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福建頻道

平潭:譜寫“一島兩窗三區”建設新篇章

2021年07月31日11:34 | 來源:福建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平潭:譜寫“一島兩窗三區”建設新篇章

建設中的平潭海洋國際會展中心 林映樹 攝

平潭海峽公鐵大橋 念望舒 攝

平潭金井新城 江信恆 攝

今年5月,首屆閩台青年(平潭)國學傳承研習營在嵐開幕。圖為兩岸青年正在感受京劇魅力。江信恆 攝

在平潭跨境電商園,工人正加緊分揀貨物。念望舒 攝

平潭北部生態廊道 江信恆 攝

今年上半年,平潭實現生產總值156.49億元,同比增長11.0%﹔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進出口總值、規上工業增加值等多項指標居全省前列……持續統籌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平潭發揮“兩個窗口”重要作用、“實驗區+自貿區+國際旅游島”疊加優勢,走出一條凸顯平潭特色的發展路子。

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使命呼喚新作為。平潭緊扣省委關於平潭要做好“四篇大文章”的部署要求,扎實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深入開展“再學習、再調研、再落實”活動,聚力攻堅“八大工程”,聚焦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奮力抒寫“一島兩窗三區”建設新篇章。

提升軟環境

為開放開發提供硬支撐

6月18日,在第十九屆中國·海峽創新項目成果交易會開幕之際,省國資委、省屬企業與平潭綜合實驗區簽約了一批項目,涉及基礎設施建設、海島旅游、醫療健康、民生等領域,總投資超70億元。

7月19日,在實驗區嵐台企業發展暨嵐商回歸創業大會上,現場共簽訂13個產業項目正式協議、合同,涉及旅游文化康體、新興產業、傳統優勢產業提升等領域,總投資額145.4億元。

……

盛夏平潭,處處涌動著干事創業熱潮,一批好項目、大項目持續落地,進一步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數據顯示,實驗區今年在“海創會”,省國資委、省屬企業與平潭綜合實驗區項目合作簽約儀式以及全省民營企業發展大會等會議上累計簽約55個項目,簽約投資額596.07億元。

金娃娃一個接一個落地背后,秘訣何在?創新,正成為實驗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高頻詞。

敢蹚改革“深水區”。瞄准國際國內一流標准,實驗區著力整合職能、簡政放權、提升效能,打造行政審批政企互通體系,深入實施“行政審批改革”三年行動,推出商事登記、項目“自報智批”審批新模式,產業獎補啟動“免申即享、觸發即獎”新模式等,基本形成市場主體從“出生”到“退出”的全生命周期高效、便捷、舒心服務。

敢啃發展“硬骨頭”。聚焦細分領域的行業龍頭等,平潭梳理形成招商“作戰圖”,開展“成片開發、以地招商”試點,探索推廣“標准地”供地模式,形成大抓項目、抓大項目新局面。同時,各片區、部門“一把手”充分發揮“頭雁效應”,親自帶頭爭項目引資金,讓企業、項目落了地、扎下根、發展好。

平潭綜合實驗區黨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店小二”服務是實驗區“大招商”機制標配,平潭在發展“三大主導產業+新興產業、傳統產業”的總體思路上,細分領域、精准定位,聚焦細分領域的行業龍頭等,把有限力量和資源集中到關鍵點,還建立項目定期走訪、調度的長效機制,建立為領軍企業等提供“直通包辦”服務,當好服務企業、項目的“店小二”。

瞄准高精尖

構建高質量產業發展體系

又一個物流園開工了!7月9日,總投資3億元、佔地70.9畝的福建八方電商物流園在平潭正式開工。“項目建成后將聚集國內外跨境上下游優質貨源和電商企業,與天貓國際、京東、拼多多及抖音等大平台對接,提供電子商務、口岸通關以及保稅倉儲物流等供應鏈綜合服務。”福建八方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工程信息部經理黃暉鵬說。

從無到有、從有到優。2019年平潭進出口總額突破百億元后,數據仍在逐年增長,平潭“大物流”發展成為以跨境電商貿易為主力,以對台農漁產品、對台小額貿易、日用消費品進口等為特色的“尖子生”產業,“平潭—台灣—全球”海空聯運通道滿產超產,奏響了一曲海上的流動樂章。

一組數據生動體現平潭“大物流”產業的強勁生命力:截至5月底,實驗區共有航運企業122家,船舶422艘,船舶運力491萬載重噸。1—5月,全區進出口總額增長75.1%,其中出口總額增長150.7%﹔水路貨物周轉量增長57.6%﹔集裝箱吞吐量增長62.7%。

推動高質量發展,要牽住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這個“牛鼻子”。為此,實驗區深化實施“八大工程”,在物流貿易、總部經濟、新興產業等多點發力,在政策、定位、服務上下足功夫,奏響鏗鏘前行的發展強音。

在這裡,“高顏值”國際旅游島風起帆張。近年來,平潭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和特色化推進主線,立足品牌建設,精准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平潭藍”系列旅游產品。“今年共實施濱海旅游項目73個,集中提升‘一鎮一灣一基地’業態布局,開發公鐵大橋模型、南島語族陶罐等210款文創產品,重點培育台灣文化廣場等8個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平潭綜合實驗區旅游與文化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說。

在這裡,新興產業加速崛起成勢。今年以來,新增總部經濟企業13家,總數達到117家,1—5月拉動增值稅增長70.5%﹔金融港入港企業累計突破400家,資產管理規模達2560多億元﹔碼族部落、瑞謙智能營運中心等項目開工建設,凹凸科技、大瞬科技、壇訊科技等一批高科技企業入駐新興產業園,數字經濟產業培育不斷加速。

