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櫻花經濟”如何常開不謝?

福州鯉魚洲櫻花園
大田仙居山櫻花園
櫻花小盆栽和鮮切花
福州國家森林公園福清靈石山林場櫻花園
漳平台品櫻花茶園
核心提示
春節前,福建省櫻花協會、休閑農業協會聯合發布櫻花網紅打卡點名單。這份春天賞櫻地圖,收入了全省16個不同類型的櫻花景點。
提到櫻花,很多人首先會想到日本國花。其實,櫻花的根在中國。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它可能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而后擴散至北溫帶其他地區,包括日韓等地。
作為櫻花的故鄉,中國櫻花野生資源豐富。櫻花植物約150個種,其中三分之一在中國有分布記錄。但歷史上,櫻花在百花斗艷中從未拔得頭籌。近年來,文旅經濟方興未艾,這一古老樹種開始進入大眾視線。那些散落於山野的野生資源經過改良之后,逐漸成為賞花經濟的浪漫擔當。
福建是四大櫻花觀賞種之一——福建山櫻花的原產地。得益於育種家的精心培育,福建山櫻花延伸出了豐富的品種體系。目前,全省櫻花種植面積約10萬畝。相約賞櫻花,已成為與春天最浪漫的約定。
“爆改”福建山櫻花
位於福州西郊的鯉魚洲櫻花園,是16個網紅打卡點之一。180畝土地上遍植中國紅、牡丹櫻、香水櫻、紅粉佳人等主流櫻花品種,花期從春節前持續至3月底。這個春節,游客紛至沓來。櫻花樹下,既能賞櫻品茗、拍照打卡,還能體驗網紅“白蘭阿姨”簪花圍手藝。
鯉魚洲櫻花園項目的操盤人,是福建省櫻花協會會長黃勇軍。他與櫻花的緣分,始於2011年。
這一年,在“回歸經濟”的號召下,鄉賢黃勇軍回到老家邵武市大竹鎮。當時,綠化苗木產業正當風口。瞄准了商機的黃勇軍決定試水苗木生意,在眾多樹種中選擇了初露頭角的櫻花。
在社交媒體剛剛興起的年代,櫻花雖是苗木界新秀,但已展露出網紅潛質。
2000年,雲南無量山——《天龍八部》裡段譽初識神仙姐姐的地方,台商在茶園套種櫻花樹以遮陰,卻意外打造出了櫻花谷景觀。經攝影師之手,無量山櫻花谷走紅全國,成為國內櫻花景點中的“初代網紅”。此后,賞櫻的風吹向全國。各地相繼引種櫻花樹,策劃文旅活動,引爆一波又一波流量。
浪漫的事,也在福建發生。
“福建櫻花野生資源豐富。”福建省林木種苗總站原一級調研員、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陳璋說,福建山櫻花、浙閩櫻、華中櫻等櫻花原種在福建廣泛分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數福建山櫻花。它花形呈鐘狀,因此又名鐘花櫻﹔有別於日本白色系櫻花,花色緋紅,多於冬末早春時節開放,因此又名緋寒櫻。不過,野生狀態下的福建山櫻花著花量少、花形小、花朵開放程度低、長勢參差不齊、觀賞性差,難入愛花之人法眼。
“爆改”后的福建山櫻花,實現了華麗蛻變。
2000年前后,台商將產自台灣阿裡山、陽明山的櫻花種源帶到福建。其中大部分都是福建山櫻花經選優、雜交改良的后代。它們不僅克服了祖先的缺陷,還擁有了更加多元的花色、花形、花期變化,觀賞價值倍增。
閩台合作為福建帶來了關於櫻花良種化的啟發。很快,本土研究者開始系統研究福建山櫻花資源。2002年起,福建省林業廳、省花卉研究中心、福州快樂園藝有限公司等聯合南京林業大學開始調查收集福建山櫻花種質資源,研究其種群分布與遺傳多樣性,並攻克了福建山櫻花嫁接、組培等繁殖技術,讓種苗批量生產成為可能。商業嗅覺敏銳的企業家則廣泛引種,發展苗木基地。
黃勇軍家的“花田喜事”,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2012年,他在邵武市大竹鎮流轉1000畝山地種植櫻花苗木,此后基地又開拓至邵武市大埠崗鎮、福州等地,總面積超過4000畝。那幾年是櫻花苗木市場最紅火的時候,甚至出現了“按厘米論價”現象。
“主流品種紅粉佳人,地徑10厘米以下的小苗,一厘米上百元﹔超過10厘米的中苗,一厘米三五百元﹔超過15厘米的大苗,一厘米要數千元。”黃勇軍說,當時一株10年樹齡的櫻花苗,市場報價動輒三四萬元。聞風而動的農戶隨之跟進,全省各地掀起了一陣櫻花苗木種植熱。
