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選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土樓故裡”福建南靖:生態環境“高顏值”與經濟發展“高素質”協同並進

福建土樓標志性建筑田螺坑土樓群。謝威攝
日前,生態環境部決定命名全國100個地區為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素有“土樓故裡”美譽的福建省南靖縣榜上有名。
近年來,南靖縣積極融入生態縣建設,創新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探索綠色發展之路,大力實施“生態立縣”發展戰略,爭當福建省生態文明建設的排頭兵,努力實現生態環境“高顏值”和經濟發展“高素質”協同並進。
生態立縣 立足高顏值生態資源
南靖縣縣城。馮木波攝
南靖縣,古稱蘭水縣,地處漳州市西北部,面積1962平方公裡,轄區大小河流72條,總長1066千米,多年平均徑流總量為37.85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73.41%,素有“樹海”“竹洋”之稱。
南靖縣金山鎮鵝仙洞。馮木波攝
作為福建省首批國家生態縣、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全國森林康養基地建設試點縣,南靖縣擁有虎伯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南靖土樓國家森林公園兩張國家級生態名片﹔擁有1個國家5A級景區,是世界文化遺產福建土樓主要遺產地、中國旅游競爭力百強縣、福建省全域旅游試點縣,境內有首批全國歷史文化名村田螺坑村和7個中國傳統村落、6個中國景觀村落,現存土樓15000多座,以造型最奇特、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聞名於世。
治理先行 打造高品味生態人文
南靖縣打造荊江兩岸“一江八園”的風景園林格局,繪就“詩畫南靖”。馮木波攝
近年來,圍繞“生態立縣”的發展戰略,南靖縣委、縣政府大力推進生態創建工作,編制完成《南靖生態縣建設規劃》《南靖縣國家生態文明試點示范縣建設規劃》等生態建設專項規劃,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組織開展南靖縣陸域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強化對重點生態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敏感區域、生態脆弱區域的保護,持續恢復和增加生物種群數量。
在南靖縣蘭花園內,村民們在打理蘭花。馮木波攝
此外,南靖縣在福建省首創“河長制三色單督查制度”,開創“生態文明問責辦法”“全縣44條小流域考核辦法”等制度,獲得福建“全省首批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縣”“全省河長制工作示范縣”等稱號,並在太湖流域片河長制工作會上作典型發言﹔創新司法修復機制,出台實施《關於建立破壞生態資源刑事犯罪案件生態修復機制的意見》﹔南靖法院“削填引種”礦山修復模式、“引流沖污”溪流修復模式入選福建“全省生態司法十大修復方式”﹔南靖縣生態環境綜合執法大隊連續3年獲“全國環境執法大練兵表現突出集體”稱號,成為全國首個“三連冠”縣級單位﹔加大“青山挂白”治理力度,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施封山育林和森林撫育。截至目前,南靖全縣封山育林面積達23萬畝,森林覆蓋率從2013年的72.25%提升至2020年的73.38%,保持漳州市第一。
南靖縣書洋鎮塔下村。馮木波攝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普惠的民生福祉。南靖縣委、縣政府按照“八個公園連一體、八大片區齊發力”的思路,建設城東郊野公園、荊江生態園等城市生態景觀工程,打造荊江兩岸“一江八園”的風景園林格局,繪就“詩畫南靖”﹔先后投入30多億,加強生態治理力度,完善污水處理設施,垃圾收集轉運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城鄉垃圾、污水收集處理率分別為98.1%和89.7%﹔全面實施能耗強度、碳排放強度和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積極對接開展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工作﹔全力推動縣域內畜禽養殖廢棄物零排放、全消納,實現95%的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治理模式被國家農業農村部確定為全國十大模式之一,成為全國現場觀摩活動參觀點之一。
綠色引領 發展高質量生態經濟
南靖縣奎洋鎮南一水庫。馮木波攝
在“生態+全域旅游”方面,南靖縣堅持以“全域旅游、全面發展”為方向,持續推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南靖縣編制完成《福建省南靖縣全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和《南靖縣全域旅游及森林康養發展總體規劃》,在漳州市率先創建科嶺紅色旅游3A級景區,創建2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2個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單位,以及一批省級旅游休閑集鎮、鄉村旅游村、“金牌旅游村”等旅游品牌﹔結合智慧建設,對全域旅游大數據平台進行提升優化,建設集智能講解、電子三維導覽、全息景區影像等為一體的智慧景區模型,構建“看神奇土樓”“享森林氧吧”“賞樹海竹林”“覽湖光山色”“泡天然溫泉”的全域生態旅游發展格局。
在南靖縣金山鎮鵝仙洞,一隻白鷴停在樹叢中。馮木波攝
在“生態+新型工業”方面,南靖縣圍繞電子信息、機械裝備、食品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四大主導產業,加快調整產業結構,推動工業向高端化、生態化發展,重點打造閩台精密機械產業園,推動園區被納入“福建省閩台產業合作總體空間布局‘五區十園’”和福建省“十四五”規劃,並先后獲得福建“省級台灣青年就業創業基地”“福建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和“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促進閩台機械產業融合發展的重點工業園區”等稱號。
在南靖縣虎伯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亞洲第一藤”密花豆藤。馮木波攝
在“生態+特色農業”方面,南靖縣以工業化理念謀劃現代農業發展,立足“五鄉一基地”的生態資源優勢,打造以發展“九大農業特色產業”為重點的高優農產品主產區,著力形成優勢突出和特色鮮明的產業帶。南靖縣重視保護與開發蘭花資源,提出打造“世遺蘭花·中國蘭谷”的發展思路,把蘭花培育列入高優農業項目,依托標准化生產、品牌塑造、“蘭花+電商”等模式,推動海峽兩岸蘭花全產業鏈深度合作,成為海峽西岸品種最齊全、面積最大的蘭花集散地。目前,南靖擁有“網上蘭鋪”2500多家,近五年蘭花銷售總額62億多元,其中電商銷售30余億元。
下一步,南靖縣將牢固樹立生態紅線意識和底線思維,統籌保護和發展,嚴守“三線一單”,持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和利用,不斷探索“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價值實現機制,適度發展生態旅游、生態農業等,推動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以“生態+”助推產業升級、鄉村振興。(蘇海森 庄偉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