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名片
廈門地鐵4號線一期工程為島外環灣快線,設計時速120千米,起於后溪,途經集美區、同安區、翔安區,止於翔安新機場,線路全長約44.78千米,共設車站12座。項目計劃與翔安新機場同步建成,建成后將連接廈門北站和翔安機場站兩大交通樞紐,運行時長少於30分鐘,形成快速互聯互通,支撐環灣發展。項目施工中自主研發設置的大型泥漿循環處理系統,充分體現了節能減排的環保理念。
工程難在哪?
地鐵4號線同安灣跨海段所在海域為廈門中華白海豚外圍保護區,為減少地鐵建設對海洋環境的影響,保護白海豚生存環境,軌道集團經過反復研討,最終研究出了“海上鑽孔樁施工泥漿多孔同步循環回收綠色施工工法”。
昨天下午,廈門地鐵4號線丙洲島站至城場站高架區間最后一孔收口梁混凝土正在澆筑。(廈門日報記者 王協雲 航拍器攝)
昨晚8點,廈門地鐵4號線丙洲島站至城場站高架區間(以下簡稱“丙城區間”)BC50-51號墩最后一孔收口梁混凝土完成澆筑作業,這意味著地鐵4號線丙城區間實現順利貫通。這條高顏值地鐵攻克關鍵節點,為高顏值城市建設再添亮彩一筆。
丙城區間位於同安,在海翔大道北側,區間全長3.8公裡。跨海段主橋採用懸臂澆筑法(挂籃)施工,已於今年6月13日順利合龍。該區間為全橋高架區間,跨越同安灣海域和濱海東大道瓊頭立交及多條既有道路,施工安全風險高、文明施工要求嚴,海上施工組織及交通疏解任務重。
地鐵4號線同安灣跨海段所在海域為廈門中華白海豚外圍保護區,為落實環評及白海豚保護專題評價報告相關要求,減少地鐵建設對海洋環境的影響,保護白海豚生存環境,軌道集團在總結既往海上施工經驗的基礎上,根據現場實際施工條件反復研討,最終研究出“海上鑽孔樁施工泥漿多孔同步循環回收綠色施工工法”,做到將各墩位鑽孔樁施工泥漿回收,通過泥漿分離器集中處理,實現渣土分離和泥漿循環利用。該工法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實用新型專利和發明專利。(廈門日報記者 林施赟 通訊員 朱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