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五緣灣成熱門趕海點 三個隱患請市民游客注意

【五緣灣沙灘三大隱患】
淤泥藏隱患,退潮后游客挖花蛤容易陷進淺灘﹔
沙灘高低落差大,不熟悉水域容易發生危險﹔
海邊台階濕滑,不要抄近路從陡坡下水,如果滑倒將可能被坡上尖銳的海蠣殼劃傷——近一個月來,就有五六人因此來到一旁的救援隊執勤點包扎傷口。
17日下午,五緣灣沙灘聚集大批市民游客。
一邊,黃厝海域廈門文昌魚自然保護區禁止趕海,相關部門開展專項整治﹔另一邊,五緣灣等非保護區海灘成了熱門趕海地點。上周末,記者來到五緣灣,發現不少市民游客特地“報團”前來體驗,還有家庭從外地自駕前來體驗趕海。對此,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和湖裡區禾山街道禾緣社區五緣灣水上義務救援隊也進行相關安全提醒。
【現場】
周末退潮時 每天五六千人扎堆五緣灣
7月17日上午10點,正是海水低潮,五緣灣沙灘各處散落著三三兩兩的游客,有的父母撐著傘,讓孩子在一小片陰涼下玩沙戲水,有的戴著大帽子,蹲在退潮后裸露的灘涂上挖花蛤。一個小時挖了兩小桶花蛤,市民王先生收獲不錯,“島內外幾個沙灘我們都去過,同安彩虹沙灘、黃厝椰風寨……這次知道了黃厝禁止趕海,我們就選擇來五緣灣這邊。”王先生挖花蛤時,他的一雙兒女就跟在旁邊挖挖沙子,撿撿貝殼。
長鑷子撿螃蟹,短鏟子挖花蛤,游客張先生工具齊全,身邊的大圓桶裡已經有不少花蛤、小螃蟹了。一家四口從龍岩古田自駕游來,工具都是提前買好自帶的,張先生笑著說,“孩子放暑假,就想來海邊玩玩,趕海真有意思。”
“工作日人就不少,周末退潮時,目測每天都有約五六千名游客,近來趕海人群更是越來越多。”禾緣社區五緣灣水上義務救援隊告訴記者,每逢周末他們都需要加強巡邏。
【觀察】
有旅行社將趕海當成跟團游項目
到了傍晚,沙灘上的游客多了起來。“寄居蟹!”在灘涂泥沙間鑽出一個個孔洞,寄居蟹快速爬行的身影引起游客程女士的驚呼,在帶團“教練”的指導下,1個小時過去,兩個小朋友抓到十幾隻寄居蟹,找到一些形狀各異的石頭、貝殼,圍著小水桶歡呼雀躍。程女士一行人來自山東濟寧,跟團來到廈門游玩。“其中一項就是帶我們體驗趕海。”程女士說,孩子們很高興,她們也很樂意讓孩子與大自然這樣親密接觸。
走訪中記者發現,像程女士這樣跟團體驗趕海的游客不在少數。在手機熱門旅行App中搜索“廈門趕海”,也出現數十條包含“灘涂趕海抓蟹”的自由行、一日游項目。“島內包接送,含趕海工具和服裝,還有教練跟團……”查看旅行項目詳情,大多指向大嶝島、五緣灣等地,商品銷量從幾十到上百不等。
【提醒】
遠離保護區趕海也要適度
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再次提醒,破壞自然保護區環境是違法行為,請市民游客趕海時遠離廈門文昌魚自然保護區所在的黃厝片區沙灘。
在自然保護區外,可以在注意安全的同時適度體驗趕海,但如果大量、破壞性地挖沙灘找花蛤,同樣可能破壞海洋生態環境。相關負責人認為,在非保護區沙灘趕海,應當進一步規范完善相關措施,合理促進發展。 (廈門日報記者 柯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