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師范學院深入學習貫徹全國全省教育大會、全國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精神,通過抓工作格局、抓教學改革、抓制度建設、抓隊伍建設等舉措,扎實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思政課建設工作漸入佳境。
抓工作格局,讓思政課“立起來”
一是強化黨對思政課的領導。成立思政課建設領導小組,黨委常委會每年專題研究思政課建設2次以上,黨政主要領導每年召開現場辦公會解決思政課發展問題1次。二是建立領導干部挂聯制度。校黨政領導及黨委工作部門負責人分別聯系思政課教師1-3名,每學期到堂聽思政課2次以上,指導和推進思政課建設。三是完善支持保障機制。逐年提高下撥馬克思主義學院日常運行經費和思政課專項經費標准,2020年起按在校生總數每生每年不低於40元提取思政課建設專項經費。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作為重點學科、思政課作為重點課程加以建設,每年安排專項經費15萬元予以支持。
抓教學改革,讓思政課“活起來”
一是開展教育思想大討論。以大討論進一步增強教師立德樹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進一步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落實“八個相統一”要求,努力增強思政課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針對性。二是實施“2+1”教學模式。《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理論教學2/3學分,實踐教學1/3學分,各拿出1個學分開展實踐教學,制定《思政課實踐教學方案》,明確實踐教學的目的、內容和形式、考核等,使實踐教學落地落實,每年出版《思政課實踐教學成果選編》,總結鞏固學生實踐教學的成果。三是全面推行專題教學。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礎上,優化教學內容,突出教學重點,設計教學專題。專題教學改革有效促進教學內容、教學重點的統一,提升了教學質量。四是改革課程考核方式。完善教考分離,強化過程考核,攜手學校易班網,建設思政課網絡學習測試系統,推進思政課教學的線上線下融合。五是打造第二課堂。指導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一‘馬’當先”知識競賽、馬克思主義理論讀書社、大學生思政課學習成果展示等活動,推進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自主學習行動。2018年以來有3個作品分獲全國全省高校大學生“我心中的思政課”微電影展示三等獎,2個作品入選“馬克思主義能夠給予我們什麼”福建省高校大學生主題征文優勝作品。
抓制度建設,讓思政課“嚴起來”
一是集體備課制。各教研部常態化、制度化開展集體備課活動,圍繞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等問題,以及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具有普遍性的問題開展教研討論,形成共識。二是教學督導制度。組建教學督導室,制訂督導工作要求,使督導工作有規可循﹔督導室開展聽課評課,組織教學檢查,不斷提高教學規范性和有效性﹔每學期組織舉辦1次思政課教學公開周,每學年舉辦1次思政課優秀教案課件評選,推動提高思政課教師業務能力。三是質量監控制度。制定實施《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教學工作規范》,通過學生教學信息員、學院教學督導、學校教學督導、學院負責人隨機聽課、學校教學評估等渠道,構建了全方位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四是考核評價制度。完善教師常態化考核機制,發揮考核評價對教師的導向和激勵作用。
抓隊伍建設,讓思政課“強起來”
一是嚴標准重新選聘思政課專任教師。2016年12月,以成立馬克思主義學院為契機,思政課專任教師全員“臥倒”重新選聘,報名應聘的27名教師中有3人未通過考核不予聘任,在校內外產生較大反響,促使教師更加重視思政課教學工作。二是外引內培人才。學校在積極引進高學歷人才的同時,選聘校內具有相關學科背景的優秀教師。2018年以來,校內選聘1名具有博士學位的專職教師,遴選7名具有相關學科背景的黨政管理干部加入思政課教師隊伍。通過課時減免和發放績效津貼支持思政課教師在職攻讀博士學位,1名教師被中國社會科學院錄取為在職博士研究生。三是重視政治素質建設。明確要求思政課教師堅持“在馬言馬”,用科學的理論、正確的觀點引導和教育學生。新入職或轉崗擔任思政課專職教師的人員須為中共黨員,現有非中共黨員在職教師從2020年起五年內逐步解決政治身份問題。四是加強業務素質培養。實施青年教師導師制,促進青年教師成長。組織教師參加各類業務培訓、研修活動、學術會議,促進教師提高業務素質。2018年以來,選派1名教師赴廈門大學訪學研修,有69人次參加省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干研修班、全省高校思政課骨干教師培訓等各級各類培訓。加強科研工作,推動科研反哺教學。五是強化激勵機制。獎勵性績效按全校教學單位總平均數上浮10%核撥,按學校年人均績效工資總量2.5%的標准發放思政課教師專項補貼,每年開展優秀思政課教師評選表彰活動。(泉州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