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同安法院:法護“海上花園之城”碧水安瀾

一城春色半城花,萬頃波濤擁海來。水不僅給廈門帶來了迷人的海岸線、獨特的城市景觀、鮮活的海洋文化,更帶來了豐富的“藍碳”資源。
為了守護這顆綻放在東南沿海的璀璨明珠,廈門市同安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同安法院)自2018年跨域集中管轄涉生態案件以來,堅持完善涉水生態審判實踐,通過精心培育以“大白鯊案”為代表的典型案例、系統構建以“多元修復”為特色的生態修復機制、匠心打造以“宣教基地”為中心的普法矩陣,持續發揮生態司法職能作用,守護廈門這座“海上花園之城”碧水安瀾。去年11月,同安法院承辦閩西南四地法院護航九龍江流域生態司法協作聯席會議,並在會上做經驗交流。
選樹典型“小案例”
說好生態保護“大道理”
“這是我從事環境資源審判工作以來,見過的最觸目驚心的破壞生物多樣性犯罪案件。公安機關現場總共查獲了6389顆大白鯊牙齒,這意味著可能有46隻大白鯊被獵殺。”承辦法官如是說。
2014年以來,被告人孫某炎非法低價收購包含大白鯊在內的各類鯊魚牙齒,加工后通過網絡平台向國內外買家銷售牟利。大白鯊又稱噬人鯊,屬於《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中附錄Ⅱ瀕危野生動物及《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二級保護動物。經鑒定,該案所涉噬人鯊牙齒及頜骨價值共計327.95萬元。綜合考慮案情以及孫某炎歸案后如實供述、認罪認罰、案涉大部分贓物已被追繳等情節,同安法院最終認定孫某某構成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並判處有期徒刑六年七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十五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被告人孫某炎在案件審理過程中表示,其雖知大白鯊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但並不了解這具體意味著什麼——暴露出大眾對於野生保護動物尤其是水生野生保護動物的生態價值的認識缺失。
為此,同安法院未止步於裁判,在案件生效后,主動借助媒體力量,進一步延伸“大白鯊案”的示范引領作用,推動社會公眾了解大白鯊這一凶猛而又脆弱的大型水生野生物種,引導人民群眾樹立正確的生態文明觀,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全民行動。該案入選2022年度最高人民法院生物多樣性保護典型案例。
探索修復“多元化”
實現生態保護“最大化”
堅持打擊與預防修復並重,是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同安法院注重探索恢復性生態司法理念在水生態保護領域的實踐,針對犯罪特點、個案特色,積極探索針對性強、修復效能高的生態修復方式。
2019年8月以來,被告人沈某發經營文玩店時,在未取得水生野生動物經營許可且營業執照過期的情況下,將17件收購所得的野生紅珊瑚制品擺放在店內銷售。經鑒定,該17件珊瑚制品均屬於國家一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紅珊瑚的制品,淨重至少0.2806千克,價值至少112240元。同安法院在本案審理中,本著“判處一案,挽救一人,教育一片”的目的,結合被告人年齡較大、身體狀況不佳、家庭經濟困難但時間充裕等因素,積極探索勞務代償修復方式,動員被告人及其家屬自願繳納部分生態修復金,印制紅珊瑚保護倡議資料,聯系古玩市場管理方在市場內大規模發放,現身說法倡導紅珊瑚保護,有效杜絕了該古玩市場售賣珊瑚制品的現象。
為了更好地落實恢復性生態司法理念,同安法院在增殖放流、勞務代償基礎上,推動碳匯認購修復機制落地運行。2022年8月,依托廈門農業和海洋碳匯交易平台,同安法院聯合區檢察院設立全國首個生態司法公益碳賬戶,引導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義務人以碳匯認購方式承擔代替性修復責任。賬戶設立以來累計收到58萬元海洋藍碳交易款項。
此外,同安法院還堅持深化生態司法協作,凝聚水生態治理最大合力。建立“河長+法院院長”工作機制,主動融入埭頭溪治理,積極配合職能部門做好養豬場、小石材廠清退、小作坊整治工作,助力埭頭溪實現美麗蝶變。並聯合檢察院、農業農村局等單位開展濕地生態保護及增殖放流活動,累計放生65萬尾魚苗。
抓住普法“最關鍵”
上好生態保護“必修課”
少年兒童是未來主力軍。同安法院堅持生態法治教育“從娃娃抓起”,探索符合青少年成長成才規律的生態法治教育模式,推動青少年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信仰者、踐行者、傳播者,形成學生影響家長、家庭帶動社區、社區聯合社會的全民投身法治教育的良好局面。
每年4月是同安法院的“生態法治志願者活動月”,該院會選取該年度生態保護重點課題,邀請學生群體來到基地開展“生態夏令營”活動,為同學們上好生態法治“必修課”。如以“生活污水高質量高標准提升——雨污分流”為主題開展系列普法活動,邀請轄區中學生走進基地觀看由轄區真實“電鍍工廠排水污染案”改編的微電影《童畫》、學習“雨污分流”應知應會、就非法捕撈水產品案開展模擬法庭演練活動,寓教於樂、寓學於趣,提升青少年生態保護意識。
堅持以小陣地匯聚大共識。生態庭成立五年來,同安法院堅持匠心打造集知識性、趣味性和互動性為一體的“廈門法院生態環境司法文化宣傳教育基地”,並聯合關工委進一步設立“青少年生態法治教育基地”。依托普法基地,結合植樹節、世界環境日、全國生態日等重要節點舉辦生態審判開放日活動10場,組織環境違法犯罪公開宣判20次,基地累計接待參觀者超2000人次,入選福建省法院十大生態體驗基地。(林振泰 蒲小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