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學院打造立體化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體系

2020年08月11日14:25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置身於紅軍醫院,更能感受當年戰爭之艱苦……”正值暑期,三明學院學生黨支部紛紛走進當地紅色文化遺址遺存,通過線上線下形式組織學生黨員探紅色舊址、訪革命遺孤、聽革命故事。與以往不同的是,學生支部迎來了新成員—思政課教師,今年三明學院思政課教師黨員主動牽手23個學生黨支部成為支部指導老師,讓組織生活“黨味”更濃、思政教師的教育更接地氣。該校黨委副書記廖景榕表示,“這是學生黨性教育的改革,也是思政課教師培養的探索。”

近年來,三明學院大力推進思政課教師培訓、思政課程建設、課程思政改革,著力打造富含思政基因、貼近學生實際、融入所有教育的立體化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體系。

除聯系學生支部,讓思政教育融入學生日常的,該校還有另一項舉措,選派22名思政課教師任二級學院思政教育指導老師,開展教師教育,融入集體備課,參與課程教學設計,推動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疫情防控在線教育期間,圍繞“專業課程為什麼需要課程思政、專業課教師對課程思政的誤區、專業課程的思政元素、課程思政的原則和方法以及在疫情之下的網絡教學中如何做好課程思政等問題”,一場場課程思政沙龍在思政課教師主持下在各二級學院間相繼展開,“原來包裝設計課有這麼多思政元素,我也要在國學和傳統文化學習上多下功夫,在授課中給學生傳遞更多文化自信,”青年教師陳剛如是說,在之后該校首屆教師網絡教學競賽活動中陳剛拿到課程思政組一等獎,受益匪淺。

課程思政理念通過思政教育指導老師和專題沙龍潛移默化轉變,如何讓各學科門類專業課程在教學中“有話可講”“有利可辯”?疫情防控在線教學期間,思政課教師不僅在思政課上講戰“疫”故事,課下還收集52個真實戰“疫”故事、33篇優秀戰“疫”日記,匯編成校本教材並出版發行。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鄒曉芟說,“這是理直氣壯為學生講好思政課的天然案例,也是各學科教師備好課程思政的生動教材。”

戰“疫”故事寓政治性、思想性、知識性為一體,課程體系紅色基因、地域元素和文化向度於一身。三明學院扎根於全域蘇區,腳下的紅土地蘊含著豐富的紅色歷史和教育資源。2019年以來,該校充分挖掘地方紅色資源開發了系列通識選修課,《三明紅色經典故事導讀》還原又純又真的革命精神,《三明紅色藝術作品賞析》將藝術教育和革命理想信念教育有機結合,《永安抗戰文化記憶追尋》以永安抗戰文化輻射全國抗戰革命歷史,系列課程輔以現場教學讓理想信念教育和中國精神教育更接地氣、更富成效。目前,思政課教師又深入紅色遺址、檔案館深入調研,挖掘開發更多的系列課程。(魏秀蘭 康志亮)

(責編:吳舟、陳藍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