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活”一場閩劇的背后

一場傳統戲劇演出,獲得現場掌聲連連,憑的是什麼?
源遠流長的戲曲魅力?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的演員扎實功底?守正創新的藝術活態傳承?這場演出前,福建福州閩劇院的演員們還不知道能否憑借這些,向世界演“活”這場戲。
7月15日晚,閩劇《荔枝換絳桃》在福州三坊七巷上演。人民網 劉卿攝
福州閩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接到演出任務,要為三坊七巷沉浸式演出提供一折獨具福州傳統特色的閩劇演出。
閩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即安排人員實地勘察,結合現場實際情況,重新編排劇目《荔枝換絳桃》。
據了解,此次沉浸式演出以“人文世遺、數字世遺、綠色世遺”為核心表達,以福州元素為點、三坊七巷為線、世界遺產大會為面,串聯成立體獨特的演藝內容,還原古代裡坊制度,重現明清社會閩都民俗、文化生活場景和商業發展氛圍。
演出採用聲光電等多媒體技術,結合閩劇表演、非遺展示等手法,共分為“夢回坊巷”“情滿書鄉”“盛世華章”“閩都印記”“舞韻榕情”“天地人和”“群賢畢至”和“圓夢時分”八個篇章。閩劇《荔枝換絳桃》就是“閩都印記”篇章著重呈現的部分。
福州閩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更加契合此次沉浸式表演,創作團隊對《荔枝換絳桃》音樂進行重新編曲、配器,結合演出“舞台”宗陶齋門前的“古典”氛圍,加上現場燈光效果,在表現形式上更注重畫面感和韻律感,讓不懂閩劇的觀眾能很快“入戲”。
《荔枝換絳桃》講述的是古代福州一對情投意合的男女,以荔枝和絳桃定情,卻因封建制度最終焚火殉情的淒美愛情故事。之所以在眾多閩劇中選擇這一劇目,主要是因為這部劇是閩劇的經典代表之一,為廣大群眾所熟知,且展示了濃郁的閩都風土人情。
《荔枝換絳桃》講述了一對古代福州男女淒美的愛情故事。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圖
本場演出,閩劇演員深厚的功底結合現場的音樂、燈光等,呈現出來的表演效果很驚艷,與常規劇場表演完全不同,現場反響熱烈,第一場演出結束后,觀眾群中仍掌聲不斷。
這場美輪美奐的閩劇只是沉浸式演出的一個縮影。在演出現場,觀眾跟隨故事線穿越時空,回到民俗味道滿滿的福州三坊七巷,站在熱鬧的街頭,感受濃濃的街巷煙火……這場沉浸式演出之所以能帶來如此視聽盛宴,其背后是無數團隊的傾情投入和默默付出。
傳統與現代結合的沉浸式演出贏得八方來客點贊。人民網 劉卿攝
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向世界呈現一場精彩絕倫的演出,福州市文旅局從去年就開始籌備,在整個籌備過程中,不僅要考慮節目體現世遺元素,更要將閩都文化元素融入其中。“為了選取最具代表性的節目,在與制作和策劃團隊等方面對接過程中,我們將最好的閩劇演員推薦給節目組,充實表演團隊,以求得到最好的呈現效果。”
最終,這場沉浸式演出贏得了八方來客連連點贊,現場不少嘉賓紛紛表示,運用高科技聲光影技術手段,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讓古老的歷史文化街區呈現出如夢如幻的視覺效果,如同步入歷史時空隧道,來了一次閩都文化之旅。
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說,三天的沉浸式演出,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風採與福建特色,彰顯了閩都文化魅力,是福州文化遺產“活態”保護的有益探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