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東山:生態扶貧 掘金藍色海洋

2020年07月11日11:22  來源:福建日報
 
原標題:生態扶貧,掘金藍色海洋

  近年來,東山縣堅持“村企結合、以旅促農、以旅富農”,推進村企“聯姻”,把發展鄉村旅游與脫貧扶貧工作相結合,探索出一條農村更美、農民更富的鄉村旅游發展之路。圖為9日,坐落於群山翠綠之中的東山縣樟塘鎮港西村,猶如一幅精美的畫卷。據悉,2019年,港西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0716元,同比增長12%。記者 林輝 通訊員 殷琪 葉亦武 攝

  近日,東山縣前樓鎮下西坑村漁民許華彬,拆掉了木質泡沫漁排,新建80口塑膠漁排,走上生態養殖之路。

  38歲的許華彬,本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一家五口人,父母年老多病,妻子在家帶孩子,全家生計都靠他在吸螺船上做雜工,日子過得緊巴巴。2017年,他在鎮裡挂鉤扶貧干部的支持下,貸款3萬元購置30口木質漁排,試養泥猛、金鯧魚,同時養殖30畝龍須菜。去年,許華彬一家增收6萬余元,脫貧摘帽后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今年,前樓鎮開展海上養殖綜合整治,推進西埔灣海域漁排網箱、牡蠣、龍須菜等養殖規范化,實施適度低密度養殖,全面推廣使用新型環保材料替代傳統海上養殖設施,促進海上養殖業可持續發展。為推進生態扶貧,當地積極引導貧困戶參與漁排升級改造,許華彬等貧困戶紛紛響應。

  “新型環保塑膠漁排抗風性更強,使用壽命超過15年,更重要的是很環保,能夠有效減少海漂垃圾產生。”許華彬說,為鼓勵貧困戶發展生態養殖脫貧致富,當地為新建塑膠漁排提供每格3000元補助與小額信貸支持,同時組織養殖大戶現場指導養殖,分享養殖經驗。“我對發展生態養殖充滿信心。”

  東山是谷文昌精神的發祥地。近年來,當地大力弘揚谷文昌老書記帶領東山人民植樹造林改變東山的生態理念,接續傳遞好生態“接力棒”,努力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換通道,發揮生態文明建設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

  生態扶貧,首先要把生態做優。

  “我們將繼續實施海灣、海灘、海砂、海岸、海島‘五海’資源保護,推進東南部沙灘修復、盜採海砂整治、海上漁排養殖清退等生態整治工程,努力打造藍色灣區、綠色經濟帶。”東山縣生態環境局局長李結生說,東山鞏固生態“家底”的同時,用好生態資源,運用“生態+”理念,推動生態與水產養殖業、種植業、旅游業、工業等產業深度融合,為脫貧攻堅提供平台與項目支持。

  在“生態+水產”方面,東山向遠洋要資源,扶持發展遠洋漁業,建成下水遠洋漁船20艘,形成漳州最大的遠洋捕撈船隊,去年產量3.4萬噸﹔向規范要潛力,實施《東山縣養殖水域灘涂規劃》,劃定“可養區、限養區、禁養區”,水產品量大質優,出口位居全國縣級首位﹔向線上要空間,扶持壯大水產電商,打造上捷電商產業園、西海岸電商產業園、澳角水產電商一條街等新興產業基地,2019年全縣電商交易額近18億元。

  “下階段,東山將不斷探索體制機制創新,推動‘兩山’持續轉換,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注入生態動能。”李結生說,眼下,東山正在創建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我們將以此為主抓手,立足海洋特色產業,優化生態空間格局,持續加強自然資源保護和生態修復,釋放生態紅利,擴大綠色惠民效應。

(責編:林東曉、陳藍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