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永泰:山水得綠 百姓得福

行走永陽大地,天然山青水碧。永泰地處福州西南角,獲評全國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福建唯一被列入全國美麗鄉村重點縣建設試點。近年來,永泰縣結合縣域實際,以福建省鄉村振興重點縣建設為契機,以福建省農村基層黨建“整鄉推進、整縣提升”示范試點縣建設為抓手,強化生態、綠色優勢,突出文旅試點示范,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鄉村全面振興示范縣”建設,全力打造鄉村振興永泰樣板。
我們看到,良好的生態環境給永泰帶來了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曾經的省級貧困縣,如今蝶變成省會福州的“生態后花園”﹔曾經“藏在深閨人未識”,如今“撩開面紗驚八閩”,成為八閩大地上最靚麗的一張綠色名片。
莒口村:守護綠水青山 走出鄉村振興新路子
30多年前的永泰,是福州唯一的省級貧困縣,而且交通不便,往返永泰福州兩地需要一天,還要靠擺渡。莒口村地處福州永泰塘前鎮,林地有3.16萬畝,是塘前鄉林地面積最大的行政村之一,但耕地僅278畝,人均不到一畝,靠種地,村民根本吃不飽。
30多年來,莒口村守護好綠水青山,在黨支部引領下,不斷探索鄉村發展道路。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當好綠色生態后衛,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壯大發展鄉村旅游,立足區位優勢推動農旅共生,全力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鄉村振興新樣板。
綠水青山——莒口見証館(永泰縣委組織部供圖)
“在黨支部引領下,去年3月,成立了莒溪溪谷裡農業專業合作社,莒口村目前有136戶村民300多人,都當上了股東。”莒口村黨支部第一書記余新仁說,在上級黨委的指導和支持下,去年莒口村試點黨支部帶領開辦合作社,引進特色產業,帶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帶領群眾增收致富。據了解,合作社成立理事會,由黨支部成員、青年代表、村民代表組成,再由黨員、鄉賢等人組成監事會。“村集體以資源、資產入股,佔比30%,村民以資金入股。假如按目前300萬元的年利潤計算,按佔股比例70%分紅給股民,30%分給村集體,村集體中還有70%的收益也會分給全體村民,平時在景區工作的村民也有薪酬收入。”
莒溪景區(永泰縣委組織部供圖)
莒口村只是永泰縣以特色產業發展推動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下一步,永泰縣將強化培育發展特色產業,打造農旅融合“共富聯盟”,通過產業發展力爭村集體經濟年收入20萬元以上的村達90%。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以特色產業發展推動鄉村振興,既能為鄉村提供可持續的發展路徑,還能更好地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永泰縣委組織部長林文鋒介紹,永泰縣從各村經濟基礎、區位特征、資源條件等實情出發,實行“一村一策”,持續探索完善5類15種集體經濟發展模式。眼下,莒口村正以“青山綠水·莒口見証”為主題,做好“山水”文章,通過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引進公司投資建設莒溪景區配套的野奢營地,建設蔬菜採摘園,每年至少為村集體經濟增收27萬元。
據了解,目前永泰已在梧桐、嵩口、大洋等3個鄉鎮14個村開展試點,全面推進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試點工作,採取項目化管理分級分類推進,21個鄉鎮分級確定首批13個縣級試點、20個鄉鎮試點合作社項目,按獨立自主經營、與企業合作經營、對外承包經營3種發展模式分類推進。其中,嵩口鎮大喜村合作社租賃流轉林下空地,打造靈芝體驗園,帶動大喜村留守村民和剩余勞動力共同參與種植養護,同步規劃建設獼猴桃採摘區、農事農耕體驗區等,實現農旅產業深度融合、村集體和群眾雙增收﹔長慶鎮福斗村中心村黨委成立福斗農林專業合作社,引導福斗、上洋、南尾等3個成員村共同建立毛竹種植、管理、採伐等共謀共商機制,籌資興辦毛竹廠,帶動30名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促進村集體經濟共同提質增量。
為解決普通農戶、涉農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涉農資產難以抵押貸款等突出問題,2022年年初,永泰縣還在全省率先啟動了三農“黨建+金融”信用體系建設,搭建“政府主導、多方共建、標准互認、成果共享、群眾受益”的信用融資平台。截至2022年6月,已通過平台成功對接信用貸款1882筆、授信1.19億元,為鄉村產業振興引入更多金融活水,注入更強資金動力。
坵演村:創新模式 助推鄉村產業振興
永泰縣域面積2241平方公裡,轄21個鄉鎮、255個行政村,全縣共有農村基層黨組織282個……每個村情況不同,該如何實現協同發展?
