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南安造林绿化为乡村振兴绘底色 打造“绿色长廊”

2020年07月24日17:19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霞辉新城》 黄云华摄
《霞辉新城》 黄云华摄

泉州南安市将造林绿化、美化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高标准高品质对村庄进行绿化提升,让森林走进村庄的每个角落,让广大群众共享“绿色福利”。五年来,全市累计完成植树造林面积99200亩,占泉州市下达任务74400亩的133.3%。目前,全市行政区域内森林面积158.43万亩,森林蓄积量达473.635万立方米。

规划先行,点线面同布局

南安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龙头,按照点、线、面布局,统筹考虑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绿化建设,构建点上绿化成景、线上绿化成带、面上绿化成片的绿化格局。房前屋后建点。以“房前屋后一棵树”“春节回家种棵树”为抓手,开展“免费赠苗下乡”活动,鼓励引导群众开展身边增绿、见缝插绿,在自家房前屋后空闲地进行“点”状植树,为民居增绿添彩。在沿途沿线画线。按照“路建到哪里,绿化就延伸到哪里”的总体思路,大力实施通道绿化工程,推进高速公路、铁路、国省道、县乡道、村道和环镇、村一重山绿色屏障建设,打造“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行”的“绿色长廊”。

五年来,全市共打造具有乡村特色和地方风格的沿路沿线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林27片,面积4550亩。在村镇中拓面。加强绿色村镇建设,以国家森林村庄、省级森林村庄、省级“村庄绿化”、泉州市级“绿色乡村三年行动”、“珍贵树种入村”等活动为载体,持续推进农村 “四旁”绿化和乡村生态景观林、乡村公园、“袖珍”小公园等片林建设,科学种植群众喜爱、适生的珍贵、乡土阔叶树以及花灌草。全市累计新增国家森林村庄3个、省级森林村庄8个、绿色村庄203个,新增绿地面积1500亩,全市近300个村(居)至少建有1处公园绿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5.5平方米以上。

全面发动,政群企同参与

南安市积极倡导“植树不仅仅是312,而应是全民365”,通过创新植树造林工作方式,有效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植树造林的积极性。政府推动。统筹安排年度造林绿化工作,全面分解落实造林绿化目标责任制,把造林绿化纳入乡镇(街道)科学发展观分类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加大植树造林和国土绿化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植绿、爱绿、护绿”的浓厚氛围。群体联动。各级各部门、群团、学校、社会各界人士及广大群众积极履行义务,主动参加义务植树,每年参加义务植树83万人次,完成义务植树267万株,建立市级义务植树基地1个、镇级义务植树基地26个。社会互动。发挥南安异地商会优势,广泛开展城市公园绿地、乡村公园绿地、纪念树和古树名木的认建认养等绿色公益活动,建成一批同心林、纪念林、青年林、巾帼林。全市每年均设立公园绿地、纪念林、古树名木等认建认养点27个。

质量保障,种管护同运转

南安市积极探索有效的造林管护模式,坚持“造管并重、提质增效、巩固总量”的原则,以“点上求精、线上求景、面上求量”的工作思路,突出抓好绿化质量。保栽种。严把造林质量关,林业部门加强造林技术指导和服务,组织林业科技人员下乡指导林农科学造林育林,从工程布局、树种选择、苗木质量、栽植技术等各方面进行精心指导、全程监管。严把苗木关,按照“造林大苗化、树种多样化、品种乡土化、色彩季相化”要求,科学选择群众喜爱、适宜本地生长的景观树、乡土树、珍贵树、果树以及花灌造林,做到宜林则林、宜乔则乔、宜灌则灌。积极推广使用良种壮苗,采用种源清楚,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符合项目建设规格质量的容器袋全冠大苗造林,确保当年造林、当年成林、当年出形象。

为破解“年年植树不见树”这一难题,南安市各级各部门齐心发力,带动社会力量共同造林,强化林木管护,造林后及时确定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对乡村绿化、森林景观带等重点项目建设落实三年管护责任。定期对造林地进行抚育、防台、抗寒、抗旱,组织开展病虫害监测预报防治,重点打击乱砍滥伐林木行为,严防森林火灾,杜绝人蓄破坏,确保“栽一棵活一棵保一棵,种一片成一片绿一片”,造林三年后,保存率达80%以上 。(陈华文)

(责编:吴舟、陈蓝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