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強實體經濟 茶鄉安溪奏響高質量發展最強音

做強實體經濟,邁向具有茶鄉特色的現代化中等城市——
茶鄉安溪奏響高質量發展最強音
火熱的夏日,絲毫擋不住安溪干部群眾的沖天干勁。在興泉鐵路安溪東站,車站站台主體已然成型,施工人員正向工程收尾階段全力沖刺。這條國內連接江西興國縣與泉州的客貨共線電氣化鐵路安溪路段,有望於今年10月實現通車。
據介紹,今年安溪共安排本級重點項目495個,年度計劃投資436.33億元。截至6月底,像興泉鐵路安溪東站這樣的省市在建重點項目,完成投資70.18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64.13%,超序時進度14.13個百分點。
項目建設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安溪縣在促進項目建設新跨越中,發展壯大工業經濟、民生經濟、文旅經濟,推動全方位高質量發展,開啟全面建設具有茶鄉特色的現代化中等城市的新征程。”安溪縣委書記吳毓舟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做強實體經濟 澎湃發展新動能
近日,記者走進八馬茶葉公司智能倉,數十台智能搬運機器人在黑燈倉庫環境下可24小時不間斷作業。“這種機器人,可同時揀選23個訂單,處理訂單量最高峰達13000單/天,准確率高達99.99%。”八馬茶業公司有關人員介紹道。
眼下,不少茶企正在選擇將“人找貨”揀選升級為“貨找人”揀選的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精確率,也提升了茶葉品質,推動茶產業向“質量效益”轉型。
今年4月,世界茶貿指數研究中心落戶安溪,將全球茶產業發展的風向標定位在安溪。之后,《安溪鐵觀音質量安全白皮書(2020)》在北京首發。其研究結果顯示,安溪茶鮮葉、毛茶和成品茶鉛合格率為100%。
推動質量興茶,加快茶產業鏈延伸拓展,尤其是茶庄園興起,推動“茶庄園+”,澎湃發展新動能。據悉,自2016年起,安溪縣已培育茶庄園22個,通過庄園化運作,發展茶旅游,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
正值暑期,國心綠谷茶庄園已成為親子游的首選。“隻要工作人員輕輕一推,秋千就會從山頂平台往山崖邊蕩去,驚險十足。”從廈門慕名而來的游客王慧榮帶著孩子來這裡玩時感慨地說。(下轉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這裡除了體驗驚險刺激,還可以看日出、茶園登山、茶藝比拼、休閑燒烤等。
5年來,安溪涉茶總產值增至250億元,安溪鐵觀音連續兩年位列中國區域品牌價值第一、列入中歐“100+100”互認互保清單。
不僅茶產業,家居(藤鐵)工藝業也是安溪的富民產業。今年“6·18”開門紅戰報顯示,安溪藤鐵工藝品在淘寶天貓商家運營中心深度運營的百條產業帶,增長速度第一。去年,安溪家居工藝品全產業鏈產值達200億元。
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也在興起。在數字化、智能化浪潮下,安溪借勢登梯,加快打造“數字經濟”新高地。去年底,數字福建(安溪)產業園簽約入駐中國電影資料館安溪數字資源中心項目、全球商業遙感衛星福建站、華齡和平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西安中科星雲空間信息研究院等13家企業(高校)。
如今,新興產業從“布局”向“集群”升級,“一區九園”建設縱深推進。比如,泉州芯谷安溪分園區建成全省最大最專業的LED產業基地之一,數字福建(安溪)產業園正打造成為閩西南協同發展區數據匯聚節點。
今年上半年,安溪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18.32億元,同比增長14.4%,工業增加值增長16.9%,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8.7%,項目投資增長37.1%。全縣經濟運行呈現出穩中加固、穩中向好態勢。力爭未來5年規上工業總產值翻番,實現綜合實力百強縣進入前50名的目標。
民生改善舉措多城市品質大提升
安溪八山一水一分田,隻有掙脫交通瓶頸束縛,才能撐開發展大骨架。
炎炎夏日,在位於安溪蓬萊鎮彭格村的省道217聯四線雅興至東坑段公路工程施工現場,工人正在搶工時趕進度。該工程建成通車后,將把蓬萊鎮、金谷鎮與中心城區連接起來,大大縮短鄉鎮與城區的交通距離。
