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数字经济 漳州“破浪”前进

——“数字漳州”建设综述

陈晓云

2020年10月12日17:12  来源:闽南日报
 
原标题:“乘风”数字经济 漳州“破浪”前进

漳州开发区以招商局·芯云谷产业园为载体,打造以数字经济、跨境电商等产业为亮点的园中园。 许小燕 供图

  手机支付、共享出行、远程办公、指尖轻点就能购物、刷脸就能支付、田间地头直播带货……数字技术应用在改变人们衣食住行的同时,也成为激发经济增长新动力。

  近年来,漳州加快实施“互联网+”、大数据项目,出台《漳州市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漳州市实施新老基础设施专项行动方案》以及《2020年数字漳州工作要点》等数字经济相关配套的扶持政策和措施,明确漳州市数字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加大漳州市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5G产业等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扶持引导力度,引导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

  如今,智慧医疗、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信息化工程走入漳州普通百姓家;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迅猛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及关联企业数量激增;全市94.5%的审批服务事项实现“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漳州数字经济发展生机勃勃。

  数字服务共享“智能”生活

  “医生,钱充进去了。”10月8日,在漳州市医院,准妈妈陈彩虹正在产检,医生插卡显示余额不足,她立即在手机上完成了充值。“再也不用来回奔波于各个窗口了。”如此方便的体验,是数字化智能服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新感受。

  不仅充值缴费,预约挂号、查报告单、生育登记、核酸检测预约、预防接种预约、诊后满意度调查等系列便民查询功能,市民也只需在微信搜索关注“漳州市卫健委”公众号,进行实名认证,便可直接在平台完成。

  漳州市创新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新业态,整合全市区域医疗健康行业各级各类服务应用,统一健康门户,为全市514万人口提供统一、权威的便民服务入口,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成果带来的实惠。截至8月31日,漳州市卫健委公众号用户量达19.71万人,门户线上便民应用总点击量累计3842.02万次。

  数字建设不仅加速了社会信息资源的整合,也让数字化生活“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物联网“智慧小区”龙宝花园,居民用手机轻轻一点就能轻松享受社区服务、参与社区管理,而物业管理人员通过智慧社区综合管理平台,则可以做到对小区内各种设施的状态信息一目了然;在悦景豪庭小区,小区居民只要刷脸就能方便进出社区和自家单元楼……

  数字漳州让市民生活更轻松、更便捷,也让城市和社会管理更“智慧”。

  6月,漳州市智慧城管暨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与部级平台联网工作,智慧城管集智慧执法、智慧市政、智慧环卫、智慧园林、物业管理、建筑垃圾监管等多业务管理为一体,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构建市域治理现代化体系;市交通局、市通管办运用大数据,通过舆情监控平台,结合智慧社区管理系统,实现动态监管车辆、实时筛查重点疫区人员;“智慧华安”项目投入试运,率先打造全省首个县域智慧城市样板工程。

  不仅在城市,数字漳州的触角也在加速伸向广阔的农村。

  万辰生物、同发生态农业等5个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获评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省级贫困县平和县入选全省“十县百镇千村”农村信息化示范建设县,蜜柚大数据运营平台投入使用。

  如今,数字建设与群众衣食住行、健康医疗和社会公共服务等相融合,更好地解决民生“痛点”“堵点”“难点”问题,让漳州市民共享数字经济红利,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数字赋能助力“工业新城”腾飞

  位于漳州台商投资区的中科智谷电子信息产业园,正以其强劲的发展势头,“点亮”漳州数字经济发展新图景。

  该园以高端研发和智能制造为主体,主要从事集成电路、液晶模组、半导体芯片、电子元器件以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等终端设备的研发、制造及销售。2019年实现全年产值10亿元,成为漳州市产城融合的项目典范。

  在漳州开发区,数字经济同样“闪耀”。

  2019年11月,招商局·芯云谷盛大开园,揭开了漳州市泛信息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的新篇章。目前,华为、腾讯云、中国移动、中关村e谷等行业龙头企业已率先入驻,逐渐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成长、小微企业孵化的产业集聚态势。

