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剪紙:巧手繪就“紙上乾坤”

2020年03月24日08:15  來源:東南網
 
原標題:漳浦剪紙:巧手繪就“紙上乾坤”

  漳浦剪紙技藝歷史悠久,以陽剪為主、陰剪為輔,構圖豐滿,風格細膩雅致,並發展了獨特的“排剪”技法,代表性藝人、曾經的“四大花姆”名揚海內外。在構圖的連接性、技法的細膩性、風格的多樣性和處變的適應性等方面,漳浦剪紙都顯示出與眾不同的特性。

  2006年,漳浦剪紙被確定為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2010年,漳浦剪紙作為“中國剪紙”的子項,入列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國剪紙南方派的代表。

  漳浦剪紙的魅力,透過日前舉辦的福建剪紙國家級傳承人精品展,得以再度向觀眾呈現。作為目前福建僅有的兩位剪紙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之一,陳秋日展出的數十幅精品,讓人感受到融合傳統與創新的新時代中國剪紙藝術的光輝。

  更重要的是,在她的身后,是漳浦擁有近千人的剪紙作者隊伍,老、中、青、少,正各顯神通。他們的多元化,使漳浦剪紙持續活躍在大眾視野,技藝傳承保持良性循環。日前,記者走近幾位代表性剪紙藝人,感受這一傳統技藝的無限生命力。

  傳承+培養

  打造新一代剪紙中流

  陳秋日創作的《百貓圖》,50厘米見方的紙面上分布著100隻形象各異、憨狀可掬的小貓。東南網記者 陳志遠 攝

  走進陳秋日剪紙藝術館,上百幅作品應接不暇——《百貓圖》《百牛圖》《母子情》《年年有余》《春醉》等,構圖圓滿勻稱,剪工精湛細致。比如《百貓圖》,僅0.5米見方的紙面上,100隻小貓惟妙惟肖,身上的絨毛都精細入微,讓人嘖嘖稱奇。

  14歲起,陳秋日即師從“四大花姆”之一的陳金,繼承后者纖巧細膩的手法,又承襲“八閩第一剪”、另一位“花姆”黃素雄渾豪放的藝術風格。50多年的藝術生涯,她不斷創新實踐,在前輩肩膀上自成一家。

  據陳秋日介紹,《百貓圖》是她最得意的作品之一,創作於上世紀90年代初,靈感源自著名的“不管白貓黑貓,能捉老鼠的就是好貓”。作品中,貓絨毛的處理,正是漳浦剪紙排剪技法推向極致的展示。

  排剪,即在有限畫面裡成排成排地剪,可以剪出非常細的、類似毛邊的形狀,要求尖如麥芒、細如亳發。這一高難度技法由早期的漳浦剪紙藝人借鑒傳統刺繡手法創造。在塑造羽毛、魚鱗、花瓣等造型時,排剪使畫面絲絲入扣、栩栩如生、更具質感。

  陳秋日說,漳浦剪紙最大特點是“得意·忘形”,不拘泥既定形象,不受美術空間限制,重在寫意。得益於多年在縣文化站的工作經歷,她有機會協助全縣剪紙調查工作,下鄉挖掘剪紙老人,對剪紙的研究和創作都頗有心得。1983年起,她多次被選派出訪國外,參加中外文藝交流。

  陳秋日與兒媳陳燕榕交流剪紙技藝。東南網記者 陳志遠 攝

  在成就和榮譽面前,作為漳浦剪紙藝術新一代的領頭人,陳秋日更把傳授剪紙藝術當作義不容辭的責任,致力於培養新人。多年來,她以漳浦縣老年大學、職業中專學校、實驗小學、實驗幼兒園、文化館等單位為培訓基地,培訓了數千名剪紙愛好者,許多人成為第三代剪紙藝人中的佼佼者,為漳浦剪紙的傳承與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責編:陳藍燕、張子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