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轉“閩南方言諧音梗” 福建廈門這場主題展趣味十足

青蛙口中放著冰塊、一塊長肌肉的骨頭、兩隻蝦掰手腕、被磁鐵吸起來的頭發、七個小桃子一起快樂玩耍……這些腦洞大開的情境展品,創意靈感均源自閩南方言中的趣味詞匯。
5月15日至17日,廈門理工學院影視與傳播學院主辦、來瘋喜劇聯合打造的首個“閩南方言諧音梗”主題展在廈門展出。該展覽是廈門理工學院影視與傳播學院2019級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學生何雅霖、林子蟬、張昕在影視與傳播學院副教授余霖指導下完成的畢業設計作品。
主題展現場。廈門理工學院供圖
展覽摒棄傳統物件展覽方式,以當下年輕人流行的“諧音梗”為切入口,從大開腦洞的故事出發,將方言內容進行創意化改造,最終用實體形式呈現,旨在“用不正經的方式,傳播正經閩南文化,玩轉閩南方言”。如展品“腳緊”,在閩南語中意為“趕快”,展品以一雙打結的腳呈現,形容一雙腳在加快速度的過程中快到打結,像上了發條一般,同時也傳遞著當下快節奏生活中人們“卷到飛起”的寓意。
展品“腳緊”。廈門理工學院供圖
現場“奇形怪狀”卻富有含義的展品抓人眼球、使受眾產生好奇,趣味互動形式讓觀眾深度參與、享受猜謎解謎樂趣。項目打通閩南文化與潮流文化的“任督二脈”,用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形式創新傳播方言文化,著實吸引了許多慕名而來的“少年家”(“年輕人”閩南方言諧音)。
展覽吸引不少年輕人前來打卡。廈門理工學院供圖
提及本次畢業設計的實踐過程,團隊負責人何雅霖說:“大學期間,我在余霖老師的指導下參加了國家級創新項目《國潮背景下的閩南語新媒體傳播實踐》,在如何更年輕化、視覺化呈現閩南方言方面積累了一定經驗,為本次展覽順利落地打下了良好基礎。”
團隊成員林子蟬表示,作為一個在閩南長大的非閩南人,這些閩南語諧音梗風趣又有內涵,讓閩南人會心一笑的同時,也能極大程度地吸引非閩南人參與其中。她說,能以這樣的方式把專業所學知識轉化為成果落地,非常有意義。
據悉,展覽創作團隊三名成員從小便生活在閩南地區,對閩南方言有著深厚的感情。二十多年來對閩南方言的耳濡目染,加上在校專業學習中習得的熱點動態捕捉意識,三人在畢設選題上“一拍即合”。她們希望結合大學四年所學知識,改變年輕人把閩南語和“老土”“落后”等詞匯劃等號的刻板印象,讓閩南方言在年輕群體中“潮”起來,助力閩南文化“破圈”。(曾妙齡 余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