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福建頻道

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福州宣言》中文版全文發布

2021年07月31日20:18 |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福州7月31日電 (呂春榮、王銑)《福州宣言》於北京時間7月17日在中國福州召開的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以英文案文通過。31日,《福州宣言》中文版全文正式發布。全文如下:

我們,世界遺產委員會委員國,於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在中國福州以線上形式召開之際,發表如下宣言:

憶及《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於過去50年達成全球共識並獲得普遍批准,激發了全世界為保護文化和自然遺產做出不懈努力,促進了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努力保護了遺產及其蘊含的文化和生物多樣性﹔

充分贊賞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所取得的顯著進展,認為其通過推動相互尊重文化特性和理解多樣性文化表現形式,促進了不同文明間交流與國際理解,為世界和平與可持續發展做出了貢獻﹔

重申須秉持人類命運與共的理念,加強在環境、經濟、促進公正、和平和建設包容性社會等可持續發展不同領域的全球合作,將其與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有機融合,以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充分認識到世界遺產是全人類的文化瑰寶和自然珍寶,提供至關重要的生態系統惠益,蘊含著各種形式的人類價值理念和創造力,充分意識到人類作為世界遺產突出普遍價值的守護者所面臨的挑戰與共同的責任;

表達對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影響的日益關切,新冠肺炎疫情表明了當地社區的重要作用,他們命運與共,與世界遺產保護密切相關﹔同時,新冠肺炎疫情也凸顯了有效保護遺跡和支持當地社區及其生計方面所需經費和人力保障的日益匱乏﹔

銘記並見証氣候變化導致的極端天氣、自然災害和其他負面影響日益頻繁,也進一步加劇了人口增長、快速城市化和城市發展規劃不足等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面臨的其他長期挑戰﹔

認識到遺產領域現有薄弱之處受全球疫情持續影響進一步加劇,世界遺產保護正面臨自然和文化資源過度開發利用和武裝沖突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挑戰﹔

強調有必要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立75周年之際重申並倡導其核心價值、目標和使命,特別是在《世界遺產公約》通過50周年,強調《世界遺產公約》及其在保護生態、構建和諧社會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時強調2011年《關於城市歷史景觀的建議書》,要將遺產保護與歷史城市和居住區可持續發展相結合﹔

呼吁各國政府、國際組織、民間社會團體、私營部門和其他關鍵利益攸關方充分參與世界遺產保護,保護其免受武裝沖突、自然災害或非法販運文化和自然財產帶來的威脅﹔

重申歷屆世界遺產大會宣言,如在布達佩斯(2002年)、波恩(2015年)、伊斯坦布爾(2016年)和巴庫(2019年)大會上發表的宣言,重申1972年《公約》原則,呼吁保護世界遺產的突出普遍價值及其完整性和真實性免受任何影響﹔

贊賞《2012—2022年<世界遺產公約>實施戰略行動計劃》的重要性及其提出的6項重要目標和17項優先事項,以及世界遺產委員會和締約國通過秉持開放和包容的態度,開展持續對話互動、專業交流、知識信息共享,構建伙伴關系網絡,在《公約》實施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

贊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以及各締約國為減輕疫情對全世界經濟、社會、文化活動造成的嚴重影響所採取的行動,尤其是應對世界遺產地關閉、游客數量銳減、部分遺產地維護和修復不及時以及遺產地管理者安全健康風險等新挑戰對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所帶來嚴重影響的行動;

歡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21年5月發布《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世界遺產》最新報告,這為制訂遺產地恢復路線圖奠定了基礎,將有助於增強文化和自然遺產未來的韌性﹔同時注意到在全球疫情危機中出現的積極趨勢,特別是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使人與遺產保持了聯系﹔

還歡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巴黎協定(2015)》和《生物多樣性公約》所確立的目標和原則﹔

強調認識到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和生態系統的退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以及世界遺產保護構成重大威脅﹔並強調將在中國昆明舉行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的重要性﹔

感謝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舉辦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作出的貢獻﹔

要求進一步加強與文化和生物多樣性相關公約之間的協同,採用綜合性方法保護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地﹔並呼吁締約國加強國際團結,通過促進形成人與自然新型關系來保護文化和自然遺產﹔

呼吁國際社會更緊密合作,開展針對性研究和規劃,推動實現遺產保護與可持續發展之間的平衡,同時秉持全人類共同價值,在全球多邊主義框架內應對世界遺產面臨的挑戰,發現新機遇﹔

敦促學術界、民間社團和社區更廣泛地參與,大力加強遺產保護與社會經濟發展活動之間的聯系,以落實《2015年世界遺產可持續發展政策》提出的使世界遺產保護惠及所有人的目標﹔

呼吁加大對有需要的國家,特別是非洲和小島嶼發展中國家的支持,以建立具有平衡性、可信度和地域平等代表性的《世界遺產名錄》,這也有利於提高認識、增強能力、開展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活動﹔

強調數字技術在有效改善遺產地管理和實施能力建設項目方面的潛力,呼吁國際社會加大對發展中國家的支持,優先關注非洲和小島嶼發展中國家,以幫助其利用新技術,優化創新性解決方案﹔

邀請全體締約國通過正規和非正規教育加強面向青年人的世界遺產教育和知識分享,以提高他們對世界遺產保護必要性和價值的認識,增長知識和技能,培養新一代世界遺產青年保護者﹔

還邀請締約國積極參與《世界遺產公約》50周年慶祝活動,以此為契機回顧歷史、展望未來,以促進世界遺產保護,為后代維續一個開放、包容、能夠自我調適、可持續、有韌性、清潔美麗的世界。

(責編:林東曉、鐘巧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