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給學生鞠躬怎可解讀為“作秀” 近日,網絡上流傳一組照片:在貴陽一所小學,一排老師穿戴整齊,給入校的學生們鞠躬行禮。有網友認為,學校此舉是在“作秀”,甚至有網友認為,學校是一個庄重嚴肅的地方,如今的辦學者都開始用商業的手法了,搞得像接待顧客一樣。…
大學新生,最該帶上的是“不負時光” 進入9月,又到了各大高校的開學季。隨著一批大學新生陸續到校,開學經濟也越來越火熱。…
“腦立方”的忽悠折射眾生百態 “蒙眼辨色”“七天成詩人”“過目不忘”……一個名為“腦立方”的培訓機構,學費6.8萬元,披著“神奇效果”外衣的培訓班趁著暑假忽悠學生和家長。林肯說過,你可以暫時蒙騙所有的人,也可以永久地蒙騙一部分人,但是,你不能永久地蒙騙所有的人。…
丟棄“非985”的學生簡歷 選人才還是選學校? 近日,在某檔電視節目中,一位企業前人事經理透露,會對“非985”大學生區別對待。篩選簡歷的時候,他們通常會把“985”和“非985”分開放,最后隻帶走前者。…
學習古詩文要大力開發“課外元素” 從2017年9月份開始,全國中小學語文教材將統一採用全新的“部編本”。此次“部編本”教材,換掉了約40%的課文,文言文比例大幅提升。…
教育思考:讓實習“實”起來不能隻靠學生自覺 社會實踐是高校教育教學中重要的一環,盡管如今的高校愈加重視大學生實習實踐,但仍難免有些學生鑽空子。近日有媒體報道,暑假期間,“實習(踐)証明”交易又悄然出現在一些電商平台上,買家最低隻需花上10元錢,就能買到所謂“私人定制”版的“實習(踐)証明”。…
上海教材“走紅”英國,教改不只是“西天取經” 近日,一篇來自外媒名為《為提高數學成績 英國採用中國教科書》的消息,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討論。據悉,上海一至六年級數學教材英文版,包括課本、課本練習冊和教學參考書,共計36個品種,目前該教材已處於審核階段,今年9月新學期開學,上海和英國部分地區的小學生同步使用修訂后的教材。…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低齡化游學不過到此一游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這是值得推崇的學習態度,可以實現知行結合,拓展視野。…
評論:貧困生裝“土豪”,心理問題需專業矯正 在北京工作的謝女士向媒體求助,她的弟弟像走火入魔似地玩起了“土豪游戲”,瘋狂地給一名網絡女主播打賞,已經打賞了十幾萬元。由於父母貧困,弟弟竟通過校園貸維持給女主播打賞,就像得了妄想症,在朋友圈裡故弄玄虛擺出一副富二代的姿態。…
比“進校園”可貴的是戲曲“在校園” 每年一場,全國大中小學生可免費睇戲!日前,中宣部、教育部、財政部、文化部出台《關於戲曲進校園的實施意見》,明確到2018年,爭取實現全國所有大中小學每個學生每年免費欣賞1場優秀戲曲演出﹔到2020年,戲曲進校園實現常態化、機制化、普及化,基本實現全覆蓋。 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這一點即便不是戲迷的朋友也知道。…
思考:清華北大不對參觀者作限制又會怎樣? 盛夏酷暑,有一種人為的“熱”賽過天氣——參觀清華北大。8月7日有報道稱,隨著暑假的到來,更多全國各地的游客帶著孩子來到北京,想要一睹中國最高學府的風採。…
別再用朋友圈集贊來綁架孩子 近日,有媒體報道了一則新聞,在長沙一場幼兒足球賽中,名次通過網絡點贊數的高低排名決定。最終冠軍並非是在決賽中勝出的球隊,而是另一支在網絡平台中獲得點贊數最多的球隊,這讓一些家長憤怒不已。…
拓展靈魂的深度 離開“舒適的陷阱” 暑假剛開始,一個大學生朋友就興致勃勃地從圖書館借了10本書,然后千裡迢迢地扛回了家,並信誓旦旦地表示“一定要讀完”。結果一個多月過去了,問他讀書進展如何,他發來一個哭笑不得的表情說:“在家刷網劇、追漫畫太開心,書恐怕隻能原封不動地背回去了。…
對“混日子混畢業”的學生 該敲敲警鐘 “本科不努力,畢業成專科。”近日,華中科技大學的一項學業新規引發熱議。…
買賣實習証明暴露了實習的軟肋 如果高校將實習視為走過場,巴望著學生早日完成任務了事,那麼買賣實習証明也就難以根治。 誰能想到,實習証明也能“私人定制”呢?49.9元一份還“包郵”,可回訪可刻章……最近,有媒體調查發現,正值暑期高校學生實習高峰期,一些網絡平台上有人售賣虛假實習証明,價格從20元到200元不等。…
“本科降專科”是善意更是警鐘 進去985,出來專科生?日前,華中科技大學公布試行規定,本科生未達到培養計劃總學分的相應比例,就得轉入專科,否則予以退學處理。 在高考招錄季,這一“新操作”掀起了巨大波瀾。…
1年補課花5萬 “燒錢式教育”不能隻怪家長“傻” 英文1.2萬元﹔邏輯數學1.4萬元﹔舞蹈7000元﹔看圖說話1.1萬元﹔繪畫6000元……一年各類補課就要5萬元。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中國孩子與家庭,被花費巨大、花樣百出的校外培訓綁架?“燒錢式”教育對教育公平和素質教育的損害,究竟有多大?暑假裡,媒體繼續關注的補習班問題,再次燒起了家長內心的一把火。…