隨著櫻花種植漸成規模,花海景觀呼之欲出,發展賞櫻經濟水到渠成。
2015年,由黃勇軍經營的、位於大埠崗鎮道峰山腳下的2000畝櫻花基地,變身櫻花小鎮。這是一個以櫻花為主題,集觀光游樂、休閑採摘、餐飲民宿、露營野炊等業態為一體的旅游綜合體。市面上常見的櫻花品種,都能夠在這裡一睹其風採。春節前的中國紅、春節期間的牡丹櫻、元宵節的香水櫻、婦女節的紅粉佳人……在邵武櫻花小鎮賞花期可從1月底持續至3月底,每年櫻花季吸引游客近10萬人次。周邊村民也因賞花游有了更多在家門口增收的機會。邵武小鎮的“燒餅大媽”在景區賣燒餅,春節前后20多天就能增收2萬余元。
櫻花也逐漸走向景區、城市公園、植物園、國有林場,甚至酒店,逐漸成為各地文旅經濟的引流利器。來自福建省櫻花協會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省櫻花種植面積約10萬畝。去年舉辦的“福建省2023年櫻花文化旅游節”,發布了全省十大櫻花打卡點,帶動游客173萬人次進入各地櫻花園賞櫻。
艱難“去庫存”
從引種、種苗、賣苗,再到賣門票,櫻花產業走上了發展快車道。但隨著近年來苗木市場退熱,櫻花苗木供不應求的局面發生了逆轉。苗農發現,庫存苗越來越難賣,甚至出現了相互壓價的現象。
“一株地徑10厘米的緋寒櫻,需要栽培四五年,但有時候隻能賣兩三百元。”黃勇軍說,不少櫻花苗木基地陷入兩難境地——賣,隻能賤賣,售價不足以覆蓋成本﹔不賣,每年依然需要源源不斷地投入土地租金、人工管護等成本。
櫻花苗木市場的低迷,與大環境有關,但更多源自早期無序發展。一個直觀的表現是,行業規范與產品標准缺失。
“許多苗農一哄而上種櫻花苗木,卻並不知道選什麼櫻花品種、市場在哪裡、客戶需求是什麼。”黃勇軍說,不同的應用場景,對苗木產品有不同要求。比如,景區、庭院、公路等場合,對櫻花樹形的要求截然不同。在主干道分車帶栽植櫻花樹,不僅要考慮景觀效果,還要確保樹冠足夠高,不能影響來往車輛通行,不能遮擋司機視線。這就需要在苗木種植過程中,科學定杆,合理控制樹體分枝點的高度。但現實情況是,不少苗農缺乏產品意識,品種混亂,管理粗放,苗木質量參差不齊。市場上好苗不愁賣,缺少標准的苗隻能淪為庫存。
去庫存,是櫻花行業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
不久前,福建省櫻花協會發起倡議,鼓勵各地櫻花苗木基地與景區結對子。“基地前期為景區免費提供苗木,負責景觀營造與日常管護,日后產生門票等旅游收益,雙方按照約定共享分成。”福建省櫻花協會秘書長林福光說,此舉意在通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既為庫存苗找出路,又能加快打造更多具有標杆意義的櫻花文旅產品。
櫻花景點多了,客從何處來?林福光正推動“全國相約春天賞櫻花”活動。他的設想是,聚合全國櫻花旅游資源,自南向北打通全國賞櫻路線。到時候,游客可通過統一的票務系統,實時掌握全國各地櫻花景點信息,並實現一鍵購票,共赴春天之約。
深耕苗木行業多年的黃勇軍,則將數字化理念植入櫻花產業,從苗木商向服務商轉型。
為此,他圍繞苗木產業開發了3個數字平台——苗木寶、苗客、樹聯網。苗木寶,為苗木供需雙方提供信息撮合服務﹔苗客,為消費者提供苗木在線認種認養及觀光休閑等體驗式服務﹔正在建設中的樹聯網,則借助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及人工智能等技術,為每一株苗木繪制專屬“信息圖譜”——什麼品種,種在哪裡,如何管護,如何產生商業效益及生態價值,增值預期等信息一目了然。未來,3個平台將共同構成一個商業閉環,對每一株樹苗進行數字化確權,實現苗木種植、苗木交易、投資等多種功能,逐步實現苗木產業數字化,以全新商業模式賦能櫻花苗木產銷。
櫻花產業不僅要去庫存,還需要創新增量。
“櫻花苗木行業面臨的是結構性問題。”福建丹櫻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琳說,盡管苗木行情整體低迷,但好品種、好樹形在市場上依然是不愁賣的稀缺產品。
