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鄉泉州打造室內造景觀光文化村,還原千年前“東方第一大港”盛況。 孫虹 攝
宋元的“海絲”傳奇、明清的溫陵文風、民國的南洋鄉愁、新中國的知青芳華、改革開放的港台風潮……走進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福建泉州全新打造的“刺桐時代村”,仿佛身處活態的閩南版“清明上河圖”,在移步換景中開啟一場沉浸式時空穿越之旅。
據了解,這個位於泉州美食城項目內的大型室內造景觀光文化村,歷經三年時間打造,於今年10月正式亮相,吸引不少市民和游客前往懷舊找回憶。
泉州歌舞劇團演員以歌舞等藝術形式,串聯講述“海絲”故事。 孫虹 攝
記者在走訪中看到,刺桐時代村生動還原了泉州的千年歷史“海絲”風貌與市井風情,將不同時代的閩南特色文化元素融匯其中,打造了多個時代主題場景。
在這裡,游客既可以品嘗數百種地道的閩南傳統美食、體驗數十項非遺傳統技藝與民間手工藝,還可欣賞閩南傳統戲曲與民俗活動,以及體驗沉浸式演出的精彩互動等,在游覽過程中“一日穿越千年刺桐”。
游客在刺桐時代村內與演員互動。 孫虹 攝
開放半個月來,刺桐時代村迎來了一批又一批慕名而來的游客。“這裡以生動新穎的方式講述泉州故事,也是東南亞華僑華人了解故鄉、了解中國的一扇窗口。”新加坡駐廈門總領事館總領事吳俊明如是說。
行走在騎樓等富有時代特征和閩南風情的建筑元素中,世界泉州青年聯合會新加坡分會會長柯鴻景感慨良多。在他看來,泉州是著名僑鄉,“下南洋”不只是故鄉歷史,也是家族故事、血脈傳承,背井離鄉的咱厝人在外辛苦打拼,最忘不了的始終是故鄉味、故鄉情。
柯鴻景告訴記者,刺桐時代村中“非遺”技藝與民間傳統手工藝項目的體驗部分,可作為研學主題向新加坡青少年研學團進行推廣,讓他們近距離感受“海絲”泉州的千年風貌與市井風情。
作為泉州美食城的其中一個板塊,刺桐時代村還原了眾多流傳廣泛的閩南名小吃。 孫虹 攝
對於泉州美食城項目負責人陳金壙來說,打造刺桐時代村是一個嘗試,也是一種情懷。作為一座千年歷史名城,泉州沉澱著太多珍貴的“海絲”遺存和活態文化,分散在不同的地方。泉州美食城由建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泉州內配廠改造而來,在改造的過程中,如何在保留老建筑特色和底蘊的前提下,融入千年古城的文化底蘊,再現宋元時期東方第一大港的多元和包容性,成為運營方思考最多的問題。
“刺桐時代村是一個以沉浸式、體驗式、互動式為主要體驗,伴以專業化、常態化的民俗、戲曲、戲劇演出的景區,例如每天固定時段、固定區域有以市井十洲人為主題的刺桐時代秀、以閩南婚慶習俗為主題的老宅婚俗表演等。”在回應近期民眾關於“吃東西也要收門票”的質疑時,陳金壙表示,除刺桐時代村之外,泉州美食城的其他區域均不需要門票。
“我們也一直在收集游客提出的各種寶貴意見,不斷完善、提升服務。接下來還將推出體驗官等活動,邀請更多民眾及在泉州的華僑華人、港澳僑台學生、留學生走進刺桐時代村,重拾故土情懷。”陳金壙如是說。 (記者 孫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