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寧:鄉村教育 綻放孩子最美的光芒

2020年09月04日08:54  來源:東南網
 
原標題:泰寧:鄉村教育,綻放孩子最美的光芒

  葉雪娥在開展主題教育活動,給學生講述“紀念12·9運動”的時代背景。

  泰寧縣下渠學校校園,俯瞰“渠園”種植基地,一個碩大的“渠”字活靈活現。

  沿著“渠園”步道,隨處可見栽種的花草在烈日下綻放著,點綴如茵的綠地。種植的十幾種中藥材與蔬果、花卉及各類植物正茁壯成長、爭奇斗艷。圓形的池子裡,觀賞魚在水中的涌泉、石頭、睡蓮、菖蒲間穿梭戲水。鮮花長廊、文化書香長廊和景觀燈,工人們正在抓緊安裝。

  這個新學期即將落成的全省首批中小學勞動教育特色項目,正是泰寧縣進修學校副校長葉雪娥在此擔任校長期間規劃的“得意”之作。“山區辦學要有特色,以特色項目為切入點,以點帶面,拾級而上,最終達到孩子身心的全面發展。”從教30年的省優秀老師、省“十三五”中小學名校長培養人選葉雪娥說,她一直在尋求一種能引領學生、教師、學校共同發展的文化,一種能實現“學生成長快樂,教師工作幸福,學校特色鮮明”教育願景的文化。

  尋找鄉村教育辦學的靈魂

  1990年夏天,豆蔻年華的葉雪峨走出師范校園的象牙塔,分配在景色秀麗的金湖畔梅口鄉擁坑村一所偏僻的“雙人校”。這年秋天,她成為一名真正的鄉村教師。在這裡,她不僅體驗到山村農民勞作的艱辛與生活的艱難,更讓她看到家長們迫切希望孩子靠讀書來改變命運的渴望。

  葉雪娥一心扑在教學上,白天專心教學,晚上精心批改作業、備課、鑽研教材或是上農家家訪、輔導學生。三年后,葉雪娥因教學成績優異被調到學區中心校任教。離開那天,村民們又是幫助收拾行李,又是送土雞蛋,村民們含著眼淚與她惜別。“點點滴滴,都是濃濃朴實的真情和寄托。”葉雪娥說,她感受到了一名人民教師的無上光榮與自豪,也從村民們的眼中看到了殷殷期盼,這一幕至今難忘。

  在梅口中心小學,葉雪娥一干就是12年,從那時起,她將精心備課的不同年級教學教案都積攢下來,逐年摸索,不斷充實總結自己的教學方法,為日后小學辦學經驗的積累奠定了扎實基礎。

  多年的鄉村教育實踐和角色的轉變,葉雪娥思考的不僅僅是自己怎樣教好一本書,更多的是山區教育怎樣能突破教育資源的瓶頸,她堅信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影響,堅信可以用教育的力量守護鄉村陪伴培養孩子成長。“鄉村教育不可能把每個學生都教成好學生,但是可以把好的教育給學生。” 葉雪娥說。

  2005年當了15年鄉村小學教師的葉雪娥調到城區水南小學,不僅擔任數學課任老師,還擔任校教導主任。在7年教導主任和3年副校長崗位上,葉雪娥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不同特點,有意識在學校開展了一系列特色教育研究活動,組織老師深入到課堂聽課,了解教學情況,幫助老師解決教學中遇到的難題和困惑,從實踐中及時總結、豐富教學經驗,探索積累辦學思路。“她要尋找山區教育辦學的靈魂。”學校老師這樣評價葉雪娥。

  書香墨香激發孩子的自信

  在下渠學校,有一條吸引眼球的校園星光大道。“博學之星”“雅行之星”,張貼的一張張照片,便是一個個生動故事,展示了下渠學校學子的拼搏進取、謙和禮讓的良好風貌,散發著濃濃的書香氣息和學生的成長榮耀。

  下渠學校是泰寧5所鄉村中學之一,是一所集幼兒園、小學、中學的鎮中心學校,有老師75名,學生650余名。2015年,葉雪娥成為下渠學校校長后,用愛辦教育,用專業智慧辦教育,這些日漸形成的辦校思考開始融入葉雪娥的辦學實踐中,她的辦學思路在這裡得以施展。

  葉雪娥花了大量時間翻閱學校歷年留存的檔案資料,與老師們促膝交談,實地走訪學生家庭,了解學生現狀,基於“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的思考,鄉村學校辦學思路逐漸清晰:“特色項目—學校特色—特色學校。”

  閱讀、書法是文化的傳承,但許多老師和家長僅僅是把它當作一種技能的習得,忽略了它的豐厚素養和精神傳承。在學校辦學思路轉型初期,葉雪娥看上了閱讀書法的“文化功能”。

  閱讀書法項目從此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率先樹起下渠學校特色辦學的旗幟。圍繞“舉閱讀、書法文化旗,走特色學校發展路”,抓住“認認真真讀書,規規矩矩寫字,堂堂正正做人”這一教育本質,濃墨重彩打造閱讀(書香)、書法(墨香)“兩香”文化,蕩滌了校園的沉悶之氣,激發了鄉村孩子的靈氣和文化自信。

  詹同學是下渠學校初一年級的學生,下渠村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留守在家由爺爺奶奶帶。由於溺愛,養成了不良習性,上課搗蛋逃學,是班上的“刺頭”。葉雪娥得知后,專程上他家家訪,在教育的同時鼓勵他參加學校誦讀興趣小組,激發他好學興趣。選他為體育培養苗子,參加縣裡體育比賽。詹同學轉變了,學習也進步了,中考還上了泰寧一中。“本來我們對兒子很失望,是學校的教育,讓孩子有了信心和追求。”激動的父母對葉雪娥和學校充滿感激。現在正在讀高二的詹同學,學習成績在班上位列前20名。

  “鄉村孩子有野性,特別是一些留守學生很難教,壞了風氣,拖了學校的后腿。自從校園開展‘兩香’文化,很接地氣,改變了學校面貌,也改變了學生學習態度、習慣和文明禮儀。”在下渠學校任教20年的老師楊銘說,“兩香”文化調動了老師的積極性,融洽了關系。

(責編:陳楚楚、陳藍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