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江夏學院“六強化、六著力” 推動文明校園創建見實效

2020年10月26日15:55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福建江夏學院始終堅持文明創建與事業發展同步、常態創建與長效機制並重、校園文明與師生素質共進,強化組織領導,著力改革創新,聚焦學校事業改革發展“六個好”,用鮮活、豐富的實踐深化文明校園創建。學校先后獲得省黨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創建單位、省高校黨建工作院系示范點、全省高校“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培育建設高校、省示范性應用型本科高校、省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省首批“5A級平安校園”、省五一勞動獎狀等榮譽稱號。

強化高質量思想道德建設,在“深”字上著力

學校黨委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思想道德建設貫穿於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成立由校黨委書記、校長任組長的思想政治工作領導小組,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部門分工負責、全員協同參與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大力推進“三全育人”工作。學校黨委高度重視思政課建設,遴選優秀專職輔導員、黨政管理干部和專任教師12人充實加強專職思政課教師隊伍。《開放式集體備課打磨思政“金”課》《思政課,因創新而“走心”》等經驗做法先后被學習強國、人民網、福建日報等媒體報道。2018年以來,共開展校黨委理論中心組學習56場,學校代表隊榮獲全省高校“一‘馬’當先”知識競賽本科組團體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個人獎7項,思想道德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強化高站位領導班子建設,在“實”字上著力

學校黨委嚴格執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修訂並嚴格落實《中共福建江夏學院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會議議事規則》《福建江夏學院校長辦公會議議事規則》《福建江夏學院“三重一大”決策制度實施辦法》,組織實施 “提升行動”和 “百條舉措”,持續完善 “五級聯創”長效機制,夯實基層組織建設,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推動區域一流應用型本科大學建設再上新台階。

強化高水平教師隊伍建設,在“優”字上著力

學校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堅持把師德師風建設擺在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位置,扎實推進師德師風建設。成立學校師德建設委員會和學院(部)師德建設工作小組,完善各級師德建設體系,加強師德建設組織和經費保障。制定《福建江夏學院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實施方案》,加強培訓教育,提高師德修養。持續開展“十佳師德師風標兵”“十佳教學科研標兵”“最美教師”“最美學生”等選樹活動,深化教師隊伍建設。多名教師獲得全國“優秀教師”、全省“優秀教師”、全省“優秀教育工作者”等省級以上榮譽,學生對教師滿意度持續提高。

強化高品位校園文化建設,在“精”字上著力

三年來,學校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校園文化建設方向,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精心組織特色活動,著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多元化、多樣態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不斷增強學校文化軟實力。建成使用並優化升級校史館、貨幣博物館、實體書店、報告廳、大學生藝術活動中心、教師文化藝術活動中心、藝術館、風雨運動場等固定文體場所。投入專項經費建成“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平台,文體活動多元交融。學校辯論隊先后榮獲辯論黃金聯賽冠軍、華語辯論世界杯福建賽冠軍、華語辯論世界杯國際賽資格(福建省唯一入選團隊)等多個獎項。社會實踐方面47個團隊(項目)獲得省級表彰,7個團隊(項目)獲全國表彰。“福建江夏學院馮夢龍文化教育與研究基地”入選第三批福建省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基地﹔“紅色文旅實踐基地”獲得教育部高教司第一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立項﹔動畫短片《點贊馮夢龍》《不忘初心,從古田再出發——“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系列油畫創作作品展》等多個作品獲全國和省級表彰。

強化高顏值校園環境建設,在“美”字上著力

近年來,學校圍繞平安校園、生態校園、環境育人校園等領域,著力加強校園環境建設,積極打造景色優美獨特、環境安定和諧、文化底蘊深厚的大學校園環境。學校把建設功能齊全、特色鮮明、環境優美的大學校園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投入1100余萬元專項經費,實施綠化景觀改造提升,通過喬灌木、地被、草地群落式配置,盡可能地增加單位面積的綠量,同時,每年劃撥50余萬元專項經費,做好綠化養護,有效提升師生校園學習和生活的幸福指數。

強化高起點陣地管理建設,在“嚴”字上著力

三年來,學校陣地建設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學校中心工作,強化管理規范,在思想凝聚、輿論引領和育人成果等方面不斷取得新進展。健全完善《福建江夏學院校園宣傳陣地管理辦法》《福建江夏學院新媒體建設管理辦法》等陣地管理制度,發揮好校園宣傳陣地育人功能。2018年以來,學校校報在全國、全省高校校報評比中獲獎數位於全省高校前列,獲國家級獎12項,省級獎7項。重點抓好校園網絡陣地建設,加強網絡信息管理和網絡輿情監控,出台《福建江夏學院優秀網絡文化成果認定暫行辦法》,引導師生積極創作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網絡文化作品,構建風清氣正的網絡生態。

(責編:吳舟、陳藍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