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交響“醫療扶貧” 千裡送醫顯廈門市第五醫院“援甘”醫療隊擔當

林盈、林婕、邱麗莎

2020年10月17日16:13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第一次面對方言濃重的患者,您一片茫然﹔第一次聞到洋芋炒菜的味道,您才知道,偶爾解饞的薯條竟然是這裡的主餐﹔在這裡,您白皙的皮膚上已留下西部氣候的印記……”幾天前,一封《再見,南方的天使》在廈門臨夏兩地熱傳。這是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的患者特別獻給廈門市第五醫院援甘醫療隊的一封醫患“情書”。

廈門市第五醫院支醫隊走進永靖縣。 廈門市第五醫院供圖

去年10月,廈門市第五醫院支醫隊隊長吳丹和隊員廖秋菊率先來到永靖縣,致力於提高當地中醫、康復治療水平和接診,拉開了第五醫院支醫隊山海“醫療扶貧”的序幕,為當地脫貧攻堅工作提供幫扶。此后,溫衛友、萬正華、林曉等醫生也陸續報名來到永靖縣,投身到醫療扶貧、助貧的浪潮中。

二赴臨夏續寫山海真情

支醫隊隊員林曉是廈門市第五醫院中醫康復科醫生,戴著一副眼鏡,斯斯文文,白白淨淨。

今年4月初,聽說醫院有支醫任務,他二話不說就報了名。“3年前,我受委派在臨夏州中醫院康復科幫扶過一個月,相較於其他人,我對臨夏的感情更深厚一些,情況也更熟悉一些。”林曉說。

4月底,林曉踏上了脫貧攻堅的征程。期間,他憑著自己精湛的針灸推拿等專業技術,讓永靖縣不少患者重新有了笑容,趙志良便是其中一位。

患者為林曉(右一)送來感謝信和錦旗。 廈門市第五醫院供圖

自2018年右腿髖骨以下出現疼痛后,趙志良遍尋各種治療方式均不見好轉,飽受病痛折磨。后來遇到了林曉,經過一番精心治療,僅住院12天就痊愈,這令飽受疼痛之苦的他激動不已,事后專門給林曉寫了一封長長的感謝信以表感激之情!

建外科手術室送優質醫療

第五醫院支醫隊的泌尿外科醫生萬正華也有相同經歷,援甘期間,他以高超醫術治療了多位患者的“難言之隱”而廣受好評。

尤值一提的是,萬正華在出診過程時發現當地缺乏專業的外科手術經驗和條件,於是與第五醫院幫扶支醫隊隊長吳丹想方設法,共同創建了一個外科手術室,讓更多病患享受更專業的醫治。

萬正華注意到,由於當地水源不足,許多居民因清潔不到位而出現各種衛生問題。在他和支醫隊的努力及推動下,迅速得到永靖縣衛健局和廈門駐永靖縣扶貧辦的支持,當地衛生院在3個月內完成了手術室裝修,並購進多功能手術床、雙極電刀、消毒設備等手術器械和裝備。自今年8月手術室投用至今,已順利開展各類手術30多例,有效提升了當地醫療服務環境和水平。

送醫進深山服務更多群眾

除了臨床工作,廈門市第五醫院支醫隊還承擔起了下鄉義診等工作,深入各山坳深處,送醫上門,因此被當地百姓稱為雪中送炭的醫療小分隊。

“她來一趟得花幾個小時,太不容易了!”支醫隊廖秋菊和溫衛友介紹說,有一個拄雙拐的老人住得不遠,由於腿腳不便,距診室不到一公裡的路程卻要走上幾個小時。得知這一情況后,倆人決定主動上門,精心為老人進行針刺、推拿等治療。

培養一支“永遠不走”的醫療隊

“隻有培養好當地的醫護人才,才能持續提高受援地的醫療水平。”在援甘期間,廈門市第五醫院支醫隊意識到幫扶不僅要做好當下,更要看到長遠未來。於是,支醫隊在當地開展了各種臨床教學、學術講座等,在行醫之余還努力提高當地醫務人員的業務水平,進而提升當地醫院臨床服務能力。

萬正華說,新的手術室建起后,他先后做了20台免費手術。從外科基本操作到外科常見手術理論著手,集中高效地對當地醫生進行手把手的指導。這些手術既解決了當地病患的痛苦,減輕了診療負擔,還提高了部分醫護人員的業務能力。

“功夫不負有心人 !”萬正華介紹說,目前,當地部分醫生已能單獨完成一些常規手術。“當地老百姓以后再遇到常見外科疾病,在家門口就能動手術了”。

此外,骨科、腫瘤內科、康復醫學科、泌尿外科等多個專業的支醫醫生也在援助期間積極“傳幫帶”,讓醫療技術真正“留下來”,造福更多百姓。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日前,永靖縣衛生健康局特別發布表彰決定,廈門市第五醫院“援甘”醫療隊醫生吳丹、廖秋菊、溫衛友、萬正華、林曉被分別授予“優秀幫扶隊員”等榮譽稱號。

(責編:陳楚楚、吳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