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自貿試驗區研究院五周年系列筆談之十一

福建自貿試驗區挂牌五周年回望:改革引領 開放先行

2020年08月14日16:44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編者按:2020年,福建自貿試驗區建設進入第五個年頭,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自貿試驗區研究院也迎來成立五周年的日子。如何以更高標准、更寬視野、更大力度,把自貿試驗區進一步打造成為改革創新的試驗田和開放合作的新高地?人民網福建頻道推出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自貿試驗區研究院五周年系列筆談。

 

福建自貿試驗區自2015年4月挂牌運行,已走過五年不平凡的歷程。

五年來,福建自貿試驗區大膽試、大膽闖,各項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形成了一批獨具福建特色、對台先行先試的制度創新成果,基本實現了總體方案和深化方案確定的發展目標,建立了與國際投資和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發揮了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試驗田作用。

發展動能顯著增強

市場主體運營良好,累計新增企業9.8萬戶、注冊資本2.1萬億元,分別是挂牌前歷年總和的6.4倍和9.6倍。稅收年均增長45.4%,高於全省41個百分點。進出口年均增長12.8%,高於全省6.5個百分點。

重點平台做大做強,出台16個重點平台的建設方案,採取“一個重點平台、一個招商方案、一批目標企業、一支招商隊伍、一套招商政策”的方式,有力促進物聯網、航空維修、融資租賃、跨境電商、進口酒等重點平台做大流量,為全省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支撐。

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充分利用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優勢和“保稅+”“金融+”等政策,培育形成集成電路研發設計、海運快件、中轉集拼等一批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形成一批新興產業集聚區。自貿試驗區已經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和落實“六穩”部署的堅實基地。

改革開放步伐加快

總體方案186項重點試驗任務,絕大部分已實施,且取得明顯成效。深化方案136項重點試驗任務已實施92%。累計推出16批446項創新舉措,全國首創佔40.6%。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形成了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格局。2019年,經省自貿工作領導小組批准,評選出30項最佳創新舉措和10個最佳創新平台,受到廣泛關注。

示范效應日益明顯

國務院及五部委發文集中在全國復制推廣的五批109項試點經驗中,福建報送34項,佔31.2%,走在全國前列。國務院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發文在全國學習借鑒的“最佳實踐案例”中,福建報送6個,在全國自貿試驗區中最多。2項入選中組部攻堅克難案例,供全國黨員干部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學習。同時,有156項創新成果由省政府發文在全省復制推廣,自貿試驗區與自主創新示范區“雙自聯動”推出12項科技創新成果在省內推廣。

營商環境大幅提升

外商投資更開放,對標國際先進規則,探索實施外商投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外商投資清單之外領域從審批改為備案,直至目前取消備案,實行內外資平等。

企業設立經營更簡便,推進商事制度全流程改革,率先推出企業登記“三証合一、一照一碼”、企業名稱“自助查重、自主選用”、企業經營“証照分離”等舉措,企業開辦環節從7個壓縮至2個,時間從10.8個工作日壓縮至2.5個工作日,最快可當日辦結。

項目落地更快速,推出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五個一”、投資審批改革“四個一”,審批環節、材料大幅壓縮,效率大幅提升,為全國改革提供了樣本。稅務、供電、不動產登記等領域推進集成化改革,有效激發了市場主體創新創業創造的活力。

跨境貿易更便捷,建設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聯通43個部門,服務企業6萬多家,日單証處理破100萬票。首創推出關檢“一站式”查驗、“先放行、后改單”等通關便利化舉措,率先推進口岸降本增效,目前,全省進出口貨物整體通關時間分別壓縮至32.03小時、1.47小時,分別比2017年壓縮70.9%、92.8%。廈門口岸集裝箱出口合規成本降至207美元/標箱,進口229美元/標箱,處於全國沿海主要港口最低水平。

智力支持更充分,出台自貿試驗區人才工作十四條措施,組建專家顧問隊伍,成立全國首個自貿區學院。第三方市場調查顯示,企業對福建自貿試驗區運營成效的滿意度達89.4。

金融開放穩步推進

金融機構大量聚集,持續完善自貿試驗區金融服務體系,區內持牌金融機構163家,類金融機構近9600家。

跨境融資規模擴大,支持企業和金融機構通過向境外借款、發債等方式開展本外幣跨境融資,至2019年底累計辦理人民幣跨境業務4942億元。鼓勵跨國企業集團開展跨境人民幣雙向資金池,累計流入資金116.8億元。試點外幣資金集中運營管理,累計集中外債額度14.1億美元,跨境資金流入4.6億美元。

