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如何激發貧困戶的致富動力,實現長效脫貧?福建龍岩建立激勵性扶貧機制:扶貧項目實行競爭上崗,通過“田野考核”全過程監管,調動貧困戶的主動性﹔激勵已脫貧戶幫扶未脫貧戶,傳授技術經驗﹔沒能競爭上項目的貧困戶,用其他方式幫扶﹔實在無法自主脫貧的,政府兜底,最終實現“一個也不能少”的目標。
“政府激勵咱努力,脫貧沒問題!”隨著大棚裡的蔬菜銷售一空,羅玉燦也把到手的貨款,按照採收量分發給了在自家農場裡“中標經營”的貧困戶。十幾萬元的年收入、幫扶二十幾戶的貧困戶,曾經的貧困戶羅玉燦,眼下已經是福建省龍岩市新羅區雁石鎮的種糧大戶。
轉變要從4年前說起。2016年11月,經過村民代表打分,比技術、比信心、比勤勞、比口碑之后,羅玉燦獲得了4畝集體土地經營權,成為“激勵性扶貧”項目的受益人。
在隨后的一個月裡,鎮政府給種子、給技術,羅玉燦利用“競爭”來的4畝耕地,種植芥菜、包菜、花椰菜等冬種蔬菜,實現增收,並在當年底順利實現脫貧。2017年,羅玉燦擴大規模,種植薏米20畝,增收1.58萬元。
扶貧先扶志
政府搭台貧困戶唱戲
地處閩西,龍岩多山,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山裡刨食難、外出務工難、項目引進難”。2016年,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9212戶、11.07萬人,有3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貧困人口比重全省最高。
然而,扶貧項目實效性不足,扶貧資金利用率不高,貧困戶脫貧動力缺乏……曾經的羅玉燦,一年換數個扶貧項目,扶貧資金砸了不少進去,效果卻不明顯,讓鎮裡的扶貧干部傷透了腦筋。“單純送錢送物助長了一些貧困戶‘等靠要’思想。”新羅區委副書記鄭金國說。
怎麼辦?2016年,龍岩市開展了激勵性扶貧新機制試點,扶貧項目競爭上崗,改大水漫灌為精准滴灌,從授人以魚向授人以漁轉變,激發貧困戶自我造血能力,努力實踐出一條扶貧先扶志的新路子。
在這一輪的新機制扶貧中,新羅區成為試點,羅玉燦因此獲益。從競爭上崗開始,羅玉燦憑借長期種植蔬菜的優勢獲得村民信任,在與其他3名對手的競爭中勝出,順利拿到土地經營權﹔鎮政府、村委會定期上門檢查作物長勢,常態化監督讓他不敢怠慢﹔年底收成不錯,鎮政府額外的現金獎勵讓他倍感自豪……經過這一套“競爭—監督—獎勵”的機制,羅玉燦徹底告別了貧困戶身份,並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成為激勵性扶貧項目中經營主體的典范。
“政府搭台、經營主體補台、貧困戶唱戲”,這是龍岩市激勵性扶貧項目的運作方式。政府根據當地優勢資源或特色產業,統籌中央、省、市、縣專項扶貧資金,採取政府購買成果和服務的方式,租賃經營主體的生產設施或購買種苗種畜,分配給競爭上崗的貧困戶,經營主體對競爭上崗的貧困戶在生產資料供應、生產技術指導、產品銷售等方面提供全程服務並監督。“好不容易競爭到的項目,當然要倍加珍惜。”羅玉燦說。
“沒有競爭就缺乏動力,以前想的是‘要我脫貧’,現在是‘我要脫貧’。相比於致富,扶志是破題關鍵。”龍岩市脫貧辦有關負責人說。
慰問金變獎勵金
榮譽激發內生動力
從世平農場互助合作社負責人李世平手中接過1000元的獎勵金,昔日的貧困戶陳永興笑得眼睛瞇成了一條縫:“去年黃金百香果收成不錯,咱排在第一名,這是鎮政府獎勵咱的!”
