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仙游彩繪藝人李定化:一雕一繪演繹“鮮艷”人生

李定化在精心創作
彩繪,在中國自古有之,被稱為丹青。莆田市仙游縣的民間彩繪技藝發端於唐代,多用於宮廟祠宇、大型古建群體的裝飾,以及民居建筑等。今年,莆田市人民政府公示第一至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擴展項目中,仙游彩繪技藝(度尾礦物質彩繪)名列其中。
今年56歲的李定化,是仙游彩繪技藝的第五代傳人。據李定化介紹,他的祖師李章元經過艱苦學藝,成為當時仙游著名的礦物質彩繪藝人。此后,李家便將這項彩繪技藝世代相傳,成為這個家族的營生依靠,並逐漸形成了在莆仙地區較有影響的一種代表性技藝。
李定化的彩繪作品
彩繪技藝 世代相傳
李定化出生於仙游縣度尾鎮中岳村,初中畢業后,便在父叔輩的教導下,開始學習木雕和礦物質彩繪等技藝。“小時候最喜歡看父親雕刻,他偶爾會做一些木雕小玩具給我,我愛不釋手。”李定化說,在長期耳濡目染的熏陶下,對木雕和礦物質彩繪的熱愛就在他的心中生了根。
1984年,18歲的李定化就獨立承包起了本地的一座寧國寺所有建筑的雕花設計工程,而這也成為了李定化的出師之作。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磨礪,技藝在他手中漸漸變得精湛。1989年,他便正式接手了祖業。
李定化告訴東南網記者,經過幾代人的傳承與創新,仙游彩繪技藝融入了敦煌莫高窟礦物彩繪技藝,主要分為圖案設計、構圖描畫、著色加彩和安裝固定等四大部分。其中,著色加彩是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關鍵在於顏料配制。礦物質彩繪採用祖傳秘制配方,以天然礦物質為原料配制而成,無味無毒,能夠抗氧化、防水,長期保存,歷久逾艷。
彩繪作品
一雕一繪 讓經典佛像再現
在李定化的工作室內,一尊尊佛像線條古朴、色澤滄桑,彌漫著濃濃的歷史氣息。然而這些看似陳舊的佛像,並不是文物,而是通過以世界各大博物館收藏珍品為藍本進行雕刻和彩繪,再經特殊的工藝處理,達到龜裂、風化、虫蝕后的效果,創作出的佛像擁有古佛像古朴的歷史感,讓經典佛像再現。
“從雕刻出成品,然后再進行彩繪,前后要經歷工序31道,而這些都由自己一人完成。”李定化告訴記者,自己創作的作品題材主要是以佛像為主,每一件作品出爐,少則半年,多則要耗費數年的光陰。
李定化坦言,很多初學者一開始都躍躍欲試,以為彩繪佛像“一看就懂,一學就會”。實際上,除了自身的技藝外,更要熟悉各個時代的佛像特點、傳說以及在當地民間信仰中的地位。“從造像特點上辨別面相、發式、發冠、服飾、瓔珞等,確認是否具備其原古佛像的特征。”
多年來,李定化一直沉浸於彩繪佛像工藝的研究之中,不斷繼承和創新,在藝術實踐中重溫和承襲中國的傳統工藝精髓。“一生隻做一件事。”李定化表示,他會一直堅持下去。如今,在李定化的精心教導下,他的兩個兒子也繼承了這一衣缽,一家人想把這門老祖宗的手藝好好傳承下去。(記者 盧建偉 文/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