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福建頻道

產教融合 榕城非遺傳承煥發新活力

2021年07月14日07:50 | 來源:福建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產教融合 榕城非遺傳承煥發新活力

  為迎接世遺大會,由省文旅廳指導,省歌舞劇院領銜省屬六大院團發行的全新原創音樂作品《福州人有福氣》推出MV先導版。曲風包含了越劇、京劇、閩劇等多種元素,盡顯榕城海納百川的文化底蘊。記者 郭斌 攝

  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即將在福州舉辦,這是對福州這座有著2200多年建城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在遺產保護工作方面的充分肯定。在不同歷史時期,非遺的傳承一度面臨著極大挑戰。而對榕城非遺保護作出貢獻的,除了政府、行業、民間等社會各方力量外,更有一群人始終默默付出,他們便是榕城傳承技藝的“守藝人”。近年來,福州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為重點,積極推進職業院校產教融合,推動非遺“守藝人”培育向實用型、職業化轉變,努力為非遺傳承和保護提供人才支撐。

  學習,漆藝更有色彩

  福州是中國漆器之都,是中國近代漆器的發源地,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於2006年入選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992年,閩清白樟鄉出土的兩件南宋時期剔犀漆盒現存於福州市博物館,証明800多年前,閩清人民就制作了工藝精美的剔犀漆器。閩清是福州漆藝的發源地之一。

  “我來到閩清職專前,還不知道什麼是漆藝。”福建省閩清職業中專學校2019級美術繪畫專業學生方心怡說,“我和班上的同學一樣,常常得到老師肯定、表揚,我們的作品還裝幀成畫框,挂在校園的文化牆上,心裡很甜美。”

  該校聘請福州漆藝大師帶領教學團隊來校執教,走“工學交替,能力漸進”的人才培養途徑,通過校企合作方式,建立校內生產性實習實訓場所,逐步構建和完善人才培養模式。

  將原本需6年才能讓人才掌握基本非遺技藝的時間縮短到3年,不僅依靠博大、先進的教育理念,更因為“現代學徒制”。學校總務主任葛慈慰介紹說,閩清職專將該專業作為一個特色專業來建設,從2015年開辦,就實行現代學徒制試點教學,設立大師工作室,構建“工學結合”課程體系,培養職業技能強、綜合素質高、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漆藝+陶瓷人才。

  閩清縣高度重視閩清職專傳承非遺文化工作,給予就讀閩清職專該專業的學生每生每月500元生活補助,撥付專項資金用於該專業實訓建設和聘請專業教師。目前閩清縣政府已投入400多萬元,建設漆藝生產車間1間、實訓車間4間,建設了漆藝游學基地和恆溫恆濕室。

  傳承,人生更加精彩

  “從爺爺奶奶開始,家人都是戲迷。”閩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三年級學生鄭旦,談起當年報考學校戲曲表演(閩劇表演方向)專業時的初衷,不假思索地說,“不僅是我,大部分同學都是因為家裡人愛戲劇才報考的。”

  2006年,閩劇、福州評話、十番音樂等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作為我省唯一承擔培養閩劇表演藝術人才的職業院校,始建於1957年的福州市藝術學校(現合並進閩江師專)培養了一代代閩劇表演藝術人才,使“閩韻流芳”。

  “學校不僅師資強大,有眾多國家級戲劇大師手把手授課,像鄭旦這樣優秀的學生畢業前早都被省、市劇院‘搶’光了。全省100多個私人閩劇團都找我們要學生!”該校教師陳志勇自豪地說。

  離閩江師專不到5公裡遠的地方,坐落著福州旅游職業中專學校,它肩負著培養閩都非遺傳承人的使命。校長楊鬆說,福州市對學校的非遺學科建設十分重視。2006年將原福州工藝美術學校與福州旅游職業中專學校整合,壽山石雕技藝、脫胎漆器髹飾技藝、軟木畫技藝等3個國家級非遺項目成為學校獨有專業。2021年5月27日,依托福州旅游職專,組建軟木畫和脫胎漆器研究發展中心。

  髹漆如修心,育人在育心。脫胎漆器髹飾技藝老師蘭福貴,見証了學生沈期的成長。“她現在不但熟練掌握相關技藝,還能跑業務,真是獨當一面了。”

  沈期是脫胎漆器髹飾技藝三年級學生,她說,自己以前很自卑,覺得是“差生”,但是楊校長、蘭老師一直給她鼓勵。沈期記得,剛開始學漆藝時笨手笨腳,有幾道工序反復練習始終無法突破,但老師們耐心指導、教授,最終讓她掌握了竅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漆藝、軟木畫的大眾消費市場近幾年急劇升溫。“學習掌握非遺技藝,將來會越來越好!”沈期對未來充滿信心。

  目標,厚植人才基礎

  “我們學校的非遺傳承教學是職業化的互動,一個學習目標,一個技藝產品,把非遺傳承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羅源縣高級職業中學實訓基地主任沈凌飛說。

  傳承非遺技藝,關鍵在於接續培養非遺技藝的傳承人。畬族服飾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畬族的傳統服飾,斑斕絢麗,豐富多彩。“學會畬衣非遺技藝,是我最大的收獲,將傳統與現代結合起來,做自己喜歡的服飾,很有成就感。”學生肖雨姍說。

  發揮職業教育的獨特作用,既是非遺傳承事業所急,也是職教突破發展所需。羅源縣高級職業中學對於非遺技藝的傳承教學,一是聯合民間藝人,傳承畬族非遺技藝。學校植根羅源畬族文化,依托國家級非遺技藝傳承人,開展畬族非遺技藝培訓,聯合畬山水、谷倉畫院等企業開設畬族文旅課程,建設畬族民俗寫生基地,設計畬族文創產品,培育了大量畬族文化傳承人。二是聯合羅源雕刻行業,傳承壽山石雕刻技藝。學校立足本土優勢資源,建設雕刻大師工作室,傳承壽山石雕刻技藝。通過聘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到校授課,聯合天工工藝商城,實現雕刻(生產)、營銷(網售)、孵化(創業)一條龍,增強非遺技藝活力和競爭力。

  校長沈慶焉說,職業教育是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們堅持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辦學之路,非遺人才培育向實用型、職業化轉變,以傳承技藝為主體,對應多家企業開展點對點合作,為非遺傳承厚植人才基礎,培養具有深厚文化素養、精湛專業技藝、自主創新能力的非遺傳承人。

  福州市教育局副局長念琪告訴記者,福州市高度重視軟木畫、脫胎漆器和壽山石雕等技藝保護、傳承和發展,積極打造閩都特色文化。市教育局對非遺專業實施提前“推薦免試生”,鼓勵有意願有基礎的學生能順利就讀非遺專業,確保非遺專業招生規模。

(責編:吳舟、陳藍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