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海東園現代農業示范區
在水稻工廠化育秧示范點,技術人員正使用自動育秧設備育秧。
位於南靖的漳州市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
在漳浦縣雨淳蔬菜合作社,技術工人把菜苗放置在管道裡進行水培。
漳州是全國首批全域建設的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和農業綠色發展試點先行區之一,是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台灣農民創業園首創地,擁有水果、蔬菜、水產、花卉苗木、食用菌等11個優勢特色產業。為了進一步推動農業提質增效,漳州市委市政府於日前作出以工業化理念、產業化思維謀劃經營農業的決策部署,提出到2022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1031億元,11個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總產值3500億元。
現代科技提升標准化品質
手機一鍵遙控溫度、濕度﹔監控平台時刻記錄農作物生長狀況﹔現代技術掌控果實的大小和質量……盛夏時節,漳州各地的溫室裡各種先進農業技術“爭奇斗艷”。
7月23日,在漳浦(石榴)田園綜合體,菜農許振三拿著手機到蔬菜大棚裡調試設備。“不少現代農業企業帶來了先進的理念和技術。”許振三說,受聘到現代農業企業后,他學到不少現代農業技術。
在漳浦縣赤土鄉,現代農業技術同樣被廣泛應用。“大棚上蓋著光伏板,可用於太陽能發電。大棚裡面種植百香果。”福建綠領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蔡達良介紹說,漳浦年日照時數平均為2215小時,陽光資源十分充足。農業光伏綜合開發項目立足天然優勢,以不改變土地農業用途為前提,建設大棚種植高效經濟作物,棚頂鋪設光伏組件進行太陽能發電。該項目規劃面積5000畝,是全省最大的農光互補基地,總裝機規模80兆瓦,年發電量為1億千瓦時。
不遠處的山丘上,鋼架大棚裡養了一群可愛的鴨子。“鴨蛋主要供應廈門及周邊市場。鴨子所產生的糞便用於種植百香果,改良土壤。”蔡達良告訴記者,通過整合“土地、陽光,傳統種養、現代光伏”這些產業要素,一畝大棚的產值相當於普通耕地三四畝的產值。
在10多公裡外的竹嶼海面,漳浦竹嶼海上光伏發電項目已並網發電,一排排光伏組件排開1100畝,蔚為壯觀。這是全省最大的海上光伏發電項目。電站懸空設置光伏發電,底下為水產養殖,電站周邊則規劃開發旅游觀光。這種立體開發模式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間,大幅增加了土地綜合收益。不僅如此,這種漁、光、游“三贏”,也有效改善當地漁業養殖環境,給傳統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新思路。
品牌培育增強市場競爭力
“漳州地少人多,發展現代農業需在‘特色’上發力,同時需要在‘品牌’上做文章。”漳州洋頂岽有機茶園負責人張欽陽說。
洋頂岽茶山靠近南靖雲水謠,山嶺逶迤,清泉淙淙,綠色有機茶是茶園的特色產品。張欽陽介紹,茶園有2000多畝山地,隻種800多畝茶,為的是讓茶草共生,保持物種多樣性。當茶園出現害虫時,隻使用物理防治、人工干預及培養天敵等方法來消除。如今,不少游客從雲水謠專門過去採茶、制茶、品茶。
茶葉是漳州農業主導產業之一,域內茶品牌眾多,競爭壓力大。“過去,雲霄黃觀音雖好,可品牌知名度太低,隻能隨行就市,一公斤茶青賣8元。如今,嚴守品牌標准,價格升到一公斤26元。”雲霄茶農陳志濱說。
陳志濱的茶葉增收離不開政府的品牌富農經。雲霄縣共有茶園1.8萬畝、茶企855家,年銷茶360萬公斤。2018年,雲霄縣出台推動茶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將“雲霄黃觀音”確立為區域公共品牌,鼓勵茶葉企業採取多主體、多渠道、多類型、多方式營銷推廣雲霄黃觀音。
如今,雲霄通過舉辦茶葉加工技能大賽、民間斗茶賽等賽事,提高了品牌知名度,茶農年人均可增收3300元。雲霄黃觀音也先后斬獲第十六屆“閩茶杯”(春季)評審賽金獎、第十六屆上海國際茶業交易(春季)博覽會“中國優質好茶”評選銀獎。
“隨著現代農業產業鏈條的擴展延伸,特色產業與名優品牌建設‘雙輪驅動’成為漳州各縣區共識。”漳州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郭福泉介紹說,如今,漳州已創建國家級農業標准化示范區18個,雲霄、平和被命名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雲霄、平和、龍海、華安、東山被命名為福建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還有農業標准化示范縣2個、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准化生產基地縣3個﹔通過認証的“三品一標”農產品達566個,擁有涉農中國馳名商標25件、省著名商標217件、地理標志商標95件、省名牌產品133個,平和琯溪蜜柚、白芽奇蘭、華安鐵觀音、南靖蘭花、漳州水仙花、詔安紅星青梅、雲霄枇杷等被授予中國馳名商標稱號,平和琯溪蜜柚、平和白芽奇蘭茶獲評福建省十大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漳州石斑魚、白對蝦等入圍“福建十大漁業品牌”……
園區建設推進農業產業化
“地裡的茄子長勢很好,個大色亮。”方自奮告訴記者,去年,他承包的40余畝茄子地畝產0.8萬公斤,扣除管理、雇工等費用,僅種茄子一項,年收入就有十幾萬元。
方自奮是雲霄縣佳洲島上2500多戶靠種蔬菜致富的農戶之一。如今的佳洲島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已建立設施蔬菜基地2300畝,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6家,帶動農戶2500多戶,有43家農字號企業落戶,農民收入的80%以上與蔬菜有關。
借鑒工業園區的經營管理理念,漳州推動農業生產要素向農業園區集中、優勢產業向農業園區集聚,推進農業產業化、多功能化經營。目前,漳州統籌規劃建設各類農業園區126個,規劃面積達220萬畝,農業園區總產值超500億元。
數據顯示,漳州共有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10家,佔全省16%﹔省級重點龍頭企業182家,全省最多。通過“農業生產標准化、產業特色化、主體法人化、營銷品牌化、發展綠色化、服務社會化”,漳州已形成水產品加工、果蔬、食用菌加工、糧油飼料和休閑食品制造等產業集群。
根據漳州市委市政府日前制定的現代農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提出的目標,到2022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突破千億大關,達到1031億元,年均增長3.8%﹔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5965元,年均增長9.3%﹔11個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總產值突破3500億元,年均增長8.0%。(記者 黃如飛 蘇益純 蕭鎮平 通訊員 郭慶亮 白志強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