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LIANG,穿越百年的鼓嶺故事

視頻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鼓嶺”可能是個陌生的地名。但對曾經在上個世紀初生活在中國的美國人密爾頓·加德納來說,這個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郊的地方卻記錄著他10年歡樂的童年時光。
1992年4月8日,《人民日報》第七版發表《啊,鼓嶺!》一文,打動了千千萬萬的讀者。這篇文章的主人公便是密爾頓·加德納。他生前是美國加州大學物理學教授,1901年在襁褓之中隨父母來到中國福州,1911年全家遷回美國加州。在此后的幾十年裡,加德納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再回到兒時的中國故園看一看。令人惋惜的是,加德納直到去世也未能如願。臨終前,他仍不斷念叨著“KULIANG,KULIANG”。
加德納夫人雖然不知丈夫所說的“KULIANG”在什麼地方,但為了實現丈夫魂牽夢繞了一生的夙願,多次到中國尋訪,都無果而返。后來,加德納夫人在丈夫的遺物中發現了11枚發黃的郵票,上面印有“福州鼓嶺”的字樣。在一位中國留美學生的幫助下,終於弄清楚“KULIANG”就是中國福州的“鼓嶺”。
1992年8月21日下午,加德納夫人乘飛機從舊金山轉道北京抵達福州。翌日,加德納夫人來到丈夫生前難以忘懷的鼓嶺,親眼看到那個美麗的地方。走在遍植著柳杉的山道上,她動情地回憶道,她的丈夫小時候在這兒常常爬樹、游泳。她興致勃勃地參觀了百年前的那些老別墅,說她丈夫也曾在那住過。她還遇到了當地政府找尋到的9位年屆九旬的加德納兒時友鄰,他們同加德納夫人圍坐在一起,暢談往事,令她欣喜不已。這些老人還講到當年加德納教授的大哥與當地人一起去打虎的軼事,這與加德納夫人帶來的其中一張舊照片復印件不謀而合,她高興極了。加德納夫人說,她丈夫在世時每天都要吃一餐中國米飯,有時晚餐時她要求他燒菜,他就燒一道中國菜。
在接下來的幾天裡,加德納夫人品嘗了當地山民特地為她烹制的地道山珍野味,觀看了正在鼓嶺避暑的熊貓們,參觀了老人活動中心、馬尾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工藝廠、雕刻廠,游覽了福州市容和當地的東街口百貨商店等,看到了福州翻天覆地的變化。加德納夫人激動地說:“我到過中國數次,這趟最快樂最開眼界。”“這次我為我的丈夫來圓夢。我感謝福州朋友的盛情款待,我感謝所有讓這個夢變為現實的人。我將把福州人民這誠摯的友誼帶回美國。”
跨越百年,發生在鼓嶺的這個美好故事,不會因為時間遷移而失去色彩,將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加德納展示館、萬國公益社、柯達照相館、鼓嶺郵局、宜夏別墅……現在的鼓嶺已向著世界級旅游度假區邁進,300多幢古厝成為向中外游客“講述”鼓嶺故事的重要語言。
每一座老建筑背后都承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傳頌著動人的鼓嶺故事,記錄著那段特殊的中西文化交流史。(福州市文旅局)
(責編:陳藍燕、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