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海峽兩岸(泉州)農產品採購訂貨會開幕

2020年09月08日09:04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農訂會啟動儀式。南軒攝
農訂會啟動儀式。南軒攝

人民網泉州9月8日電(劉燕婷)第十三屆海峽兩岸(泉州)農產品採購訂貨會(以下簡稱“農訂會”)9月7日在南安·福建成功國際會展中心正式開幕。為期三天的展會由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協會等單位共同主辦,室內展廳面積2.5萬平方米,設置703個國際標准展位,除此之外,還設置1063個線上展位,參展范圍主要涉及糧油、農特產品、水果、水產品、食品、農產品加工機械、涉農電商等。

展會的展區規劃多樣,有大陸農特精品、山海福建、泉州特色農產品、台灣精品等。其中,台灣精品展區展位共201個,參展台資企業122家,匯集了福清、清流、仙游、漳浦、漳平、惠安等6個國家級台灣農民創業園、兩岸情、閩台農等組團組織的精品台資企業。

展會期間還將舉辦“海峽兩岸農產品採購對接會”“海峽兩岸最受歡迎伴手禮獎”和“海峽兩岸最受歡迎農產品服務商獎”等配套活動,強化精准配對、推動達成交易。

“南安與台灣一衣帶水、隔海相望,自古以來地理相近、血脈相連、文化相通,特別是農業形態相似、資源優勢互補,是兩岸農業合作發展起步最早、基礎最好、交流最活躍地區之一。”中共南安市委書記林榮忠在上午的開幕式上致辭說道,經過12年的沉澱與歷練的農訂會,已成為海峽兩岸極具代表性與影響力的農產品專業展會之一,是兩岸經濟領域融合發展先行先試的重要窗口。他介紹道,本屆農訂會延續了“兩岸攜手、以農為媒、共享商機、互利共贏”的辦會主題,聚焦“農業新零售”,解鎖展會“雙線互動”新生態,牽手拼多多等超級流量平台,推動兩岸農產品爆款直上雲端,讓兩岸客商全面對接洽談、深入合作、共享機遇,不斷探索兩岸農業合作新商機。

“我們是最早從展會中尋覓兩岸合作商機的那一撥企業。”福建閩台農產品市場有限公司,是南安本土企業,主營台灣水產品、食品,企業的董事長王世哲說,自2008年首屆農訂會開始至今,每屆農訂會都不曾缺席。本次展會,公司把拳頭產品帶入展會。“這珍珠龍膽斑、五筍魚,每隻都是來自台灣,活魚現殺、密封包裝,通過船運冷鏈運輸18個小時便能從高雄運抵泉州,鮮度保障。”王世哲介紹道。在此前,該企業的銷售模式主要為批發式,今年結合新常態,企業已開辟了線上訂貨平台,企業每年水產品銷量在3萬噸左右,今年受疫情影響總量下滑約25%,王世哲特別希望能在本屆展會上遇到新商機。

政府搭台,大陸企業摩拳擦掌尋覓商機,不少台資企業也是翹首以待。在展會的台灣精品展區裡,去年落地到漳州雲霄縣的台資企業芙羅拉生物科技公司,帶來了最新研發的產品——液態肥,據現場的營銷總監簡大榮介紹,企業的董事成員裡有台灣大學生物系的教授、致力研究蘭花40余年的學者,研發的液態肥適合農業種植,“比如,用液態肥養育的蘭花,花期可由原來的三個月,延長到四至五個月,專業養蘭花的人,甚至可以讓花期持續八個月。”簡大榮帶來了一株用液態肥培育,已持續開放了8個月之久的蘭花,令眾多觀展的人競相稱奇。

“首次來參展,很期待展會效應。”同是台資企業的福建漳平鴻鼎農場開發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李志鴻,卯足了勁,在展位上不停地沏茶,請參展的客商品嘗他的高山烏龍茶。“福建是台灣農民兄弟到大陸投資興業的首選,這裡維度、氣候、語言都相似,台灣的高優農業技術在這裡容易成活。”2004年來到大陸,李志鴻落腳在漳平的台灣農民創業園裡,拿下了2500畝種茶、種花樹,他說,現在創業園裡已有48個基地,五六百號台灣農民在此抱團創業。“打品牌、建通路,是我們基地業主的短板。農訂會搭建了多元的產銷對接渠道,能很好幫助我們解決銷路問題,我覺得非常有意義。”李志鴻的基地,茶葉產量有保障,目前他在展會上尋求具有一定規模的銷量渠道。

本屆農訂會匯聚多方期待,為期三天的展會,將在廣大客商的推動下,催熟更多合作的碩果。

(責編:吳舟、張子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