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安區五顯鎮垵爐村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實踐站內的親子閱覽室,村民帶著孩子在閱讀書籍。
垵爐講堂內,書聲琅琅﹔民俗館中,琴聲悠揚﹔運動房裡,活力四射﹔創客空間中,靈感火花碰撞……昨日上午,同安區在五顯鎮垵爐村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實踐站內,舉辦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現場觀摩會,感受扑面而來的文明新風。
近期,同安區加快推進文明實踐陣地建設,加速整合各類資源,探索文明實踐聯通融通機制,率先全市建立文明實踐智能雲平台,加強“線下活動+線上展示”緊密聯動,不斷提升群眾的參與率、幸福感和獲得感。
線下
強化陣地建設 打通文明服務“最后一公裡”
文明實踐引領時代新風。實際上,垵爐村內,村民享受豐富多彩精神娛樂的場景,只是同安區不斷推動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的一個縮影。近期,同安區著力加速各實踐所(站)改造提升建設,6月底進入最后掃尾階段,8月底前將全部完成,形成文明實踐所(站)全覆蓋。
同時,同安區重新選址舊縣衙原區政府辦公大樓,改造提升其中的3層樓,建筑面積1800多平方米,作為新的同安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該項目預計9月底完成,屆時將整合成集實踐中心、志願者促進中心、志願服務各協會、社科聯、文聯、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為一體的綜合平台,打造成為區級文明實踐‘總部’,更是對外展示同安的重要‘窗口’。”同安區委文明辦主任林擁護表示,同安區還積極探索文明實踐的“同安樣板”,涌現出婦聯“婦愛婦助”、東山民俗文化協會“益同來”等品牌實踐項目,講古仙、文藝快閃輕騎兵等特色志願服務隊,以及18個品牌實踐站。
在強化硬件建設的同時,同安區持續探索文明實踐聯通融通機制,利用文明實踐活動“七大服務平台”,著力建立“中心吹哨、部門動員、各方參與”的工作機制,形成中心、所、站密切聯動的工作格局,實現一個中心、多種功能、共享使用,發掘文明資源最大潛力,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
此外,同安區還強化區級“七大平台”和18支區級志願服務隊的資源整合和功能融合,發揮“中心吹哨、部門聯動”作用,充分發揮組織、宣傳、教育、文化、體育、科技、文明鄉風等領域資源的龍頭帶動作用和“乘數效應”。
據悉,同安區僅今年上半年志願者人數就增加了9000多人,初步形成了“志願服務超市+星火工程”的志願服務帶動模式,“全民參與、全員共建、全息服務”的文明實踐模式,“文明實踐崗”志願延伸模式,“點單接單評單”的對接服務閉環模式,“線上+線下”科技信息化助力平台,“實踐中心+融媒體中心”互融互通模式等經驗做法或品牌。
線上
打造智能雲平台 繪制文明實踐“資源地圖”
在充分利用好現有空間載體和設施設備的基礎上,同安區繼續發揚先行先試、敢闖敢拼的精神,探索建設全市首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智能雲平台,打通區鎮(街)村(居)三級文明實踐數據,推動實踐常態化、智能化。
作為一個結合同安特色,集宣傳展示、互動互通、線上線下相結合、管理調度於一體的新型信息化新時代文明實踐智能平台,其主要包括七大服務平台、實踐地圖、信息發布、愛心商家、大數據分析系統等功能設計開發,並融合了“愛心廈門”、社區書院、志願者平台、“同安文明衛士”“文明同安”等平台。
打開平台的文明實踐地圖,同安區所有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直觀標注在頁面上。點擊后,各個實踐所(站)的基本信息及活動情況條理清晰,不僅方便工作人員對現有文明實踐資源進行梳理,更可以根據地理、歷史、人文等方面文化資源信息,分析挖掘出鮮為人知甚至未有人知的文明資源,進一步凝聚同安的文明力量,更好地宣傳、教育、關心、服務群眾。
“在智能雲平台的‘心願牆’上,市民群眾還可以發布自己的文明服務需求,提出文明實踐的建議,推動同安文明實踐不斷深入。”同安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智能雲平台,為群眾提供一個最為貼近民生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端口。
值得一提的是,同安區還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智能雲平台+融媒體中心”融合模式,實現體系機制、陣地管理、志願隊伍和實踐活動的網絡化智慧管理,提供更便捷的網絡化服務。
【鏈接】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一站一特色一站一品牌
【品牌1】
文藝快閃輕騎兵志願服務隊
為群眾提供文藝服務的方式需要與時俱進,對此,同安區利用文聯所屬的各協會以及各文藝類學校,培訓機構的師資力量,最大限度整合文藝資源,成立“文藝快閃輕騎兵志願服務隊”。
文藝輕騎兵創新文藝服務方式,發揮各自文藝類別的特長,開展相適應的服務活動,如詩謎聯,可以辦定點講座和上街開展活動相結合,書法、美術適合室內,音樂藝術協會可以進公園……文藝服務的方式百花齊放,講座、展覽、表演……新時代文明氛圍在愉悅的活動中愈發濃厚。
【品牌2】
婦聯“婦愛婦助”
同安區婦聯以新時代文明實踐全國第二批試點區建設為契機,堅持“黨建引領、服務下沉、精准定位、廣泛參與”的原則,探索運用“婦女組織+親子家庭”新模式,提升志願服務效能,深化“婦愛婦助”志願服務品牌,打通服務群眾工作“最后一米”,做廣大婦女群眾的貼心“娘家人”,讓文明實踐深入千家萬戶。
同時,同安區婦聯大力選樹先進典型,按照“區創品牌、鎮(街)建樣板、村(居)做特色”的原則,從實踐中心(所、站)建設、志願服務隊伍、志願服務項目、特色服務平台、優質精品課程、機制建設等方面,調動基層內在動力,發揮各類實踐站的各自優勢,不斷總結提升特色做法或典型經驗,努力打造文明創建中有特色的品牌,形成共建共享、群眾受益的良好氛圍。
【品牌3】
垵爐村“鄉賢示范”
垵爐村在公共場所設立宣傳專欄,不遺余力地宣傳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等。
同安區五顯鎮垵爐村發揮鄉賢示范引領作用,以本村村民、區人大代表顏仁仁帶頭把家庭的“滿月宴”變成“孝老節”為契機,引領村民弘揚愛老敬老傳統美德,將民俗日轉化為慈善日、文化節,讓村民文化生活更豐富、精神更充實。
垵爐村還設立家風家訓教育基地,打造顏思齊文化公園、九曲橋等景點,展示顏氏名人名言、歷史故事等,傳承顏氏家風家訓,打造成垵爐村精神文化品牌,並在村裡文化長廊公園設立身邊好人、道德模范、好婆媳等宣傳專欄,積極開展“身邊好人”推薦宣傳學習活動,垵爐村老黨員顏文守獲評省級“身邊好人”,在全村范圍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濃厚氛圍。(文/廈門日報記者 朱道衡 通訊員 余雪燕 張榮森 圖/通訊員 何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