補課,不能拱手交給“小飯桌” 進入暑期,各地嚴肅查處一批頂風違紀、有償補課的學校和教師,有的在師德考評中對涉事教師“一票否決”,對發生3次以上的學校,校長免職。對此,不少人拍手稱快,因為有償補課流弊久已,有的老師課上講不足,課下班上補,有違師德﹔有的補課擠佔假期,加重學生課業負擔﹔有的補課費價格不菲,讓不少家庭不堪重負……當然,焦慮者也有之,學校不能補課,隻能參加社會組織的補習班﹔正牌教師不能上課,隻能聽“冒牌”教師講﹔明著不能補了,隻能暗著請老師,打“游擊戰”“地道戰”…… 如何看待補課中的矛盾和問題?我們可以從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找到答案。…
對待“熊孩子”不怕有爭議就怕太大意 原標題:對待“熊孩子”不怕有爭議就怕太大意 在現場,一位主張不降低刑事責任年齡的專家開玩笑稱:有網友“威脅”,要給他派一位不滿14周歲的“刺客”,以此警告這位專家的“危險”觀點。與會人員聽完都笑了,原本嚴肅的會場一下子變得熱鬧。…
教育子女要有一顆平常心 青山壯闊,綠水亦嬌,大自然的一切每時每刻都在展示著它們的生命之美。無數的小草擠在一起成為草坪,無數的小樹湊在一起成為森林,無數的水滴抱在一起成為小溪,它們美得讓人心醉,但它們卻非常的平凡。…
教育思考:金錢是衡量大學生價值的標准嗎 畢業季已至,又一批高校畢業生步入職場。此時,社會卻有一種刺耳的聲音:大學生畢業后的薪資不如農民工,讀大學不如干脆去撿破爛!“讀書無用論”再次改頭換面擠進公眾的視野。…
評論:孩子假期成了又一個學期 這種現象不應持續 孩子的假期成了又一個學期這種現象,不應該一直持續下去 那天兒子向我抱怨說,爸爸,都放暑假了,怎麼還那麼多課啊? 這個暑假,我們給他報了英語班、數學班、書法班、美術班、滑冰班、鋼琴班……差點就湊齊十八般武藝了。 孩子的假期被各種培訓班“綁架”的現象,有觀點反對,認為孩子不是學習機器,寒暑假不能成為另一個學期,假期應該減負。…
勵志“毒雞湯”:中美間差異並沒那麼大 原標題:勵志“毒雞湯”:中美間差異並沒那麼大 一篇名為《我祝你不幸》的畢業演講在美國社交網絡刷屏了。這是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第17任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茨應邀來卡迪根山中學作的畢業典禮致辭,他的兒子今年畢業於該中學。…
評論:把游戲和學習對立是錯誤的教育觀 一款皮膚一天賣出1.5億元,《王者榮耀》堪稱現象級全民游戲。然而,繼杭州一位中學老師怒懟游戲對學生造成的危害后,又有媒體引用著名的“不作惡”理念,要求騰訊作道義上的擔當。…
游戲“防沉迷”治標更要治本 原標題:游戲“防沉迷”治標更要治本 從7月4日起,騰訊游戲將以《王者榮耀》為試點,率先推出健康游戲防沉迷系統的“三板斧”:限制未成年人每天登錄時長、升級成長守護平台、強化實名認証體系。實行以后,12周歲以下未成年人每天將被限玩1小時。…
發展學前教育重在“普惠性” 原標題:發展學前教育重在“普惠性” 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重在“普惠性”上,是要把蛋糕公平地分配好,帶有基本和公平的屬性。政府在加大扶持資金的同時,要從長遠考慮,出台行之有效的獎勵、補貼制度,激發社會力量辦園熱情,爭取最好的結果。…
評論:孩子的游戲非兒戲 應強化電子游戲分級審查 孩子的游戲 非“兒戲”(民生·民聲) 近日,有關“牙簽弩”等危險玩具通過電商熱賣、危害青少年人身安全的新聞引發社會關注——小小“牙簽弩”隻有巴掌大,卻能將牙簽作為“箭”連發,刺穿氣球、紙盒等乃至石膏板,威力之大令人咋舌。如果這“箭”射到孩子身上,后果不堪設想。…
師德有問題就該“一票否決” 原標題:師德有問題就該“一票否決” 日前,人社部、教育部聯合印發《關於做好2017年度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將不以論文作為限制性條件,師德有問題者將被“一票否決”。在當前師德失范現象頻發的背景下,此次評審改革呼應了社會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民意訴求,值得點贊。…
禁穿短裙短褲折射校方管理的簡單粗暴 原標題:禁穿短裙短褲折射校方管理的簡單粗暴 近日,有網友爆料稱,其所在的濟南護理職業學院正在進行文明班級評選,標准中有一條禁止穿著露出膝蓋的短裙短褲,不論男女。這一規定,引發部分學生質疑:天氣炎熱,穿短裙短褲又不會不文明,不知學校為何要禁止?對此,校方向記者表示,這是學生會自發的一項倡議,該規定隻在教學區域內要求,而且“是超短裙、超短褲,那種到大腿根兒的衣服,太短了不雅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