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護寶貝珍視遺產 泉州推動文化遺產應保盡保

2020年07月14日08:40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梧林傳統村落逾百棟古厝洋樓悄然迎來新生 陳起拓攝

泉州舊八景之一的“小山叢竹”完成復建 陳起拓攝

泉州是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全國文物大市。全市擁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922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4 處,數量居全省設區市第一。

為保護好珍貴遺產,延續千年文脈,泉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遺產和文物保護的重要論述精神,加強文物保護和安全工作,構建文物保護“政府主導、部門共管、司法監督、社會參與”的良好格局。

文物安全 每一處文物都有責任人

文物安全是文物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以來,泉州對各級文物保護單位開展拉網式大排查大整治,累計排查整改文物安全隱患229項,落實隱患整改 “一案一策”。

以鯉城為例,上半年啟動對施琅故宅、王順興信局舊址、蔡清故居等的維護加固方案。目前,三處古跡的維護加固工作均已完成,蔡清故居安裝了智慧充電樁、配足滅火器材,同時啟動修繕方案編制。施琅故宅已完成臨時支護、清空居住人員,修繕方案編制將在近期組織專家初審。王順興信局舊址主體建筑也已完成搶險加固工作。縣城隍廟、泉州黃氏民居等啟動搶險修繕方案編制。

泉州在文保單位中推廣實施電氣線路套管和智慧用電建設。按照計劃,省級以上(含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電氣線路套管、智慧用電建設,將在今年10月底前全面完成,目前完成率近70%。

電氣線路套管敷設和智慧用電建設項目,同時在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中全面鋪開。目前,鯉城區已全面完成,豐澤區、洛江區基本完成,石獅市、南安市、惠安縣、安溪縣、永春縣、台商投資區都在全面推進。

截至目前,全市44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人防、物防、技防工程竣工驗收13項﹔新增獲批方案27項,新增獲批立項22個,正在申報立項24個。96個省保單位中,“三防”工程方案已經獲批21個。同時,推行文物建筑基本消防器材“全覆蓋”。

實際工作中,泉州採取“網格化”管理,推動文物保護責任落實到人。配備基層文物巡查員700多人,對田野等無使用人的不可移動文物,由地方政府指定責任人承擔日常保護管理,實現每一處文物都有責任人。

遺產保護 推動國保及申遺點可視化監測管理

以申遺為契機,泉州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落實“應保盡保”原則,精心呵護好老祖宗留下來的“真寶貝”。

做好文物修繕工作。目前,全市建立的文物修繕項目庫中,涉及項目有100多個,正按照輕重緩急,有步驟地推進保護修繕等工作。

實施申遺點監測及國保監控完善提升工程。目前,前七批3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均已納入申遺監測體系。今年,泉州還啟動第八批13處全國重點文保單位監控完善提升工程,推動國保及申遺點的可視化監測管理。

不可移動文物信息化管理平台(數據庫)項目建設將在9月底前完成。該項目立足於解決文物數據交換問題,加強海絲文物、革命文物、涉台文物等文物的分類建檔造冊,逐步完善全市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和文物點檔案信息,夯實文物保護數據基礎。

探索建立文物保護的跨部門齊抓共管機制。目前,泉州建立起文物、住建、資源規劃、發改等部門參加的涉文物審批聯動機制,並建立了多部門參加的文物行政執法聯席會議制度。在全省率先推動文物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有效銜接,今年6月,市文旅局與市中級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簽訂文化遺產保護聯合行動備忘錄,市中級人民法院設立海絲史跡巡回法庭,市人民檢察院將遺產保護納入公益訴訟,同時健全文物行政部門、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和公安、司法機關案情通報、案件移送制度。

名鎮名村 在全省率先試點歷史建筑保護樓長制

在更廣的視野裡,泉州正以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歷史建筑為重點,做好歷史風貌保護文章,留住文脈鄉愁。

以“固態保護、活態傳承、業態提升”為契機,晉江新塘街道梧林傳統村落洗盡鉛華,逾百棟古厝洋樓悄然新生。一個集閩南華僑建筑展示、生活體驗、文化創意、田野風光等多功能於一體的閩南文化旅游目的地,正逐漸展現在人們面前。泉港土坑村作為宋元時期港市遺址,古建筑被列入國保單位,橫跨宋、元、明、清四個朝代,泉州市邀請國家文物研究院、同濟大學專家編制保護方案,並開展本體保護和周邊環境整治。永春縣岵山鎮茂霞村立足規劃先行,在古厝修繕、古街整治、古寨修整等方面盡量保持原汁原味,挖掘村落特色文化,打造香餅、黑瓦制作傳統工藝體驗區,並開發民俗體驗項目,留住祖輩傳承的“文化印記”……

為守護好這些城市瑰寶,各地結合實際,探新路、出實招。在此基礎上,泉州建立完善市級聯席會議制度,統籌推進全市歷史文化保護工作,在頂層設計上解決誰來保、怎麼保等問題。圍繞“古城活化、古街復原、古村提升、古厝保護”,策劃生成年度“五個一批”歷史文化保護新提升項目147個。隨著歷史文化保護利用提升專項攻堅行動、重點改善提升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工程、歷史建筑保護修繕工程的實施,全市累計公布歷史建筑1589處,數量全省最多。

加快資源普查。在市級統籌下,各縣(市、區)深入開展歷史文化資源普查工作,建立有保護價值的鎮村檔案130余個,發現歷史建筑線索1.3萬棟,分期分批推薦申報、公布各級保護名錄。

保護修繕歷史建筑。泉州不僅挂牌保護669幢歷史建筑和風貌建筑,按“歷史記錄”恢復建筑風貌,還在全省率先試點歷史建筑保護樓長制。目前,已摸排篩選第一批瀕危歷史建筑78處,組織申報納入省級為民辦實事歷史建筑保護利用項目﹔實施洛江區虹山鄉大水路土樓等13處歷史建筑活化利用項目,作為展示館、會客廳及文化新業態示范點。

名鎮名村保護方面,全市17個村(鎮)列入省級“十鎮百村”重點扶持項目,21個省級以上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編制保護規劃,截至6月底已完成編制16個。(蔡紫旻 謝曦)

(責編:吳舟、陳藍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