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福建:让科特派绽放时代新彩

2022年08月27日09:13 | 来源:福建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让科特派绽放时代新彩

26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特派员制度重要论述理论研讨会在南平举行。

与会专家学者、亲历者线上线下共同交流,深入探讨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思想精髓和实践启示。大家一致认为,科技特派员制度,凝结着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深邃思考和战略考量,其丰富内涵和宝贵精髓,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一定要做好总结、完善、巩固和坚持文章,让科特派绽放时代新彩。

以人民为中心,紧扣时代需求

科特派的诞生,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闽北粗放型小农经济和单一种植结构的计划经济陷入困境,农民增产难增收更难。1998年,南平市组织开展“千人大调研”,全市近千名干部进村入户,为“三农”问题把脉问诊,发现科技力量不足和科技服务缺位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突出矛盾,要解决当时“线断、网破、人散”的农技推广体系,靠内生动力并不现实,必须嫁接外部优势资源。

以问题为导向,把满足农民对科技的需求放在首位。打开“金丝笼”,做活“人”的文章。1999年2月,首批225名科技人员下派进驻215个村,开启了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先河。

这项地市一级——中观层面的突破,为农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发展依靠人力畜力、“靠天吃饭”的局面。科技特派员引进了大量实用技术和新品种,开辟了以“中国锥栗之乡”“中国竹子之乡”等为代表的地方品牌和高产、优质、高效的主导产业,往农业现代化迈进了关键一步。

在科技日报社原社长张景安看来,原来科技上山下乡成功比例不高,弊端在于供需不匹配,科技人员人单力薄,个体作战,对农村不了解,对市场也缺乏了解,农民很难理解和掌握新技术,且大多数技术必须在应用推广和产业化中不断创新,农民没有这个能力,“这种发展实质是单体的、被动的,深度和力度均有缺陷”。

张景安将科特派视为中国农村战略性和方向性的体制创新。“科技特派员制度把政府政策的巨大影响力、动员力、感召力,把科技人员科技创新力,把农民发展积极性等多方面要素用市场机制优化组合,形成一种符合主观和客观规律的、创新的巨大能量,加快推动攀登农业现代化高峰。”

正是扭住以人民为中心这根主线,回应时代需求,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科特派永葆蓬勃活力。23年来,南平共选派(认)1.78万人次科技特派员下基层服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6万项次,科技对农业增长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

“科技特派员制度经受了实践和时间的检验,从地方实践上升成为国家层面制度性安排,展现出强劲的生命力。而且,还得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关注和支持,充分说明这是得到世界认同的中国智慧、中国故事。”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领导科学》总编辑曾业松说。

科技支撑,把握服务发展核心

1998年10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深入南平指导农业农村工作,高瞻远瞩地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

补齐“三农”科技短板是科特派推行的初心使命。

“农业农村发展的短板弱项在于先进生产要素的短缺。在这些生产要素中,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人才更是稀缺资源,科技特派员制度正是解决了发展当中最紧缺的人才资源供给问题。”曾业松认为,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旺盛生命力体现在其对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上的创新经验。

作为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亲历者代表,福建省政府原副省长、十届省政协副主席李川有更深的体会:“科技特派员专注于科技,他们的使命是传导科学技术进村,帮助农民掌握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育塑造新农人。在此基础上,为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流通与金融体系嫁接创造条件,进而为集体化、规模化的产业发展,为行业组织的发展和新的集体经济的发育开辟道路。”

紧扣充分挖掘人才要素的资源优势,福建坚持“高位嫁接,重心下移”的运行机制,全省已累计选认科技特派员64519人次,全年在一线开展服务的各级科技特派员超过1万人次。

虽然,农业农村面临的发展环境不同,科技特派员制度通过市场机制把科技人才资源与农村和农民的资源联结,进行互动创新,实现更新、更高、更深层次的优化组合。

研讨会现场,作为新时期“最美科技特派员”代表,省农科院科研人员苏海兰分享了自己的心得:“科技特派员作为农业科技的传播者,不仅要通过科技解决技术问题,还要手把手地教农民、带农民一起传播科技,才能真正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2020年,苏海兰在自己所服务的光泽县发起乡土人才评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们中有的自己种植药材超过800亩,年收益60多万元,有的带动乡里农民种植3000多亩,从依靠科特派转变成为县级农民科特派,成了乡村脱贫致富带头人。”苏海兰兴奋地说。

与时俱进,创新永不停歇

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灵魂在于创新。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由南平市首创的科技下乡、服务‘三农’的探索行动和实践经验,经验推广到浙江,再推广到全国,形成科技服务、科技创业、科技扶贫融合发展等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新途径、新模式,标志着农村改革发展在科技领域取得了新突破,开创了新局面。”曾业松在会上谈到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的价值和本质。

从福建出发,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全国各地形成了诸多创新范式:浙江的“科技扶贫帮扶工程”模式、海南的“信息化推动”模式、江苏的“千村万户帮扶”模式、宁夏的“创业行动”模式……一以贯之的创新精神,让这项制度因地制宜焕发蓬勃生机。

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发展是新时代的课题与使命。2016年,国务院出台《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若干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科技特派员工作作出制度安排。福建省政府也先后出台《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意见》《关于新时代坚持和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不断健全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

“20多年来,我们实现了从单个科技人员下乡到团队下乡转变、从一产帮扶到一二三产全覆盖帮扶转变、从以体制内选派为主到包括第三方购买服务转变、从单一技术支持到包括金融支持转变的‘四个转变’,科特派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新的拓展。”南平市领导介绍说。

进入新时代,科特派已由单一农业技术服务向宽领域、全要素和全产业链综合性服务转变,促进科技服务向生产、加工、检测、流通、销售等全链条、全要素、综合性服务转变。

“在数字化、智能化潮流下,新时期科技特派员的使命在于把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调促进,比如南平就是要引进最先进的技术嫁接竹、茶等特色产业,打造最具南平竞争力的产业。”张景安说。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习近平总书记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形势下,科技特派员大有作为、大有可为。下一步,我们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紧紧聚焦总书记提出的科技特派员要成为党的‘三农’政策的宣传队、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的定位,持续总结、完善、巩固和坚持。”南平市主要领导说。

(记者 赵锦飞 蒋丰蔓 赖昊拓 李珂)

(责编:易雪妍、张子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