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裡區舉行集成電路產業人才實訓基地簽約儀式。
鷺燕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在廈洽會上展示最新研發的心電手表等科技健康產品。
小小的芯片,撬動大產業。前日下午,由中共廈門市委人才辦指導、湖裡區委組織部主辦的“智匯湖裡創造產業‘芯’時代”湖裡區集成電路產業人才實訓基地簽約暨新產品發布會,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人才項目資本合作館精彩啟幕。
這一場集“人才、項目、招商、園區、高校”多元素深度融合的高端人才盛會,以廈洽會為平台,上百名集成電路產業人才匯聚一堂,共謀發展。
乘風破浪,砥礪前行。搭乘“島內大提升”的快車,湖裡區集成電路產業也以奔跑的姿勢加速騰飛——從僅數家企業發展成為集聚210家“高精尖”集成電路企業、擁有集成電路產業人才實訓基地、研發設計試驗中心等平台的國家“芯火”雙創基地。
如今,“芯”版圖還在不斷拓展,為湖裡區全面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中心城區,率先實現全方位高質量發展超越賦予加速動能。
芯科技
創新產品亮相展現科技魅力
距離兩岸集成電路新產品新項目發布會開始還有半個小時,人才項目資本合作館就已座無虛席,大家都在期待著新產品的到來。隨著音樂響起,舞台上光影交錯,現實與虛擬相互交融,大家仿佛進入了科幻的世界。
緊接著,重頭戲輪番上演——新品發布會,在大家的期待中拉開帷幕。來自兩岸集成電路產業園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全球500強企業ABB公司授權的自動化控制系統集成商的前身,廈門興華鼎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林瑜,為大家展示了最新研發的物聯網數字雷達產品。
“這是一款‘沒有開關’的燈!”隨著林瑜的介紹,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到舞台上。在舞台上,林瑜為大家進行了演示——人走到哪燈亮到哪。當人走近時,燈即刻亮起,人離開時,燈光逐漸熄滅。值得關注的是,在這過程中無須人工按鍵控制。
“這是怎麼做到的呢?”台下觀眾不禁發問。“這是一款運用了物聯網數字雷達技術的產品。林瑜介紹,這款燈具內置智能芯片,無須安裝第三方能耗控制系統,就可以直接裝燈,這樣就能做到在不犧牲用戶照明體驗的前提下實現節能。
這樣的新產品贏得了現場企業、人才的關注。發布會一結束,林瑜就被團團圍住,許多人與他交換聯系方式,了解新產品。
高清視頻會議系統、納米防藍光護眼膜、高精度航測無人機……在舞台的另一側,來自湖裡區的清華海峽研究院、億聯和鷺燕等上市企業以及“三高”企業,還帶來了高精尖科技產品。好看好玩的新穎產品大受歡迎,不到5平方米的區域,吸引眾多市民排起長龍,爭相體驗。
芯基地
搭建成長階梯打造人才高地
校企攜手,共贏未來。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還特別設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實訓基地簽約”環節。簽約現場,來自廈門科湖集成電路發展有限公司、廈門大學、華僑大學、廈門理工學院的代表,紛紛上台簽約。
“在廈門兩岸集成電路產業園建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實訓基地,意味著湖裡區在集成電路產業上又向前邁出了關鍵的一步。”據主辦方介紹,集成電路產業人才實訓基地,集聚了廈門大學、華僑大學、廈門理工學院等高校資源,同時還匯集了廈門優迅高速芯片、聯創微電子等業內實力企業的技術高管與資深工程師。目前,實訓基地已形成一定的培訓模式,它致力於為湖裡區輸送實干型集成電路后備工程師,打造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的搖籃。
廈門兩岸集成電路產業園除了產業人才實訓基地,還擁有集成電路研發設計試驗中心,是全省唯一一家為集成電路產業鏈企業提供第三方檢驗檢測、國外出口認証和國內外各行業許可認証的一站式檢測認証服務中心,服務涵蓋無線通信、物聯網、汽車電子、智能家居等多個電子行業,目前已取得中國計量認証(CMA)、以及美國實驗室認可協會(A2LA)等權威機構的認可,並已取得歐盟CE、日本TELEC、美國FCC、加拿大IC、香港OFCA等五個主要國家和地區的電子產品上市認証資質,累計對外提供測試服務3037家次,服務時長約3.9萬個小時,大大降低人才企業研發成本。
“我們渴望擁有這樣的平台,讓學生有了觸摸操作儀器設備、走進企業設計產品的機會。”華僑大學、廈門市專用集成電路系統重點實驗室主任凌朝東告訴記者,集成電路是實踐性、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如果讓集成電路設計專業的學生有機會參與實踐,將有助於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用實踐檢驗自身的理論知識水平。
高校科研成果如何走出“象牙塔”?一直以來,廈門高校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而湖裡區此次打造的集成電路產業人才實訓基地,與他們的想法不謀而合。在這個匯聚產學研各方力量的先進平台上,高校不僅可以與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實現科研成果落地轉化,共同實施一批標志性合作項目,同時高校之間還能實現互動合作,強強聯合、互利共贏。
芯實力
深耕人才服務人才紛至沓來
“選擇廈門兩岸集成電路產業園,看中的就是湖裡區的人才政策與營商環境。”園區企業廈門億芯源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吳陽吉動情地說。
廈門億芯源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落戶園區,正處於創業起步階段。當時,對於他們這種“三高”企業來說,資金是一大難題。湖裡區委人才辦為他們提供了造夢空間,立起堅強的后盾,鼓勵他們放手拼搏,大膽創新。
而這一過程中,人才政策最為關鍵。吳陽吉表示,集成電路設計領域屬於知識密集型行業,如何留住和吸引更多研發人才,是行業壯大的核心所在。
人才是第一競爭力。在企業孵化階段,湖裡區對人才無微不至的關懷,無疑為企業的發展注入了一針強心劑——落實人才政策,從場所租金、技術研發、住房補貼等提供資金支持﹔舉辦“雙百”政策宣講會、“芯講堂”培訓等活動,促進人才互聯互通、精准對接﹔發放團隊核心成員工作補貼、提供人才公寓、解決人才子女就學等,幫助企業招才引智,引進技術人才團隊……他們通過全方位多層次保姆式服務,大大緩解了企業壓力,讓企業沒有后顧之憂,得以快速發展。
吸引“芯”人才,增強“芯”實力。早在2017年3月,湖裡區委人才辦就在廈門兩岸集成電路產業園設立人才服務站,配備了人才管家和創業導師,為人才提供政策咨詢等服務,為園區人才排憂解難。一方面,人才服務站工作人員不定期走訪園區人才企業,主動上門了解情況,掌握企業經營發展需求、協調解決企業困難﹔另一方面,人才服務站每年舉辦數十場集成電路產業政策宣傳、學術講座、技術研討等活動。
“引得進”更要“留得住”,為了讓企業“零成本”“零負擔”前行,湖裡區委人才辦可謂是操碎了心。為了深耕人才服務,湖裡區委人才辦還不斷優化人才鏈,協調解決人才子女就學、人才住房等難題。種種舉措,建立起集成電路產業人才“蓄水池”,營造了“近悅遠來”的人才發展環境。(文/廈門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陸曉鳳 通訊員 湖組宣 圖/廈門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林銘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