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福建頻道

福建2020年十大鄉村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總產值破2萬億元

2021年07月30日17:29 |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福州7月30日電 (劉卿)“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三農’工作重心已歷史性轉移到鄉村振興上。福建正大力實施鄉村振興‘十大行動’,推動政策落實、項目落地,各項重點工作任務實現‘雙過半’。”在29日召開的福建省“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四場)上,福建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黃書榮如是說。

新聞發布會現場。人民網 陳永整攝

福建如何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福建已取得怎樣的發展成效,將有哪些新突破?

黃書榮介紹,福建制定《福建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有序推進鄉村建設,確保振興后的鄉村要“像鄉村”“是鄉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特色現代農業建設,提升農村建設品質。

值得一提的是,福建走出了一條具有福建特色的鄉村產業振興之路。黃書榮說,福建走特色路、打特色牌,發展茶葉、蔬菜、水果、畜禽、水產、林竹、花卉苗木、食用菌、鄉村旅游、鄉村物流等十大鄉村特色產業,2020年全產業鏈總產值2.02萬億元。

福建加快農業三產融合發展,2021年上半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028億元、比增4.8%,全省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主營業務收入6974億元、比增11%,農產品網絡銷售額234億元、比增18%,規模以上休閑農業經營主體4000多家、上半年接待游客3000多萬人次。

與此同時,福建省民政廳針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出台了15條具體措施,主要工作包括保持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政策總體穩定、推進農村低收入人口監測保障、提高農村“三留守”等特殊群體關愛保護力度、加強農村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等。

福建省民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陳麗華介紹,截至2021年6月底,福建共有低保對象52萬人,同比增長8.6%﹔今年以來,福建共入戶走訪14.6萬人,將2299名符合條件的脫貧人口和邊緣人口納入兜底保障范圍﹔集中養育和社會散居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標准,分別從每人每月1500元和900元,提高至1800元和1400元,全省共有1.1萬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全部按散居孤兒保障標准納入保障。

黃書榮進一步介紹,下一步,福建將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特別是革命老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生活改善。包括推動脫貧地區鄉村特色產業發展、促進脫貧人口穩崗就業、持續改善脫貧地區基礎設施條件、提升脫貧地區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此外,為“確保老區蘇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一個都不掉隊”,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在資金上傾斜支持、做好挂鉤幫扶連城工作、鞏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高宇介紹,資金傾斜支持方面,對老區蘇區名鎮名村列入省級扶持保護和改善提升名單的,多補助100萬元﹔對蘇區縣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項目,省級補助上浮20%﹔對原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列入省級村鎮住宅小區建設試點的,前期設計經費及基礎設施配套補助標准上浮10%﹔在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常態化機制、鎮村公廁新建改造方面,對老區蘇區的補助資金均上浮20%。

福建的“三農”工作邁上新台階。以寧德為例,就“走出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寧德踐行“扶貧先扶志”“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經”理念,全面完成7.2萬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453個建檔立卡貧困村退出,形成了扶貧開發的“寧德模式”。

數據顯示,寧德貧困群眾人均收入從2016年建檔立卡初期的2738元增長到2020年的15573元,年均增幅41.5%﹔貧困村農業總產值從2016年初的60億元增長到2020年118.74億元,村財收入從2016年底的村均5.34萬元增長到2020年的15.84萬元,提高近3倍。

據介紹,按照“規模化、標准化、品牌化、信息化、企業化”理念,寧德推動水產、茶葉、食用菌、水果、蔬菜、中藥材、畜牧、林竹花卉及鄉村旅游等“8+1”特色產業發展。2020年,寧德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84.14億元,比2015年增長41.6%,年平均增長3.8%﹔“8+1”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產值突破1700億元,佔比達94%,其中,大黃魚全產業鏈產值超百億,居全國首位。

在發展鄉村建設的同時,寧德還留住“綠水青山”:重點流域優良水質100%,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綠盈鄉村”累計佔比達71.5%,森林覆蓋率達68.65%,位居福建沿海城市首位。

此外,寧德實現了“縣縣通高速”“鎮鎮有干線”“村村通客車”,所有縣均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居民主要健康指標位於福建省前列,“車嶺車上天、九嶺爬九年”成為歷史。

寧德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黃國璋表示,寧德將繼續念好新時代的“山海田經”,走好產業增收致富之路﹔扎牢防止返貧底線,確保不出現規模性返貧風險﹔創新優秀人才下沉鄉村一線機制,走好“黨建引領”之路。

(責編:陳楚楚、鐘巧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