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充值,這樣的玩笑話,竟成了真。
“畢業那天我要穿學士服在校門口拍照!”“畢業旅游去海邊吧?”“畢業典禮上你可別哭啊!”“畢業合影我要把帽子甩得最高!”……2020畢業季,炎熱依舊,卻告別了它該有的樣子,比如,特定的歡騰與眼淚、告別與合影。
“雲畢業”代替了常規,學子們用視頻完成了畢業典禮,卻減少了畢業儀式感﹔網絡代替了齊聚的奔波,卻消弱了人心的溫情﹔還沒好好告別的學校,他們有些話想對它表達!
人民網福建頻道聯合bilibili彈幕網(B站)發起 “2020畢業季”視頻征集活動。到活動截止,累計征集到投稿60,625個,聯動300余所高校官方及其校園機構投稿600余件。他們相聚於此,用言語承載著祝福、歌聲縈繞著不舍。再回首時,願落幕無悔,一些曾經經歷過迷茫的畢業生作為“過來人”,有些話要對今年的畢業生們說……
B站up主:叫餅餅兒 / 2018年畢業於北大德語系
“妥協不意味著放棄,實現目標不能隻靠一腔熱血”
兩年前的6月13日,我參加了大學的最后一場考試,印象很深,那是一次口譯考試。那天,我和北大德語系的同學一起在校園拍完畢業照后,就抓起書包飛奔去考場。
從這一天往前倒數六個月,我結束了秋招互聯網公司的最后一次面試,面試官的一句“你先回去等消息吧”,徹底關上了我進入互聯網大廠的大門。
最后一次面試失敗后,我並不像前幾次那樣沮喪。經歷過幾次面試失敗,我意識到,自己對面試崗位的工作內容並不是很了解,也沒有充分的准備。比如說,自以為很新穎的點子,其實早幾年前就被別人否認過了。
我開始思考,“我真的想去互聯網企業嗎?”也許,我把自己喜歡玩游戲、看視頻,誤當成了喜歡在互聯網工作。
大學期間,我有一份地產和一份咨詢的實習經歷,找實習的時候並沒有清晰的定位,覺得喜歡什麼就去試試,所以到了找工作,就很迷茫。
從這次以后,我聽取了朋友、家人的建議,從“海投”變成結合自己的專業、實習經歷,有針對性地投簡歷,最終得到了一份比較滿意,又有學習機會和成長空間的工作。
到最后我也沒有搞清楚,我想去互聯網,到底是夢想,還是一種“人雲亦雲”的沖動。但我始終堅信,妥協不意味著放棄,實現目標不能隻靠一腔熱血,而需要長遠的規劃和腳踏實地地完成。
畢業的心情是忐忑的,躊躇自己對未來的決定是否正確。我記得畢業典禮上,北大請來的畢業生代表不是學界或商界的領軍人物,而是深入新疆基層,在一線工作的校友。我想這是想告訴我們,選擇的意義不能夠用單一的價值觀衡量。
我想把畢業典禮上,校長的一番話送給今年的畢業生:人的一生需要作出很多判斷和選擇,有的選擇讓你自豪和幸運,有的選擇可能使你糾結或者煎熬,隻要我們確信良知、確信美好、確信未來,堅持正確的價值判斷,這些糾結艱辛都會成為財富,成為歲月長河中最寶貴的禮物。
B站up主:@Jesse_White / 2017年畢業於某專科院校的環評專業
“三年前,我放棄了事業單位和出國留學”
到畢業季了,有人會迷茫,有人會不知所措。
三年前,我畢業於一所專科院校的冷門專業,就業方向要麼是民營企業的環保機構,要麼是事業單位,但是這些工作就業成功率高有個大前提:至少本科。
在畢業前夕,我跟父母進行了一場很正式的談話,圍繞我未來“何去何從”。當時擺在我面前的有兩個選項,一是讀完大三,去美國再讀一年,回校可以專升本﹔二是拿著專科文憑回老家,報考環保相關的事業單位。
不過后來,這兩條路我都沒選,而選擇了愛情。由此,我一意孤行錯過了出國留學、錯過了報考事業單位。
在畢業后找出路的半年裡,我不斷在問自己“到底要做什麼”?
當時我“蟄居”在家,健身是我為數不多長期堅持,且從中受益的事情。最后,我做了一個讓人出乎意料的決定——做一名健身教練。
在正式上班之前,我一直以為健身教練是個類似於教育工作者的崗位,但是在上班的第一天就被告知,每個員工身上都背負著不小的業績。當時有種“錯把熱愛當事業”的挫敗感。
工作強度大、收入低的情況持續了兩個月,但是我從逆境中尋到了兩件“寶藏”:執行力和抗壓能力。
我知道“惰性”、“三分鐘熱度”是必須要摒棄的,但怎麼克服?當時我去健身房租了一個櫃子,把手機充電器放在櫃子裡,這樣,每天隻有去健身房鍛煉的時候才能給手機充電,保証了我在健身房的時間。
如今,兩年過去了,我的“教練之路”走得還算順利,一切都在努力變好。工作之余,我也在慢慢開拓自己的副業,努力成為一名自媒體人。
今年的高校畢業生格外艱難,作為“過來人”,希望學弟學妹們不要安於現狀,試著多走幾條路。
B站up主:在下小蘇 / 2020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專業
“大學最不后悔的四件事”
我們曾來自五湖四海,在這個特殊的畢業季裡,即將奔赴天南海北。
四年前高考后,出自理科班的我有些“特立獨行”,選擇了偏向文科的新聞傳播專業。回想大學四年,因為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專業,所以我過得很充實。
選對專業,這是我在大學裡做過的第一件不后悔的事。
在創業的大浪潮下,我出於興趣報了其他學院的一門創業相關課程。每周課后寫一篇課堂總結,我一堂課不落,堅持了整學期16周。
無心插柳柳成蔭。在這門課上,由於表現突出,我獲得了5分加分,而且授課老師還在我參加志願活動時,幫我寫了封推薦信。
做好小事,持之以恆,是我第二件不后悔的事。
時間擠一擠總是有的,我相信大學的學習不止是課本上的內容,還有工作能力的鍛煉。所以,我花了較多的課余時間參加課外實踐,在這期間第一次接觸到自媒體,為之后做自媒體打下了基礎。
大三我開始做短視頻,並簽約了一家MCN公司,雖然當時的作品無人問津,但我因此認識了一批做自媒體的朋友,也發現了自己的興趣所在。
多嘗試不同的可能性,說不定哪天就“結果”了。“淺嘗”自媒體,是我大學時做的第三件不后悔的事。
然而,半年的自媒體“生涯”讓我逐步產生了放棄的念頭,原因有二:低閱讀量讓自己沒有成就感﹔有了保研的念頭,而自媒體會分散精力。
放棄不是一種妥協。我相信自己讀研之后經驗更豐富,制作水平更高,重新做自媒體會得到更好的反饋。
懂得取舍,是我大學期間第四件不后悔的事。
聚是一團火,散作滿天星。畢業快樂,前程似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