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柘榮全力打造“閩東藥城” 加快邁向“福建藥都”

近日,記者走進“中國太子參之鄉”柘榮,隻見田間的太子參長勢喜人,即將採收,參農一臉的笑容。
“科技送上門,種參更省心。上月,縣裡舉辦太子參綠色防控技術培訓現場會,特意請來省農科院研究員肖榮鳳、朱育菁給大伙兒答疑解惑,現場傳授太子參種植減肥減藥的相關技術。”英山鄉半嶺村太子參種植戶林鄭利說。
種好一根參,這是柘榮鄉村振興的一大特色。去年,全縣太子參種植面積4.3萬畝,產量約6000噸,全產業鏈產值達25億元。
種業是農業的“芯片”,太子參也不例外。在太子參育種上,天人藥業的探索可圈可點。
去年12月,全國首個太子參植物工廠“天人太子參植物工廠”在柘榮縣城郊鄉藥業園區投產運行。該項目融合了現代生物技術、智能裝備與現代信息技術,為太子參的現代化種植提供了新方案,當年培養太子參脫毒苗800多萬株,第二年可繁育太子參基地2000多畝,第三年可繁育太子參基地2萬多畝。
5月21日,由天人藥業參與起草的太子參種植技術規范國家標准和太子參種子、種根國家標准正式發布。
“參與起草國標,對公司來說是一種肯定,更是一種鞭策。”天人藥業助理總經理陳阿琴說,天人藥業從種苗繁育、規范化種植、產地初加工等前端入手,嚴格把控各環節,確保太子參質量安全、有效、均一。
“要將智慧創新融入太子參產業建設,主動加入行業標准制定,提高柘榮太子參品牌影響力,找准市場定位,加大科技創新和新品種研發,提升本地區太子參優勢競爭力。”柘榮縣委書記張曉容說。
“參”生不息,創新不止。
5月26日,中國太子參產業協同創新與發展研討會暨成果對接會在柘榮舉行,助推太子參最新科技成果應用,現場共促成12項太子參成果對接,9項成果上台簽約,涉及投資金額1億元。
目前,柘榮聘請10多位專家教授成立“閩東藥城”建設顧問團,形成以藥業企業技術研究中心為骨干的科技研發平台和兩個院士工作站。
在太子參新產品研發上,身為福建省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的貝迪藥業同樣不遺余力。
“‘十三五’期間,公司分別與福建農林大學、西南大學、福建省農科院等院校開展產學研合作和技術攻關,高層次從事新獸藥與新型飼料添加劑的研發、生產和技術服務,太子參須散、太子參須原料藥兩個國家二類新獸藥已順利進入質量復核階段,畜禽抗體產業化已快速進入項目第二階段。”貝迪藥業董事長林賀桂說。
據柘榮縣藥業發展中心主任袁濟端介紹,全縣已聚集力捷迅、廣生堂及關聯企業20多家,產品覆蓋化學制劑、中成藥、中藥飲片、醫療器械和獸藥等多個領域,全縣“藥准字號”產品達162個、“食健號”產品3個、獸藥品種26個,其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有10多種,主要制藥企業的藥品生產線40多條,生物醫藥產業總產值達20多億元。
參業強不強,品質是關鍵。
“我們成功牽手福建中科中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初步達成柘榮太子參溯源平台建設合作意向。”袁濟端說,接下來將繼續開展太子參生產基地的生態環境地球化學評價研究,爭取到年底完成最佳適宜區和適宜區區劃,並完成土壤改良1萬畝。
為打造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柘榮加速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在廣生堂,制劑國際產業化項目正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在力捷迅,新廠區項目正加快征遷、勘探、施工圖設計等前期工作﹔在貝迪,國家級新獸藥產業化項目內部裝修和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如火如荼……
接下來,柘榮將建立太子參專業網絡協同平台,支持太子參產業鏈延伸,深入實施“生物醫藥培優計劃”,加快推進“閩東藥城”邁向“福建藥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