外匯改革步伐加快,推進資本項目管理便利化試點,將先行在特殊經濟區域台資企業開展的試點推廣到全省台資企業,並在自貿試驗區推出力度更大的改革舉措。

金融產品不斷豐富,推出銀稅互動、關數E、關稅保証保險、同業聯合擔保等舉措,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

兩岸合作持續深化

對台產業更開放,電信、旅游、建筑、金融等50多個領域率先對台開放,先后引進台資獨資演藝經紀公司等一批首創性台資項目。至今年6月,累計新增台資企業2569家,合同台資69.7億美元,分別佔全省同期39.8%、41.7%。

對台貿易更便捷,開辟“平潭—高雄”“馬尾—馬祖—台北”等多條新航線,啟用兩岸檢驗檢疫電子証書互換與核查系統,採信台灣檢驗結果,實行“源頭管理,口岸驗放”等便利化措施,福建已經成為台灣商品輸往大陸最便捷通道。

金融合作更深入,有23家台資金融機構落戶,數量居全國前列。23家台灣地區銀行機構在廈門開立41個人民幣代理清算賬戶,清算金額1281.2億元。海峽股權交易中心和兩岸股權交易中心獲批設立“台資板”,共挂牌展示台企600多家。向台商台胞發放“金融信用証書”“麒麟卡”,提供貸款、擔保、授信等金融服務。

人員往來更自由,設立“台胞台企服務中心”等綜合服務平台,台胞參加社保、購房、購票等享受同等待遇。完成134大項(268小項)國家職業資格標准比對,全省直接採認台灣居民20個工種職業資格、52項台灣職業職稱。設立13個台灣青年“三創”基地,累計吸引台企610多家、台胞2500多人入駐。

“一帶一路”走深走實

經貿往來熱絡,建立境外投資服務平台和“走出去”服務聯盟,推進馬來西亞燕窩產業園等一批大型項目。在先進制造業領域,積極開展與馬來西亞、越南等國企業的國際技術交流。

連接通道順暢,打造區域性國際航運樞紐,開辟多條“一帶一路”航線。中歐班列開通至歐洲和中亞及俄羅斯的三條國際貨運干線,主要通達12個國家和34個城市,通過海鐵聯運實現台灣地區、東南亞國家貨物與歐洲、中亞的對接,累計發運700余列。“絲路海運”正式開行,開通海絲航線60條,覆蓋27個國家57個港口,累計開行2100個航次,集裝箱吞吐量超過180萬標箱。

人文交流頻繁,廈門獲批部分國家外國人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依托國家文化出口基地,開展東南亞中國圖書巡回展等活動。

事中事后監管更加有力

風險防控更全面,制定全國首張風險防控清單,明確55個風險點和88條防控措施,提高風險防范精准度,確保“放得開、管得住”。

監管方式更科學,推動多頭監管向綜合監管轉變,建立以信用約束為核心的事中事后監管體系。在全國首創推出銀行業監測體系,系統構建自貿試驗區金融數據監測鏈條。

執法體系更完備,三個片區成立綜合監管和執法局,開展集中統一的綜合執法,相對集中行使行政處罰權。率先試點實施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三項制度,有效提升執法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權益保護更到位,三個片區成立自貿試驗區法庭、檢察室,集中審理自貿試驗區涉台、涉外商事案件,成立國際商事仲裁法院、台胞權益保障法官工作室等,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成立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開展“知識產權網上侵權預警與存証雲服務”,打造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體系。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福建自貿試驗區主動適應形勢變化,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省商務廳(自貿辦)和三個片區分別出台了一系列針對性強的政策,推出實施“不見面”審批、互聯網招商、加開中歐(廈門)班列班次等舉措,著力穩外貿穩外資,取得了積極成效。今年上半年,自貿試驗區實際利用外資增長4.02億美元,組織45.6%,高於全省23.9個百分點﹔進出口總額1186億元,增長10.9%,高於全省14.1個百分點﹔中歐(廈門)班列發運130列,增長61%。

下一步,福建自貿試驗區將深入推進制度創新、擴區提質、平台發展,進一步把自貿試驗區打造成為改革創新的試驗田、深化兩岸合作的示范區、面向海絲開放合作的新高地,服務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本文為福建自貿試驗區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供稿)          

(責編:陳楚楚、吳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