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閩北,這片綠永不褪色

——南平市生態文明治理的現代啟示

陳仲庶 呂春榮

2020年08月05日08:14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八月閩北,山蒼水盛。浦城十裡蓮塘,碧葉千頃﹔順昌“森林生態銀行”,林深樹茂﹔延平巨口的明清古厝、武夷五夫的舍倉民宿,迎來又一撥游客﹔清澈豐沛的溪流,從武夷,奔往建陽,徜徉順昌,暢游延平,連接成閩北靚麗的風景線。

南平地處閩江源,最大特色是綠色,最具競爭優勢是生態。

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的第15周年,這些年來,南平市持續用力、立足“兩山”。近幾年,又將“兩山”的支撐點,放在產業,選准與生態資源相得益彰的現代綠色農業、旅游、健康養生、生物等七大產業,重點培育和發展,為全國生態資源富集后發地區踐行“兩山”理念提供了示范。

8月2日,南平市舉辦“兩山”理論實踐與創新高峰論壇。來自全國的部分院士、專家學者,聚首南平,發布《南平市生態文明治理現代化探索研究報告》,總結推介綠色發展的南平實踐和經驗,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時代命題,提供了生動的地方樣本。

守綠護綠,激活生態大循環

《大美止馬》,攝於南平光澤縣。傅心雲攝

南平處於閩江源頭,是福建的生態屏障,“生態興文明興,生態衰文明衰。”生態文明理念,已成為南平市的行動綱領。最強力的,是治理污染,三項行動多年前就打出名氣和成效,一是打造清新水域,二是保衛潔淨藍天,三是培育清潔土壤。特別是2017年借力中央環保督察,從解決歷史遺留的畜禽養殖污染突出問題入手,強力整治了一批生態環境突出問題。

同時,完善制度機制,把生態建設作為一項硬指標。在南平,領導干部有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還有鄉鎮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都已形成機制。

此外,強化生態立法。近兩年,南平頒布實施了《河岸生態地保護規定》《城市綠地管理辦法》《飲用水水源保護辦法》等多部地方法規,以法治良序保障良好生態。

南平市的生態文明理念體現在政府行為,也深深融入社會各行各業。

2017年,南平市高標准編制高標准制定了《綠色發展行動綱要》《七大產業發展規劃》和配套支持政策,並通過了由中國工程院組織的咨詢論証,構建綠色產業發展的“四梁八柱”,繪制點綠成金的“施工圖”。作為典型的生態資源富集后發地區,南平市經過多年積累,走出一條可復制推廣的、將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的南平路徑。

這條路徑,選准做優與自身生態資源相得益彰的七大綠色產業,現代綠色農業、旅游、健康養生、生物、數字信息、先進制造、文化創意等產業加快集聚發展,372項、總投資1127億元的重點支撐項目加快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逐步成為現實。

同時,關停礦產企業26家、小木材企業480多家,否決了近100個不符合要求的建設項目。2017年以來,在全省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書綜合考評中,南平市連續三年被評為優秀等級,生態環境質量持續保持全國全省前列。

守綠護綠,發展與生態資源相得益彰的產業,生態資源反過來大大推動產業發展,讓閩北的生態與產業循環互補,發展相得益彰。

點綠成金,資源催生財源

《春水》,攝於南平鬆溪縣。陳偉攝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南平把點綠成金的突破口放在創新上,在全國首創武夷品牌、生態銀行、水美經濟建設。

這三大創新打通了青山變金山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通道,也讓綠色南平在生態文明新時代迎來了新機遇。

南平市有很多特色優質產品,但缺少有影響力的品牌,2018年起,南平市決定培育“武夷山水”區域公共品牌,實現生態資源賦能,他們首先從質量標准入手,推進生態農產品標准體系全品類覆蓋,以武夷標准、武夷質量支撐“武夷山水”綠色招牌,讓好山水產出好產品。

然后,按照“統一質量標准、統一檢驗檢測、統一公用品牌、統一營銷運作”要求,由政府統一授權,使用公用品牌“武夷山水”。

兩年來,“武夷山水”區域公用品牌已連續名列“中國區域農業形象品牌”前3位,目前已有33家企業獲得授權,溢價增值效益明顯。例如,自從2018年浦城大米入選“武夷山水”品牌以來,浦城“武夷山水”優質稻米售價已達10元/千克,比一般大米售價高出150%,帶動1.2萬多戶農民增收。

以“武夷山水”代言綠色南平,以品牌建設倒逼品質提升、帶動溢價增值。南平市由此入選中國品牌城市百強榜單,在2020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發布會上,聖農發展、聖農食品、正山茶葉、武夷星茶業等4個南平企業品牌進入5億元榜單﹔武夷岩茶連續第4年蟬聯中國茶葉類區域品牌價值第二﹔建盞穩居工藝品類品牌價值中的頭把交椅。

