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薌城三個政法單位服務窗口選址接地氣:大門對萬家 歡迎“找上門”

2020年07月21日16:55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人民網漳州7月21日電 把信訪大廳從政府大院搬到沿街﹔把調解中心設在密集的居民區﹔把基層法庭設在企業最集中的地方。7月17日揭牌的漳州市薌城區三個政法單位服務窗口,選址更接地氣,用“金牌調解”賴水順的話說,“就是要讓‘找說法’的群眾更方便。”

新揭牌的三個政法單位服務窗口分別是薌城區信訪接待大廳、薌城區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和金峰開發區人民法庭。這些機構或是原本就已設立,或是原本職能較為單一。現在它們進一步拓展了服務基層的內涵,也更方便群眾“找上門”。

薌城區信訪接待大廳就設在區政府大院圍牆外的沿街店面。原先,接待大廳設在區政府大院一角,並不起眼。來訪群眾進出需經過門崗,一些人反映“不自在,望門卻步”。遷址后的新大廳正對著馬路,群眾一下車就能進門。信訪大廳建筑面積260平方米,設有專門的信訪評理室、調解室等功能區,對群眾來訪事項進行就地調解,能有效落實“訪調對接”工作機制。薌城區信訪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大門敞開了,群眾的心門才能敞開。

薌城區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配有5名工作人員,設在草寮尾街。該路段是市區群眾最集中的居住區之一。選中這個地點,費了賴水順不少心思。“這裡道路寬,標識清楚,方便停車。”他說,“門面還在裝修時,就有不少群眾從后門進來,尋求調解。”有了這個固定陣地,退了休的賴水順帶隊伍的干勁更足了。以該中心為依托,薌城區還配備了22名專職調解員,分別駐派各鎮街開展調解工作。

金峰開發區人民法庭位於企業集聚的北環城路,在芝山人民法庭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職能而成立的。該法庭是薌城區人民法院的派出機構,突破了基層法庭僅受理一審民商事案件的傳統做法,實現“立案、審判、執行”一體化和案件分流、調解、裁斷、審判有機銜接。法庭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將有利於發揮法庭立足基層的優勢,打通群眾辦事的最后一公裡,促進開發區營商環境法制化、便利化提檔升級。

今年5月,漳州成功入選創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首期試點城市。薌城區委主要領導表示,把窗口設到群眾家門口,才能最直接、最靈敏地感受到矛盾風險,把信訪工作、調解工作、法院工作統籌推進,也才能更好地從事前、事中、事后的整體視角對矛盾風險進行有效防范。(吳偉 王琳雅 鄭蔡樂 劉欽賜)

(責編:吳舟、陳藍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