坵演農場(永泰縣委組織部供圖)
坵演村是永泰鄉村發展的另一個典型案例。2020年9月,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書記林寶金來到坵演村,他指出,農村發展關鍵靠龍頭帶動,要堅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調動村民的積極性,發展特色產業,做好文旅文章,實現村財增收、村民致富、鄉村更美。此后,永泰縣創新建立“服務隊+工作組+合作社”模式,把工作機制與鄉村振興資金、項目聯動起來。
坵演村堅持黨建引領,立足鄉村振興發展契機,短短2年多時間,謀劃生成初心館、黨建文化主題公園、紅色文化培訓中心等10個振興項目,打造紅色研學產業﹔引入“好農場”集團,打造大樟溪沿岸第一塊現代化綠色生態農業觀光園等,不斷探索鄉村振興新辦法、新路徑。
坵演村初心館(永泰縣委組織部供圖)
以點帶面,全面發展。永泰縣委組織部長林文峰介紹,永泰縣探索黨組織領導下的區域協同發展機制,在開展“中心村黨委”建設的基礎上,優化調整設置38個中心村黨委,覆蓋128個村、4397名黨員,所有村集體年經營收入達10萬元以上,85個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20萬元。
這些中心村黨委重在指導鄉鎮黨委優化中心村黨委日常管理運行機制,構建區域化黨建引領鄉村振興聯動體系,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現如今,我們已經培育形成長慶福斗毛竹、赤錫庫區養殖、城峰太原青梅等區域產業聯盟,並推動全縣培育葛嶺-城峰李梅加工、梧桐-嵩口農旅觀光、同安-大洋庄寨旅游、白雲-丹雲中藥種植、嶺路--赤錫休閑採摘等5條特色產業帶。”林文峰說。
鄉村振興既要有中心村的“帶動力”,也需要薄弱村的“驅動力”。永泰縣設立薄弱村集體經濟發展專項扶持基金,通過建設物業等項目,委托有規模有實力的國有或集體企業開展資本市場化運作,確保參與村有穩定收益。2018年以來,縣財政先后配套投入2490萬元,統籌實施發展村集體經濟項目221個。
從“中心村黨委+薄弱村”的結對發展,再到全縣更大層面的資源整合,永泰縣正在布一盤更大的棋。永泰縣委書記雷連鳴表示,目前永泰縣已在福州市率先探索農村產權流轉服務體系建設,建成以政府主導、市場化和公益性相結合,集信息發布、資源交易、金融配套、監督管理等功能於一體的數字綜合服務平台,形成農村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資本變資金的全過程服務體系。
“目前,可進入流轉優質資產資源共2000余宗,預估總價值達75億元。”雷連鳴介紹道,該平台重在打通“金融、政府、金融機構”互認的堵點,拓展“三農”融資渠道,實現農村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將持續擴大村民受益面,有效激活綠色發展新動能。”
引才引智 為鄉村發展添活力
“堅持‘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工作要求,不斷完善黨領導‘三農’工作的體制機制,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振興優勢,匯聚起全縣上下齊抓共管、多方參與、奮力攻堅、久久為功的工作態勢。”雷連鳴介紹,永泰縣以基層黨建“整鄉推進、整縣提升”示范縣創建為抓手,強化“五大舉措”,充分發揮村級組織的組織優勢、組織功能、組織力量,使鄉村振興攻堅堡壘強起來。
選好一個人,帶好一個村,“兩委”班子選優配強,凝聚力戰斗力才能得以顯著提升。2021年永泰縣在全省率先完成村委會換屆選舉,100%實現“一肩挑”,在班子的指標對比上,明顯出現“一升一降”:相比上屆,班子成員高中及以上學歷佔比提升25.4個百分點,其中大學本科生198名,碩士研究生3名,黨組織書記大專以上學歷佔比提升22個百分點,達到148名﹔經濟能人佔比提升20.6個百分點﹔班子成員、黨組織書記平均年齡分別下降5.4歲、2.4歲,13名90后當選“一肩挑”。
更值得關注的是,永泰縣以村“兩委”換屆為契機,引回981名原鄉人、回鄉人、新鄉人,其中1名外鄉人當選“一肩挑”、2名外鄉人當選村委會委員。例如,活化“永泰縣001號鄉村創客空間”等服務平台,吸引30多名返鄉創業青年參與家鄉建設,涌現出市第十二次黨代會黨代表、嵩口鎮龍湘村黨支部書記林露露等一批青年人才代表。發揮“土專家”“田秀才”“鄉創客”作用,累計選派縣級科技特派員319人次,遴選360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農業科技示范,激勵農村實用人才發揮專長,服務農業產業轉型升級。
引人很關鍵,引智更重要。2017年,當地成立全國第一家扎根縣域、聚焦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社會組織——永泰縣鄉村復興基金會,截至2022年底,培訓鄉村創客23000多人次,支持和孵化鄉村創業項目80多個,帶動鄉村就業3000多人。2018年,永泰縣成立全國首家縣級鄉村振興研究院,搭建“理論+實操”的40人專家委員隊伍和10人一線實踐團隊。在嵩口鎮打造閩台文化交流平台,引進閩台設計運營駐地團隊參與古鎮開發,吸引返鄉創業青年185人。與此同時,在全國范圍內遴選清華同衡、暨南大學、東南鄉建等20家設計單位或工作室,開展駐村、蹲點等陪伴式設計服務,吸引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專家教授來永泰承包傳統村落。
未來,永泰縣將牢記囑托,重點圍繞“兩來兩去”發展,唱好“山歌”、畫好“山水畫”。即發展全域旅游,做強文旅經濟,夯實旅游全鏈條要素保障,爭取通過打造葛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青雲山、雲頂5A級景區、“樟溪畫廊”鄉村振興示范帶等旗艦項目,把游客“引進來”﹔發展“露營+”“溫泉+”“探奇+”等復合業態,建設精品露營地,推動君瀾、香米拉、冠景等創建高星級溫泉酒店,做大做強“永泰蔥餅”“永泰富泉羊”等品牌,提升旅游體驗,把游客“留下來”。打響“永泰家鄉好物”公眾品牌,拓展“農e郵”平台,打通物流環節,把產品“賣出去”﹔打造“庄寨+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建設愛荊庄愛情小鎮,做好山葡萄藤編、虎尊拳、永泰山歌等非遺文化保護傳承,把品牌“推出去”,為全力打造中國式現代化綠色發展先行區而不懈奮斗。(王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