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鲍鱼养殖又有新动作!7日上午,在“中国鲍鱼之乡”——连江县,中国流通与加工协会鲍鱼分会和连江县鲍鱼行业协会联合授予黄岐镇大建村“连江鲍鱼养殖溯源第一村”的牌子。
这是大建村在全省率先开展养殖证发放改革创新之后获得的又一项殊荣。
努力实现“一证四用”
当天上午,黄岐镇还与连江县农商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黄岐镇获得总额7亿元的授信,其中大建村在原来授信5000万元的基础上再授信5000万元,鲍鱼产业及乡村振兴又添“活水”。
早在2019年,大建村便在全省率先发放水域滩涂养殖证,努力实现“一证四用”:
养殖户的“身份证”——告别了无证养殖的历史;
海域使用金的“凭证”——养殖户办理此证需缴纳海域使用金,增加80多万元的村财收入;
鲍鱼的“身份证”——消费者可以追溯到鲍鱼原产地等信息;
金融政策的“凭证”——养殖户可凭此证获得更多惠农贷款,每年至少可节省150万元。
“大建村去年成功创建了全省乡村振兴中级版,考核分值名列全县第一。”黄岐镇党委书记黄端明介绍,“大建村今年将全力以赴冲刺创建全省乡村振兴高级版。”
重点实施五大工程
根据大建村产业发展总体布局,今年将重点实施电商海上直播基地、鲍鱼交易中心、山海休闲栈道、大建故事馆、石屋聚落等五大工程的规划和建设。
电商海上直播基地,将设在渔排上,引进网红达人,利用“电商+企业+直播基地”的模式,将大建村的鲍鱼卖到全国乃至全世界。
鲍鱼交易中心,占地面积3亩多,集鲍鱼交易、鲍鱼文化展示、生产资料堆放等功能于一体。据测算,仅此一项可增加大建村村财收入超100万元。
占地面积近500平方米的大建故事馆项目,建设已全面启动,将充分利用保存完好的大建村村委会旧址进行规划建设,打造成乡村旅游和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好去处。
这牌子意义何在?
中国流通与加工协会鲍鱼分会会长吴永寿介绍,这是连江探索鲍鱼养殖生态化、科学化,助推福建鲍鱼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又一举措。
据了解,连江是全国鲍鱼第一县,产量占据福建省市场的半壁江山,全国每三头鲍鱼就有一头来自这里。早在2018年,连江便投用了全国首台深海鲍鱼机械化养殖平台“振鲍1号”,取代泡沫网箱和人工养殖,积极探索鲍鱼养殖生态化、智能化、机械化。
吴永寿介绍,此次授予大建村“连江鲍鱼养殖溯源第一村”荣誉称号,旨在促进电商海上直播基地的建设,从养殖源头角度宣传推介连江鲍鱼,实现双赢——对于养殖者,从育苗、养殖、加工到销售等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逐步建立起从养殖源头到百姓餐桌全过程的追溯体系,加快实现生态化养殖,提高鲍鱼的市场价值,打响连江鲍鱼品牌;对于消费者,借助线下体验及线上直播等形式,更加直观了解鲍鱼的养殖情况,进而放心消费鲍鱼,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更重要的是,打造更多的鲍鱼养殖溯源村,将加快鲍鱼‘游入寻常百姓家’。”吴永寿说。
为何授予大建村?
大建村党支部书记郑尚杰介绍,大建村是鲍鱼养殖大村,每年鲍鱼产值达到1.6亿元。
重要的是,大建村近年来积极建设美丽乡村,告别原先海漂垃圾如山的脏乱面貌,围绕鲍鱼做足文章,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新路径。
“我们加快推广生态化养殖,如用环保型的塑料浮球取代泡沫浮球,用塑胶渔排代替木头渔排,减少海漂垃圾,保护海洋生态。”郑尚杰说。
同时,大建村积极借助直播带货等新手段,打通养殖户与消费者的“最后一公里”,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
据介绍,去年12月,黄岐镇联手国内知名电商天猫旗下130多位网红和海鲜直销企业“味库海鲜”,在大建村鲍鱼养殖基地,开展了首场直播带货营销活动,受到国内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今年3月,黄岐镇联手福建源丰鲍业有限公司与“味库海鲜”“橙心优选”,再次举办直播带货营销活动,并首次邀请香港名厨现场展示鲍鱼烹饪技术。(郑瑞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