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關系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福建如何變壓力為動力、如何戰勝風險挑戰,迎來更好的發展?對此,中共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的專家學者和干部學員有思考、有實踐,為福建“六穩”“六保”工作建言獻策。
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會對經濟社會造成一定沖擊,對我們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帶來新的挑戰。我們必須採取有效措施,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多措並舉鞏固脫貧成果,確保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要加大消費扶貧力度,組織好產銷精准對接
一是打造電商服務平台。培育電商帶頭人、創業者,引進電商專業人才,推進電商進村,利用互聯網拓寬銷售渠道。搭建全省農產品智慧展示中心和直播中心,通過“直播帶貨”“農貨上網”,增強全省名優特農產品銷售帶動和輻射能力。
二是構建暢通物流網絡。整合郵政企業、交通運輸企業、社會民營快遞公司資源,構建縣、鄉、村三級聯動的多層次、立體式農村物流體系,打造集收發、分揀、倉儲、快遞於一體的物流中心,增強農村綜合物流服務供給,切實解決“最后一公裡”與“最初一公裡”暢通問題。
三是開展消費扶貧行動。構建統一的助農銷售聯盟,把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金融機構、院校、醫院和部隊等消費潛力巨大的單位納入聯盟中,將貧困地區優質農產品作為各聯盟單位節日福利、日常採購等產品,建立長效穩定的產銷對接體系。
要加大就業扶貧力度,加強穩崗拓崗
一是加強勞務協作精准對接。建立“點對點、一站式”勞務就業平台,加強就業信息服務、勞動保障服務,利用大數據平台精准匹配勞動力供給和需求對接。採取結對幫扶方式,健全就業扶持獎補政策,鼓勵扶貧龍頭企業、扶貧車間吸納貧困人口就業,提升精准扶貧能力。出台轉移就業交通補助、生活補助、穩定就業崗位補貼等政策,促進貧困勞動力就業。
二是加強職業技能培訓。開展技能扶貧專項行動,完善技能培訓、技工教育政策,落實各項補貼補助,加大資源投入,促進貧困地區職業培訓機構和技工院校等實訓基地建設,突出特色培訓,增強吸引力,提升就業層次、就業質量和就業能力。
三是完善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增設保潔環衛、生態管護、鄉村建設、防疫消殺等公益性崗位,多渠道統籌安置貧困人口就地就近就業。縣級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中要大力推廣以工代賑方式,組織動員貧困人口參與工程項目建設。
要加大產業扶貧力度,注重長期培育和支持
一是促進扶貧產業特色化發展。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市場需求,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現代農業、特色制造業、電商物流業、文創旅游業等鄉村扶貧產業,培育扶持建設一批特色農業專業村、產業園,給予政策、項目、資金、產業化、品牌等方面的重點扶持、長期扶持。突出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加快引領發展休閑農業、創意農業、智慧農業、循環農業,促進一二三融合發展,開拓農業新業態新功能,提升產業扶貧的帶動力。
二是推動利益聯結共同體建設。總結“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等改革經驗,探索“聯股聯產業、聯股聯責、聯股聯心”的新機制,整合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及各類涉農資金投入設施農業、光伏、小水電等項目形成資產收益,量化折股給貧困村、貧困戶,形成穩定的經濟收益。
三是加大貧困戶產業保險支持力度。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農業政策性保險覆蓋面,對糧食等大宗農產品實現應保盡保,對當地優勢特色產業願保盡保,將農機、大棚、農房、倉庫等農業生產設施設備納入保險范圍。鼓勵引導農戶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積極參保,提高應對自然災害和市場波動風險能力。支持保險機構積極開展農業保險產品創新,滿足多元化的風險保障需求,逐步提高風險保障水平。
要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全力防止返貧
一是進一步健全返貧監測預警機制。加強衛健、教育、民政、住建、水利、應急等相關部門合作,構建大數據監測平台,加強數據共享,實現智能匹配、比對、初審,對已脫貧人口和邊緣人口進行精准動態監測,通過一鍵報貧機制,及時發現返貧風險並預報預警。
二是進一步整合各類社會救助資源。打包養老、助殘、醫療衛生、教育等方面的社會救助政策,建設社會大救助體系,搭建社會大救助智慧平台,通過整體規劃,充分發揮各類社會保障制度的協同互補作用,並吸納相關社會組織,形成強大的保障合力,提高救助質量和效率,有效防止脫貧戶因病、因殘、因學等重新返貧。
三是進一步強化政策兜底。將喪失勞能力、因病因殘致貧、無法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脫貧的貧困人口,全部納入農村低保范圍。對生活仍有困難的建檔立卡低保兜底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殘疾人和重病患者等重點救助對象,採取多種措施提高救助水平,保障基本生活。
(作者為中共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社會與文化學教研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