝦),二十九人及第,五十七眼看花。”為啥29人隻有57隻眼呢?原來,崔嘏有一隻眼睛是用珠子代替的義眼。

從此可見,唐代“醫美”技術已經很成熟了。此外,古籍記載,唐代已有治靨術,就是在臉上做出酒窩。還有磨削術,即用玉石摩擦面部,來治療疤痕。晉代時,中國已掌握兔唇修補術,一個叫魏泳的人“生而兔缺”,醫生“割而補之”。魏泳后來當了高官,可見治療成功(當時身體有缺陷的人不能當高官)。

鏈接

行業自律

2020年5月,中國整形美容協會聯合互聯網醫美平台新氧,共同發起中國醫美行業自律行動,設計嚴格的審查機制並定期向社會公布平台治理結果。

自律行動開展3年來,新氧一直遵循合規原則,堅決抵制“黑醫美”,充分發揮行業資源、大數據及技術優勢,在攔截“黑醫美”、清理違規信息及商品、屏蔽假用戶假評價假交易等方面不斷發揮作用。

近日,新氧平台公布了行業自律行動的最新數據。自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止,新氧平台日常巡查約3420家醫美機構,479余位醫美醫生資質,3.8萬個醫美商品,7.6萬條社區信息,3.8萬條平台自營商品,共處理違規機構、醫生、商品、社區信息合計約3.4萬例。(記者 王美華)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