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集美”讓青年與城市“雙向奔赴” 廈門集美持續建設“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區”

廈門集美,正在加速奏響年輕的樂章。
5月15日晚,明亮的街燈映襯下,廈門軟件園三期B區亮如白晝,金海豚廣場成了年輕人的歡樂海洋與快樂集聚地……當晚,“極美·Super”音樂市集在此舉行,再次用美食好物、美好視聽,開啟集美新市民的夜生活。
“極美·Super”音樂市集現場。集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這是第三場“極美·Super”音樂市集。此前,市集以企業專場形式,受到廣大企業員工的喜愛與好評,其中在上個月的第二場演出現場,吸引了千余年輕人參與。
據悉,音樂市集由集美區相關部門主辦,全年計劃11場,時間固定在每月第三周的周三晚,地點根據員工需求,輪流在各個區域舉辦。
“打造在集年輕人的專屬休閑娛樂平台。”工作人員介紹,近年來在集學習生活、就業創業的青年日益增多,特別是廈門軟件園三期入駐企業超1.4萬家,集聚著大量年輕人群。而音樂正是深受年輕人喜愛的文藝活動,參與門檻低、覆蓋人群廣,易聯結園區青年人群,“為他們提供一個休閑娛樂平台,幫助釋放壓力、舒緩身心,同時集聚青年活力、釋放青春活力,實現青年與集美區的‘雙向奔赴’。”
音樂市集吸引眾多年輕人參加。集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其實,音樂市集是集美區建設“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區”、打造中央活力區(CAZ)的一個縮影。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2020年集美區常住人口103.7萬,其中常住青年人口47.5萬人,佔比超過45%,已擁有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優勢——人口結構年輕化。對此,2021年,集美區初步提出建設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區構想,2022年6月被正式確定為廈門市唯一一個全國青年發展型縣域試點。
兩年來,集美區人口持續淨增長,青年日益成為該區的建設中堅力量和生力軍。據統計,2023年集美區常住人口達109.6萬人,連續三年位居廈門市第一,且十年人口增長量在福建省縣區排名第一﹔截至今年4月,集美區常住人口已達117.6萬人。
集美學村擁有眾多高校院所。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據了解,集美區人口特別是青年人口持續淨增,與該區獨特的區情及青年人才聚集優勢密切相關:集美百年學村擁有16所高校院所、聚集了數萬青年學子,成為重要的青年資源和人才庫﹔同時作為福建省級兩岸融合縣域集成改革試點區,集美現有兩個國家級台商投資區,通過近年不斷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模式,良好的政策環境和高效優質的服務措施,已吸引大量台灣青年前來就業創業、就學生活。
立足於上述區位和青年人才聚集優勢,集美區近年來緊緊以“全國青年發展型縣域試點”為抓手,著力構筑“引、育、融、留”的青年服務體系,全力打造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區,並與青年的全周期成長成才同頻共振,先后制定出台一系列青年工作政策措施,有力有效地支持青年在集美成長成才、安居樂業以及安放青春理想、綻放青春熱情。
例如,《集美區建設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區行動方案(2022-2025)》(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制定出台,圍繞青年成長全周期,推出實施青年創業、青年就業、青年生活、學村學子、台青聚融、青年成長等“六大工程”18項計劃,全方位構建有利於青年創新創業、就業生活、學習教育、健康成長的友好環境。
集美高校學子。林志杰攝
又如,實施“聚賢集美”人才計劃,給予青年人才創業啟動資金、貼息貸款、場地補貼等配套扶持資金﹔創新成立TOP金融賦能研究院,匯集銀行、基金、院校以及券商、律所等社會力量,構建完備人才創業金融鏈﹔挂牌成立“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驛站”,全方位服務高校學子就業創業。
同時,給青年人才發放生活補助、租房補貼,打造“集智匯美 夢想啟航”引才品牌,通過“產業優才 攜手未來”重點產業企業帶崗直播、“TOP·Y”青年人才高校行、“金藍領人才培養工程”“21天融入計劃”等項目活動,為青年人才提供就業機會。
此外,上線“青春集美”數字平台,為廣大青年提供場景化、社交屬性、高效便捷的數字工具﹔策劃組織青年潮玩節、集美青年社團嘉年華、美好生活節等活動,不斷滿足青年對高質量美好生活的需求。
集美青年人才young之夜活動。集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碩士畢業的王浪目前從事新能源工程機械領域。已在集美學習生活12年的他,對集美的發展潛力和活力深有感受。他說,濃厚的人文氣息、城市活力及優美的環境,日漸發達的交通,生活在集美很幸福﹔而集美良好的創業就業環境和政策支持,豐富的人才資源和技術支持,以及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對青年就業創業也給予了大力支持,讓青年人有大施拳腳的機會。
其實,有相同想法的,並不在少數,包括眾多在集就業創業的台胞青年。《行動方案》專設“台青聚融友好工程”,聚焦兩岸融合發展建設集成服務示范區,通過重點推進“台青家園”“台青成長”“青享金融”“台青融和”等計劃,對台青在人才公寓、租房補貼、創業啟動扶持資金、經營場所補貼等予以政策支持,加大金融支持台青創業力度,並鼓勵和支持台青融入兩岸鄉村振興建設,吸引了台青紛至沓來。
台青楊於萱便是其中一位,2022年她在集美創立了一家文創企業,並入駐聚融壹家台灣青年雙創基地,不僅領到租房和辦公場地補貼,還獲得台灣青年創新創業項目啟動扶持資金,以及基地的創業指導和幫助。“集美的創業環境很友善,還有與台灣相近的民風民俗,是一個富有活力的城區,藝文活動很豐富……在這裡扎根發展沒有后顧之憂,心裡特別踏實。”
“這裡是我的第二故鄉,我們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讓它越來越好。”來自台南的吳炳璋2018年登“鷺”,2020年加入集美聚融壹家台灣青年雙創基地,如今是黑貓兩岸青年文旅基地的執行長,正努力以城內村為基地,以實操項目聯結兩岸青年,“為他們搭建夢想舞台的同時,引入台灣社區建設經驗,更好服務當地村民,也為城內村帶來新的商機和活力。”
集美加快打造中央活力區吸引人才、產業。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青年聚則城市興。如今,走在集美的街頭巷尾,一張張年輕的臉龐彰顯了無限活力。有關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集美區在人口持續顯著淨增的同時,新增“四上”企業69家、新增企業2908戶,實現人口、產業、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同頻共振。
“青年友好已是集美區的鮮明標識。”集美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該區將進一步聚力活力化升級,繼續以全國青年發展型縣域試點任務為牽引,抓實青年友好型城區建設各項任務,推出一批青年友好企業、青年發展型社區等友好單元,打造100個青年友好文體空間﹔全面鋪開集美中央活力區(CAZ)各專項規劃,進一步完善CAZ品牌和視覺體系建設,做優“青春市集”……給廣大青年提供更多更實的“集美機會”、更美更好的“集美生活”,“讓年輕的樂章,在集美發出最強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