陳永興家住龍岩市武平縣城廂鎮東崗村,從小殘疾,干不了重活兒。城廂鎮副鎮長饒燕英連續多年上門給他送扶貧慰問金,對陳永興的情況非常了解。2018年,龍岩市將激勵性扶貧機制推廣到全市7個縣市區,重點突出“田野考核”機制,聯同經營主體,對競爭上崗的貧困戶的扶貧項目進行全過程的監管,定期跟蹤扶貧對象,提供幫扶,也提出要求。
在這一輪的推廣中,武平縣城廂鎮政府從世平農場流轉了50畝耕地,建立“共享基地”,試種市場緊俏的黃金百香果,公開向全鎮貧困戶“招標”。作為鎮裡的重點幫扶貧困戶,陳永興順利拿到3畝地的經營權,“種苗、肥料、支架,都是鎮裡給的,李世平大哥提供技術,咱出力就成!”
“苗木費5000元,土地流轉租金700元,其他成本2000元,平均一戶幫扶資金8000元左右。”一筆賬算下來,饒燕英心裡有了底:“成本要比動輒上萬的整年度慰問金還省不少。”一年下來,陳永興的百香果收成不錯,畝產將近1000斤,增收3萬多元,在競爭上崗的28戶貧困戶中位列第一名,領到了鎮政府獎勵的1000元現金。
慰問金變為獎勵金,小變化,大成效。如今的陳永興,除了在“共享基地”中的3畝黃金百香果以外,還在自家4畝田裡種滿了紫皮百香果,還有3個未“中標”的貧困村民來協助打理,年工資5000元以上,“大伙兒一起干,共同來脫貧!”陳永興說。
“以典型引路,以榮譽感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也是激勵性扶貧項目的特色所在。”武平縣委書記廖卓文表示。
一家富不算富
脫貧之后反哺鄉親
“你這個料盒裡的料都已經發霉了,要及時清理。飼料要干淨,不然兔子容易生病。”近日,長汀縣涂坊鎮樂田山家庭農場負責人劉斌又一次來到貧困戶賴楓邦的養兔棚中,交流、分享養兔經驗。
去年春,作為長汀縣激勵性扶貧項目經營主體的入選人,劉斌將鎮政府出資購買的10隻種兔送到了賴楓邦家裡:“有啥問題找我,我當年也是從零起步,沒啥困難,放心!”這一年來,劉斌隔三差五就往賴楓邦家裡跑,檢查兔籠、預防病害。看著兔子從10隻逐漸繁衍到上百隻,預計利潤能達到8000多元。劉斌倍感欣慰:“鎮裡交給咱對口支援的光榮任務,要圓滿完成,可不能掉鏈子!”
像賴楓邦一樣,由劉斌進行幫扶的貧困戶,還有40余戶。這兩年來,劉斌多次舉辦培訓班、免費傳授技術、低價供應種兔,“一家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
無獨有偶,在武平縣十方鎮黎畬村,昔日貧困戶、養兔大戶肖俊欽也常常為鄰村貧困戶林美尚操心。鎮政府出資購買的梁野白兔10隻種兔,一年前連同兔籠一起,從肖俊欽的農場送到林美尚家。像林美尚一樣,靠肖俊欽家庭農場幫扶的貧困戶,在十方鎮還有68戶,“有人帶著,咱就放心,脫貧不愁!”林美尚說。
在已經推行的激勵性扶貧項目中,“政府+農場+貧困戶”成為常見模式。“政府出資,農場出技術,貧困戶出力,讓已經致富的脫貧戶反哺貧困戶,實現激勵性扶貧效果的最大化。”長汀縣委書記廖深洪說。
“貧困戶的精氣神不一樣了!”這是龍岩市各級扶貧干部的普遍感受。2017年以來,有7萬多人的貧困戶參與到激勵性扶貧項目中。據龍岩市脫貧辦介紹,沒有參與激勵性扶貧項目的貧困戶也都已通過各種方式脫貧,實在無法自主脫貧的,政府也都已經兜底保障。“如今,龍岩所有縣市區都已‘摘帽’,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龍岩市委有關負責人說。
《人民日報》( 2020年07月10日 第 1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