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糖尿病患者該怎樣“吃”和“動”

谷偉軍
2023年05月19日16:0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糖尿病患者該怎樣“吃”和“動”(名醫講堂)

對糖尿病患者而言,控糖不能僅靠口服降糖藥和胰島素,還需注重科學飲食和運動。很多患者認為糖尿病飲食就是少吃甚至不吃,運動也是越多越好。其實這些錯誤的觀念和做法對控糖不僅無益,還會增加營養不良、貧血、低血糖甚至發生酮症酸中毒的風險。那麼糖尿病患者該怎樣“吃”和“動”呢?

在飲食方面,患者首先要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定時定量。每天應至少有早中晚三餐,每餐應包括不少於三種食物:谷類、肉類、蔬果類。

進食需適量,不過飢過飽。若出現低血糖或體力活動增加時,可根據情況適量增加進食量。手掌法是一種為糖尿病患者量身定做的食量粗略估算法。主食拳,即每餐攝入一拳頭大小的碳水化合物,比如一個饅頭、花卷或一小碗米飯、面條。水果拳,建議每日攝入一拳頭大小的水果。蛋白掌,成年人單手掌心大小相當於50克蛋白質類食物,建議每日可攝入50至150克蛋白質類食物。蔬菜捧,兩隻手捧起可容納約500克的蔬菜,建議每日可攝入500至1000克蔬菜。瘦肉指,建議每日攝入兩根手指大小的瘦肉,約50克。油脂尖,每頓宜攝入大拇指第一指節大小的油脂。

食品的選擇上,宜多選用高纖維食品,如紅米、全麥面包、麥片、水果、蔬菜及豆類,忌吃甜食如糖果、雪糕、飲料、中西式甜點(低血糖除外)。烹調方式少用煎炸,烹調時用植物油,減少動物脂肪攝入。每日用鹽量少於5克,限制攝入含鹽量高的調味品。

糖尿病患者需戒煙限酒。吸煙可影響胰島素正常發揮作用,顯著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神經病變、眼病、腎病等風險。酒精可使血糖不穩定,糖尿病患者應避免空腹飲酒,若飲酒,每日不超過1—2份標准量(含酒精10克為1份標准量),每周不超過兩次。

科學運動可提升消耗量,有效控制體重、即時降糖,促進口服降糖藥和胰島素減量,還能降血壓、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改善心理狀態。對糖尿病前期的患者來說,可延遲或預防糖尿病發生。

運動一般應在進食后1—2小時進行,每次開始前做5—10分鐘的熱身運動,一周運動3—7天,進行不少於150分鐘的有氧運動。常見的運動形式有:行走、慢跑、爬樓梯、游泳、騎自行車、跳舞、打太極拳、做廣播操等。

在此基礎上,每周最好進行2次抗阻力運動,如啞鈴、仰臥起坐、平板支撐等。抗阻力運動每周可做2—3次,每次30分鐘。兩次抗阻力訓練需間隔48小時以上,可鍛煉肌肉力量和耐力。

運動時穿寬鬆舒適的衣襪,攜帶水和含糖食物﹔糖尿病患者所選擇的運動強度宜控制心率為(170-年齡)/分鐘,簡單的判斷方式是運動時心跳稍加快,微汗,無急喘,能正常說話。

運動雖好,但糖尿病患者在血糖≧16.7毫摩爾/升、反復發生低血糖或血糖波動較大、合並嚴重急慢性並發症時不適合運動。有視網膜病變的患者不宜進行抗阻力運動。

糖尿病雖然是慢性疾病,但能夠通過積極調整干預得到有效控制。糖尿病需要綜合性的長期治療過程,已確診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患者,在注意科學飲食和運動的同時,切不可胡亂用藥,一定要到醫院尋求規范的診斷和治療。

(作者為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內分泌科副主任)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