  以招商局·芯云谷产业园为载体,漳州开发区按照一核多点的布局,打造以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为核心,以数字经济产业、跨境电商产业、网络视听、低轨卫星和新基建创新示范产业为亮点的五大园中园,构建前瞻、共享、共赢的信息服务产业生态。

  与此同时,在漳州高新区,物联网产业园的智能展厅、园区智能化改造、公共服务平台等均已建成,目前,已入驻创业创新型企业56家。

  这背后,是近年来漳州积极引导数字经济产业向专业园区集聚发展,推动数字经济企业向金峰开发区、招商局·芯云谷、长泰经济开发区、台商投资区、漳州高新区等重点特色产业园区集聚,加快形成数字产业资源集聚效应的结果。

  新业态点燃新动能,数字经济同样为漳州传统产业插上转型发展之翼。

  在万利达科技有限公司车间的MES(智能制造执行系统)屏幕上,以MES为中心的智能化管控系统正对计划调度、生产物流、工艺执行、过程质量、设备管理等生产过程各环节及要素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每个工序的正常运转。“犹如给工厂装上了‘大脑’,实现‘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决策智慧化’。”职工们形象地描述道。

  而福建思特食品安全全链条可追溯大数据平台应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则可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纠”。

  数据显示,2019年,漳州培育智能制造企业107家、完成400家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传统产业脱胎换骨、华丽转身。

  可预见的是,数字漳州建设正加速转化为经济发展新动能,助力漳州“工业新城”腾飞。2019年,漳州市数字经济总体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产业数字化的增速水平位居全省前列,涌现了漳州科华、立达信、思特电子、科能、万利达、中科智谷等一批数字经济龙头企业。

  数字政务让群众少跑腿

  “不用跑那么多部门,真好!”福建兆晟建材有限公司负责人黄耀真由衷感叹道。日前,他在龙文区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一并完成办理营业执照、印章刻制备案、银行预开户及社保登记、公积金开户等诸多事项,仅用23分钟。

  有如此效率,要归功于“企业+N秒办”模式。

  今年,漳州市试行“企业+N秒办”模式,打造“企业开办一次办成”平台。依托在“漳州通”APP、全市统一行政服务软件系统上专门开发的平台,原本企业开办要“跑多次、进多门”,重复提交材料,现在平台整合市场监管局、银行、税务、医保、社保、公积金等部门与开办企业有关的业务资源,通过智能化技术实现各部门网络互通、材料共享,形成“一套材料”“一张表单”。用户可自主选择开户银行、开户网点进行“秒”开户,实现公章免费刻制,税务登记不见面,医社保、公积金登记网上办,实现企业开办“一次不跑,零见面审批”。

  “企业+N秒办”模式标志着漳州“互联网+政务服务”再上新台阶。

  “市数据汇聚共享服务平台打破了部门间的数据壁垒,让数据动起来。”市发改委副主任、大数据管理局局长陈林说,目前,全市已建成医疗卫生、社保就业、城建住房、生态环境等12个公共主题库,汇聚社保就业、市场监管、交通运输、法律服务等10多个领域39个部门600多项信息目录数据3亿多条。提供社保信息、婚姻信息、企业信息等208项信息资源共享服务,接口累计调用次数达600余万次。

  数据汇聚了,效率紧随跟上。依托“漳州通”APP建设,电子证照系统已覆盖市、县部门475个,登记电子证照目录4465类,企业开办时限压缩到5天以内,全市94.5%的审批服务事项实现“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率先在全国实施审批服务“智能秒批”新模式。

  “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为漳州“放管服”改革和“只跑一次”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近年来,为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进一步推行“不见面办事”“最多跑一趟”工作要求,漳州市进一步推动审批服务事项“应进必进”,加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打通不同部门之间业务系统互联互通,数据汇聚共享,为企业群众提供在线申报、政策咨询等功能,增强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全面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

  目前,市行政服务中心将部分服务事项入驻“闽政通”,“漳州通”小程序在“闽政通”已正式上线共10项服务,全市已完成市直审批事项标准化梳理和问题办事指南的整改。全市省网上办事大厅办件预审及时率99.98%,受理及时率99.99%。市“互联网+监管”完成监管事项数2772项,检查实施清单应梳理数7283项,已梳理数5915项,梳理完成率81.22%。

(责编:林东晓、陈蓝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