10多年前,在台灣林業專家胡大維的啟發下,丹櫻公司開始大量收集櫻花種質資源,開展選優、雜交等新品種選育。其位於連江縣的櫻花基地,櫻花種質資源數量超過100份,在全國居於前列。目前,其團隊選育的40多個櫻花新品種已獲得植物新品種權,數量為全省之最。
重瓣型櫻花新品種紅粉佳人,是全國首個獲得植物新品種權的櫻花品種﹔選育出全國第一個獲得植物新品種權的浙閩櫻變異品種東韻﹔在全國率先選育出垂枝類型的櫻花品種絲絛粉蝶﹔丹妃、丹霞、丹紅等品種獲得福建省林木品種認定,並實現了知識產權轉化……這些新品種不僅有更強的適應性,還有效延長了福建賞櫻期,最早12月,最遲可到來年4月份。不同的花色、花形,則帶來了更加豐富的視覺效果,打破了大眾對於櫻花非白即紅的印象。
目前,丹櫻公司選育的櫻花新品種已經在省內外大量應用。與此同時,該公司正幫助各大櫻花種苗基地,對庫存苗進行高接換種,改善栽培技術,建立產品標准,為賣不動的庫存苗開展新一輪“爆改”。
延伸產業鏈
賞櫻,隻能去景區嗎?並非如此。你還可以“把春天帶回家”。
在王琳看來,櫻花產業的另一個問題,是產品模式單一。她的團隊正致力於推動櫻花家庭消費,主要抓手是櫻花鮮切花和小盆栽兩款產品。
其實,櫻花樹生長過程中,每年都需要修剪掉大量內膛枝、雜枝等多余枝條,以優化樹形,保証樹體整體長勢。王琳團隊將這些廢棄物物盡其用,開發出了專用營養配方,讓櫻花在瓶中盛開成為可能。其觀賞期可維持在1周以上。多年來,年宵花市場被蝴蝶蘭、水仙花、紅掌、北美冬青等傳統花卉所佔據。更具浪漫氣息的櫻花,花期恰逢春節,能夠為年宵花消費提供更多選擇。
櫻花小盆栽,同樣是家庭賞櫻的重要載體。可是,讓喬木植物屈身於小小的花盆,並不是一件容易事。最重要的是選育出適宜盆栽與居家觀賞的品種,樹體生長要相對緩慢,具備小而美的情調﹔花頭不能像園林品種那樣朝下,以便於近距離觀賞。同時,盆栽櫻花對用土、管護、造型等都有一定要求。經過多年試驗摸索,王琳團隊已逐步破解了技術難題。未來,小盆栽櫻花有望真正成為常態化產品進入家庭消費場景。
櫻花隻能看嗎?答案也是否定的。它能吃,也能用。櫻花進入尋常百姓家的另一個方向是精深加工。
黃勇軍提及了行業先行者的實踐。廣東省的一個日化品牌,主打真鮮花護理產品。其拳頭產品櫻花瓣沐浴露,不僅含有肉眼可見的花瓣碎末,還添加了從櫻花中提取的天然成分。目前,這款產品已出口至全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
日化產品,僅僅是櫻花產品開發的一個方向。
陳璋認為,在食品領域,櫻花可用於制作茶飲、甜點、菜肴調味品。同時,有研究表明,櫻花中含有多種維生素、櫻花素、櫻花酸、櫻花苷等成分。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促進糖分代謝、鎮痛、調節血糖水平等功效。在充分摸清櫻花成分及其功能的基礎上,選育專用品種,應用於生物醫藥領域前景可期。
更多的問題正在櫻花行業內被提出。賞櫻就只是賞櫻嗎?不,賞櫻還可以與茶會、地方傳統文化體驗等結合在一起﹔種櫻就隻能賣櫻嗎?不,櫻花是一個潛在的大IP,國際奢侈品牌櫻花系列包包、李寧櫻花系列國潮服裝的流行,都証明其在文創開發方面大有可為……這些問題都指向了櫻花產業轉型的新方向——創新產品形態,革新產業模式,更新消費場景,不斷拓展一朵花的想象空間,玩轉花樣經濟新花樣。
福建農林大學校長蘭思仁建議,借鑒“三茶”統籌理念,統籌做好櫻花產業、櫻花科技、櫻花文化。
他認為,應加強科技引領,推進我國櫻花種質資源保護與科學利用,加快培育抗逆性強、花期相錯、花形花色豐富、適應不同應用場景的新品種﹔加強產業模式創新,推進一二三產融合,延伸櫻花產業鏈,創造更加多元的櫻花消費場景,提高櫻花產業附加值﹔加強文化培育,深入挖掘提煉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櫻花文化內涵,推進櫻花文化與福文化深度融合。(記者 張輝 通訊員 黃海 文/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