影視產業發展為平潭帶來新動力。平潭著力布局“一基地、四平台、四片區”影視產業鏈,向新興影視產業高質量高發展試驗區出發:在平潭取景拍攝的電影《守島人》全國公映,目前總票房已突破億元大關﹔第二屆IM兩岸青年影展也將於8月在平潭舉辦,已吸引1376部作品報名參展。

巧打融合牌

當好台胞台企“擺渡人”

最近,在平潭從事民宿及餐飲業的台胞林坤緯很開心,他收到了一筆30萬元的貸款,民宿改造資金短缺的問題迎刃而解,由他接手改造的5棟民宿有望順利投入運營。

這得益於平潭在全省率先推出“台胞誠信閃貸”業務,為在平潭發展的台胞台企提供最高額度30萬元的信貸產品,進一步破解台胞台企貸款抵押難、擔保難等問題。“銀行的放款速度很快,幫我減少了創業成本。”林坤緯在接受採訪時高興地說。

林坤緯的故事,正是平潭努力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生動例証。

作為全國唯一一個對台綜合實驗區,平潭著眼台灣“基層一線、青年一代”,積極開展與台灣經濟、文化、社會深度融合實驗,實施“兩岸同胞共同家園工程”,精耕試驗田、當好擺渡人,全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陸第一家園先行區。

落實台胞同等待遇,實驗區動作頻頻——率先向台胞發放“金融信用証書”,持証台商台胞可在平潭的銀行辦理貸款、擔保、授信等多項業務﹔推出“台胞應急救助基金”,為在嵐台胞提供醫療救助、困難救助和臨時救助﹔打造“兩岸家園數字身份公共服務平台”,讓台胞“一碼通行”政務辦理、醫保購藥、在線支付等多個服務場景……

如今,平潭對台營商環境日臻完善,讓越來越多台胞台企心向往之。目前,共有近1300家台企在嵐注冊。

正在建設中的大陸首個“台胞社區”引起兩岸矚目。該項目選址平潭金井片區,一期總投資4.11億元,包括4幢住宅樓和1幢商業樓,首批88套將於近期啟動預售,2023年底按簡裝標准交付使用。

項目業主單位、平潭和新地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曾廣靜介紹說,項目致力於體現台灣設計院設計、台灣施工企業承建、融合台灣建設標准、面向台胞銷售、採用台灣物業管理模式等五大台灣元素,高標准打造具有台灣特色的高品質台胞生活區,力爭成為兩岸合作的典范。

而這得益於實驗區在旅游、建筑、規劃、醫療、教育、交通、環保、農業等8個領域進一步擴大台灣企業資質和行業標准的採認范圍,推動台企憑借台灣地區認定的資格資質在嵐開展業務,享受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目前已吸引70多家台灣建筑、環保企業在嵐備案,承攬或參與近40個公共工程項目。

此外,平潭還積極探索開展台灣地區職業資格與大陸地區同類(或類似)職業資格的標准比對與採信工作,目前已完成134項職業資格比對,其中95項實現直接採信,已發放717本職業資格採信証書。

搭建台胞登陸舞台,關鍵在於打造對台服務高地。實驗區設立“台胞台企服務中心”,集成8大類164項行政審批及公共服務事項,讓台胞台企“進一扇門、辦所有事”,為台胞台企營造家一樣的溫馨氛圍。

兩岸一家親,動力在基層。平潭還大力推進兩岸基層融合試點,引進台灣社區營造師參與社區建設,構建“村兩委+營造師+志願者+民眾”的雙向溝通多元機制,加快打造台胞台企“第二生活圈”。

補齊軟硬件

為百姓撐起穩穩的幸福

家住平潭金井片區湖西村的魏月珠老人,如今隻要身體不適就會撥通她的家庭簽約醫生——北厝鎮衛生院醫生陳明耀的電話。不到半小時,陳明耀就會上門為她把脈問診。“年紀大了上醫院不方便,現在隻要打一通電話,‘家庭醫生’就專程上門服務,太方便了!”魏月珠說。

魏月珠口中的“家庭醫生”是平潭大力推行的一項養老服務,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平台,打造家庭醫生服務團隊,為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及65歲以上老年人等重點人群提供全程健康管理,讓市民在家就能享受到看病、取藥等“一站式”服務。

今年以來,平潭圍繞“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著力加強社會事業系統基層黨建工作,全力優教育、重養老、強醫療,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醫療是民生之需。聚焦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薄弱環節,平潭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加強人才培養,強化龍頭醫院醫療服務水平,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准化建設工程,打通群眾就醫最后一公裡。

今年初,平潭綜合實驗區好醫友互聯網醫院正式上線運營。這是平潭首家互聯網醫院,將推動實驗區“互聯網+醫療健康”領域發展。通過“互聯網+”,該醫院將持續推進智慧醫療建設,探索打造具有平潭特色的台灣醫療板塊、慢性病管理板塊等,建立完整的患者個人雲電子病歷,引進全球前沿醫療科技和醫療產品,有效緩解區域醫療衛生資源不足的情況,讓患者看病就診“觸手可及”。

教育是民生之基。實驗區制定出台教育補短板三年行動計劃,不斷完善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推動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等教育等各階段教育水平實現新突破。同時,積極開展兩岸學生游學、兩岸專家交流、兩岸校際合作,吸引台灣優質教育人才、台資教育機構來嵐落地,進一步滿足老百姓“有學上、上好學”的需求。(王鳳山 林霞 張哲昊)

(責編:林東曉、陳藍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