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漳浦車本老區村 借力紅色資源走出發展新路

2020年07月08日08:36  來源:福建日報
 
原標題:漳浦車本老區村 借力紅色資源走出發展新路

  周末來到漳浦縣石榴鎮車本村,隻見一撥又一撥的游客接踵而來,他們沿著村道參觀紅色旅游景點,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

  車本村是漳浦縣西北邊最偏遠、海拔最高的革命老區基點村。這裡曾是紅三團、中共漳州中心縣委、中共閩粵邊特委、中共靖和浦縣委、中共靖和浦縣工委的機關駐地,素有“閩南井岡山”之稱。由於山高地少,村民大多進城務工,人均收入較低,曾是十足的貧困村,也是“空殼村”。

  近年來,車本村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內涵,加快推進紅色文化保護和傳承。“我們在保留原有風貌的基礎上,修繕了一些革命舊址,同時還打造紅色文化精品線路,進一步提升革命舊址的吸引力、輻射力、生命力。”車本村黨支部書記吳斌權介紹說,近年來,該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修繕閩粵邊特委舊址、蘇維埃供銷合作社、紅軍哨所等革命舊址﹔新修紅軍井、紅軍廣場、紅軍烈士紀念園。車本村還推出“重走紅軍路”紅色旅游線路,打造“革命舊居”“戰斗遺址”“紅軍之家”等紅色旅游景點。

  在對紅色景點提質升級的同時,車本村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拆旱廁、拆豬圈、清河溝。村內道路硬化、村庄綠化等民生工程有序拓展,村庄面貌煥然一新,做到“內涵”與“顏值”兼顧。

  紅色旅游不僅帶旺了鄉村人氣,也帶來了財氣。“景點開發后,游客越來越多了,我們順便賣點伸根藤、觀音串等土特產。”車本村村民吳清香說。旅游業的發展,不僅帶火了當地的土特產熱銷,而且村民還可以開民宿、做餐飲。

  “要發展經濟,不能單靠紅色文化,還要拓寬渠道。”石榴鎮政府副主任科員李琪哲坦言,要徹底拔掉“窮根”,實現鄉村振興,發展產業是關鍵。為此,車本村充分利用海拔高、溫差大、污染少的條件,實行本地資源和外來技術相結合的模式,大力發展高山農業。閑置的兩萬多畝生態公益林在確保生態環境安全的前提下,通過技術入股方式發展林下經濟,培植各種名貴藥材。根據車本村特有的氣候、溫度、土壤條件,村“兩委”規劃了100多畝的山林地,種植雷竹,讓全村村民共同參與,增加集體收入。

  如今,紅色生態旅游典范村車本村不僅成為各級干部開展愛國教育、黨性教育的重要載體,也成了廣大游客的旅游打卡點。乘著發展紅色旅游的東風,曾經的“空殼村”車本村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林惠卿)

(責編:陳楚楚、張子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