省道217聯四線雅興至東坑段公路工程是去年安溪啟動綜合立體大交通(大三環)項目建設的組成部分。據介紹,中心城區“大三環”包括東三環、南三環、西三環、聯四線、鐵觀音隧道,規劃建設基本裡程64.302公裡。在“大三環”建設基礎上,安溪正規劃打造“大三環”核心經濟圈、輻射經濟帶。“‘大三環核心圈’建成后將有效為中心城區減重減負,中心城區可拓展至65平方公裡、容納60萬人,相當於‘再造一個安溪縣城’。”安溪縣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借助“大三環核心圈”,今后,安溪將發揮中心集鎮在連接城鄉、集結產業、吸納就業等方面的作用,深化產城融合,實現鄉鎮集群融合、拱衛城區發展,加快呈現“一核一輔多帶”縣域發展新格局。
交通滯后曾是阻礙山城安溪發展的一大瓶頸。多年來,安溪多措並舉,加大投資,破除交通“中梗阻”,成效明顯。安溪實現公路總裡程達5178公裡,位居全省縣級第一。
不僅如此,教育短板也在補齊。“十三五”期間,安溪投入18億元實施教育項目110多個,新建校舍50萬平方米、新增學位6萬多個。獲評首批“全國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挂牌督導創新縣”,入選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
此外,安溪還投入12億元完成縣婦幼保健院遷建、縣醫院門診醫技大樓等19個衛生項目,新增病床位2148張,大幅提升床位周轉率。大力推進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全面推行“先診療后付費”“共享藥房”等暖心服務,群眾就醫滿意度提升至96.8%。
如今,30個省級鄉村振興試點和3條市級示范線開啟高標准建設,農村旱廁全域清零,裸房整治全面鋪開……
站在新起點,一幅幸福的城鄉宜居宜業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引才聚才用才鍛造一流的營商環境
人才是經濟發展的第一資源。“‘十四五’宏偉藍圖已經鋪開,山城安溪要實現高質量發展,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是補齊人才短板。”安溪縣代縣長劉永強表示。
近年來,為了引進人才、留住人才,安溪相繼出台人才政策,大力推行“1+N”人才政策體系,出台《師帶徒“溪引行動”實施方案》,設立人才基金、創業基金,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落實好各項人才激勵政策、保障措施,造優環境,引才聚智。
17日,由泉州芯谷安溪分園區和泉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慈山分院聯合舉辦首屆“二元制”大專班畢業典禮。來自園區的63名“特殊學生”,實現“工作學習兩不誤,職務技能雙提升”。天電光電有限公司員工李玉元,通過3年的學習,攻克了第四代陶瓷白光技術難題,申請發明專利20項,一舉從課長晉升為技術中心技術開發部副經理,並被認定為泉州市第五層次人才。
“誰是英雄誰好漢,實績面前比比看。”近年來,安溪出台《安溪縣科級及以下干部平時考核實施方案》,讓干部在項目攻堅、疫情防控、安全生產等一線中墩苗淬煉。據悉,此舉在全省率先建立干部召回管理機制,健全積分交流、澄清保護、容錯免責等制度,受到好評。
用好本土人才,還要吸引八方人才。這些年,安溪多措並舉,不斷營造宜居宜業暖環境。“現在太方便了,隻要在家門口就能辦理衛生許可証,省去跑縣城,來回奔波。”近日,首星電影城有限公司負責人潘李晶對安溪政務服務事項前移鄉鎮創新審批模式,點贊有加。
如何讓企業、百姓“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安溪深入實施網上審批、“一日辦結、一窗通辦”等舉措。如,自本月20日起,安溪在泉州率先開啟抵押注銷登記智能化輔助審核,全縣各金融機構均可通過抵押直連系統與縣自然資源局對接,實現“秒批”。這意味著,不動產登記業務辦理又一次實現“全新提速”。
“十四五”高質量發展已然吹響了沖鋒號,安溪縣站在新起點,劈波斬浪,勇往直前,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步履鏗鏘,闊步邁向具有茶鄉特色的現代化中等城市。(記者 李向娟 通訊員 徐仰望 張錦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