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厚植招商沃土 打造發展新引擎

2020年07月12日08:25  來源:福建日報
 
原標題:厚植招商沃土 打造發展新引擎

  上月9日,福建永榮控股集團與山東煉化能源集團簽訂協議,兩家合作投資的2×100萬噸/年丙烷制丙烯及下游新材料項目將落戶莆田秀嶼區石門澳產業園,總投資達396億元。

  這是一次企業強強聯手、互利共贏的合作,也是莆田突出開放招商、強化項目帶動、政府為企業牽線搭橋結出的碩果,對促進莆田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開放招商 真招實招頻出

  今年是莆田的“開放招商年”。莆田市委市政府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創新先導”原則,創新招商理念,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明確主攻方向,堅持做到開放帶動與創新驅動、招大引強與招新引高。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線下招商無法像往常一樣開展,莆田及時調整招商策略和方式,利用互聯網平台,開展不見面招商工作。

  項目洽談面對面變為線連線,項目簽約手握手變為屏對屏。

  3月6日,莆田市舉行“開放·招商”全球雲推介會暨招商項目線上簽約活動。僅當天,就有40個項目在線集中簽約,投資總額達547.6億元,其中在主會場簽約的項目8個,投資總額270.5億元。

  為進一步健全招商機制,莆田市成立開放招商工作領導小組,由市委書記和市長任雙組長,各單位主要負責人參加,同時組建了工業和信息化、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文化旅游產業、醫療健康產業等五條戰線招商組,七個縣區(管委會)對應設立機構。

  比學趕超,爭先創優。各招商組真招實招頻出,把招商工作做實做細。

  工業和信息化戰線成立工作小組,下設5個招商小組,利用2個駐點招商機構,進行龍頭招商、產業鏈招商、以商引商、平台招商、互聯網招商……截至目前,莆田市正在跟蹤對接的工業和信息化戰線項目有121個,投資近1600億元。其中竣工投產項目9個,投資8.2億元﹔開工項目20個,投資72.4億元﹔前期項目15個,投資251.2億元﹔簽約項目22個,投資676億元﹔洽談項目55個,預計投資590億元。

  現代服務業戰線完善三線協同作戰機制,引進現代商貿、跨境電商等新業態項目。鈦米機器人有限公司、物泊科技等一批高質量項目紛紛落地。

  按照對要素、找資源,對資源、找項目,對項目、找投資的工作思路,文旅產業戰線積極推動開放招商工作。在湄洲島,科羅娜日落時光風情娛樂等一批項目相繼落地,特色小鎮建設與5A級景區創建齊頭並進,不斷完善全域旅游格局。

  項目帶動 加固產業鏈條

  當前,莆田正在全力打造鞋服、工藝美術、食品等三大傳統優勢產業,電子信息、新能源、新型功能材料、高端裝備等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數字經濟、平台經濟、生命健康等三大未來產業,產業發展勢頭蓬勃。

  以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為例,莆田圍繞鞋服、電子信息、新型功能材料等產業集群建設,延伸補齊產業鏈,重點引進電子元器件、集成電路、5G通信上下游產品、PA6和CPL下游產品等項目﹔圍繞軟件和信息服務、工業設計、產教融合等領域,重點引進創新中心、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研究院等項目。

  紡織產業是莆田市優質特色產業,該市新型功能材料產業集群被國家發改委列入第一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但也面臨產業集聚度不高、核心競爭力不強等問題,亟須通過項目帶動,做大做強龍頭企業,不斷延伸產業鏈。

  4月28日,“6·18對接日——福建省第三屆紡織項目技術雲對接會”在秀嶼區舉行。當天,入駐“6·18”協同創新院高端紡織分院的華峰新材料、賽得利、賽隆科技、石獅鴻彩飛揚數碼科技等企業,與廈門大學、中國科學院寧波所等入駐高校和科研院所分別簽約。

  “此次對接會有效整合了紡織產業的優勢資源,建立了以市場為導向、政府為紐帶、企業為主體、科研院所和高校為支撐的協同創新體制,為紡織行業提升創新鏈、優化價值鏈提供了技術和人才支撐平台。”莆田市有關領導說。

  醫療健康產業戰線則以打造全產業鏈條為目標,圍繞高端醫療服務、醫技轉化、健康制造(智造)、養老服務、健康科技等領域,開展全面招商工作,策劃簽約、對接、投產了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目前,藥械網已成功入選2020福建數字經濟領域“瞪羚”創新企業。同時,湄洲灣北岸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圍繞“海峽兩岸生技和醫療健康產業合作區”建設,對接深圳諾康科技、日本泰爾茂、華潤三九醫藥等企業,有望在生技園內實現年簽約50家企業,初步形成集聚勢頭。

  竭誠服務 助力落地生根

  項目引來了,還要留得住。

  為強化統籌協調、政策集成、要素保障,莆田陸續出台用地支持、設備補助、融資幫扶、人才獎勵等一系列惠企政策,並且根據項目的投資貢獻、稅收貢獻和社會貢獻,靈活制定“一業一策”或“一企一策”。

  莆田市開放招商辦副主任林麗英介紹說,作為全市統籌協調部門,以完善考評機制為抓手,推行“保姆式”“月嫂式”“店小二式”等服務模式,實行一個項目一個專班一套方案的服務機制,打通項目落地“中梗阻”。

  以金融要素保障為例,農發行莆田分行創新實施“基礎設施+綜合收益”“安置房統購統還”“容缺評審”三種模式,為項目有效推進提供融資保障。如對大唐莆田5G微站生產基地項目,農發行莆田分行簡化項目手續,創新審批機制,在項目土地尚未進行挂牌的情況下,一周內就完成了項目貸款5億元的審批工作。

  福建肆壹人力資源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引進國際先進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通過人才大數據的多功能商務活動交流平台,面向全國開展業務。該公司投資的項目落地荔城區黃石鎮,在為人才培訓中心選址時遇到問題,當地干部一個點一個點跑,一家一家聯系,周末不休息,晚上加班加點,通過實地勘查和分析評估,最終選擇新威國際作為辦公點、職教中心作為培訓點。

  與全市“白名單”工作機制同步,現代農業戰線也建立農業干部挂鉤幫扶農業“白名單”企業工作機制,選派74名農業干部挂鉤79家企業,實行點對點幫扶,面對面解決問題。截至目前,已公布農業“白名單”企業兩批共79家,其中有9家以農業“白名單”企業名義獲得銀行貸款4000萬元。

  “打造安心的投資環境、順心的辦事環境、放心的經營環境、舒心的生活環境,以真誠的友誼和優質的服務助力企業健康發展。”莆田市主要領導表示,將以更優質的服務保障招商,推動簽約項目早落地、早開工、早投產、早見效,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

(責編:陳藍燕、張子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