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穿越古今,在博物館裡尋訪千年絲綢之路
2023年05月18日11:31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2023年國際博物館日主會場活動於5月17日至19日在福建博物院舉行。人民網 林曉麗攝
人民網福州5月18日電 (錢嘉禾、林曉麗)孔雀藍釉陶瓶、建窯黑釉醬斑紋盞、景德鎮窯青花花卉紋八方燭台……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當天,主題展覽“福航天下——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印記”在福建開展,以文化與美學的角度解讀海上絲綢之路,突出“一帶一路”倡議十年的重要影響,展現世界文明的和合共生、美美與共,吸引不少市民前往觀展。
此外,兩個配套展覽“諾亞之子 大美初見——亞美尼亞19-20世紀文化瑰寶展”和“中國白 向世界——德化白瓷精品展”也在同日開幕。
據悉,今年國際博物館日主會場活動於5月17日至19日在福建博物院舉行,圍繞“博物館、可持續性與美好生活”主題,集中展示中國博物館事業發展的最新成果,博物館主動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所作出的獨特貢獻。
18日,主題展覽“福航天下——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印記”正式開展,以文化與美學的角度解讀海上絲綢之路,突出“一帶一路”倡議十年的重要影響。人民網 錢嘉禾攝
主題展覽“福航天下——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印記”吸引不少市民前往觀賞。人民網 錢嘉禾攝
一位市民正在拍攝主題展覽“福航天下——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印記”中的孔雀藍釉陶瓶。人民網 錢嘉禾攝
穿越古今,孩子們用畫筆記錄文物。人民網 林曉麗攝
福州市民走進博物館,近距離感受文物魅力。人民網 林曉麗攝
福州市民走進博物館,近距離感受文物魅力。人民網 林曉麗攝
“諾亞之子 大美初見——亞美尼亞19-20世紀文化瑰寶展”中展覽的異域傳統服飾。人民網 錢嘉禾攝
“諾亞之子 大美初見——亞美尼亞19-20世紀文化瑰寶展”中展覽的古代墓碑與雕像。人民網 錢嘉禾攝
一位市民正在拍攝亞美尼亞古代的地毯。人民網 錢嘉禾攝
(責編:易雪妍、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