而首創的“生態銀行”,則是借鑒商業銀行分散化輸入和集中式輸出的方式,通過對分散的資源整合提升,明晰資源邊界和產權,集中收儲,整合碎片化自然資源﹔然后引入市場化運作,提升優質化資源資產,引入資本導入項目,促進生態產品增值變現,實現了“存入”綠水青山,“取出”金山銀山。

比如順昌縣的“森林生態銀行”。該縣擁有林地250萬畝,通過“生態銀行”平台,零散化的森林資源得到整合、保護和提升,目前平台已收儲6.36萬畝林地,為林農解決近6.45億元資金需求。

兩年前,如果順昌一戶林農將自家的10畝杉木幼林存入“生態銀行”,如今不僅每個月能領到300多元的預期收益,托管期滿后,根據山場林木價值,還能再拿到除預付收益成本外的六成純收入。原本還要好多年后才有收益的林子,現在就可以拿到錢了。

目前,南平已探索形成順昌“森林生態銀行”、光澤“水生態銀行”、武夷山五夫鎮“文化生態銀行”、建陽“建盞生態銀行”、延平巨口鄉“古厝生態銀行”等多種運作模式,“森林生態銀行”案例入選自然資源部第一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

“水美經濟”建設,是為“兩山”轉化挖潛,以水補山、以山帶水,既形成長期持續有效投資拉動,又打造新業態新模式、培育新經濟新動能。

據了解,南平市有大小河流700多條,但多年來水資源利用僅停留在小水電開發。2016年,南平市啟動“水美經濟”建設,將水流域治理與生態保護、產業發展、全域旅游、鄉村振興相融合,努力實現因水而美、因水而富,目前已培育150多個水緣產業項目,總投資達400多億元。

“水美經濟”帶來很多出彩的景觀,在順昌縣洋口電站,圍繞截留形成的湖面,建成水美城市長廊,集防洪、觀景、旅游為一體,不僅提升了城市顏值,還讓土地價值攀升。“幾年前,新城片區土地起拍價每畝80萬元,還沒什麼人要。但水美城市項目啟動后,生地迅速變為熟地。”順昌縣雙溪街道的負責人說,去年順昌新城土地出讓金高達506.7萬元/畝,與2018年初相比,平均每畝上漲235萬元。

立足豐富的水資源,將水流域治理與生態保護、產業發展、城市經營、鄉村振興相結合,以水補山、以山帶水,目前,“水美城市”首批12個總投資300億元的項目,已完成投資139.8億元﹔水利部以南平為樣板,編制了《水美城市建設規劃編制導則》《水美城市建設指南》,為全國推廣制定標准。水利部還將“打造水美鄉村”寫入水利部黨組2020年工作要點,這是水利部正式文件上首提“水美”概念。

向綠而生,人與生態和諧發展

《生態島石溪》,攝於南平光澤縣。武少龍攝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其實質是把生態環境轉化為可以交換消費的生態產品,使生態產品轉化為生產力要素融入市場經濟體系。

福建省作為全國首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率先以推進生態文明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目標,南平市加碼加力、先行先試,在福建省要求推進29項改革任務基礎上提出了6大類45項具體改革任務,目前已經全部完成,全方位地實踐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形成了系統合力。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需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來實踐的。

南平市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創新,通過綠色發展系統實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產業發展新路子,生態資源的“品質”提升,得以轉化為經濟效益——光澤縣通過全域水質斷面監測和涵養水源等綜合施策,優化水環境,使得礦泉水可以直接裝瓶﹔順昌縣精准提升森林質量,使森林成為森林康養等企業發展賴以生存的資源,增加經濟效益﹔獲得FSC森林認証增加林木價值,能夠增加林業經濟收入﹔保護生態系統和治理生態環境,能夠實現生態產品溢價,這就提升了“武夷山水”品牌產品經濟收益。

南平市委書記袁毅說,南平將繼續扎實做好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相協調促進的文章,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努力實現生態高顏值、發展高素質,讓人們享有更多“綠色福利”,讓生態閩北的這片綠永不褪色。

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指出,南平綠水青山,這是南平的比較優勢。隨著國人的收入水平不斷提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環境要求越來越高,這樣的比較優勢就有條件變成競爭優勢。他認為,南平過去已在落實“兩山”理論方面創造了樣板。相信南平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指引下,一定會為“兩山”理論的踐行提供更多有指導意義的新經驗。

(責編:吳舟、張子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