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給旅游加上文化的味道

入夜,福建羅源縣八井畬族民俗文化村依然燈火通明,一場以畬族民俗為主題的互動表演正在這裡進行。身著艷麗畬族服飾的姑娘們載歌載舞,與游客熱情互動﹔游客們則邊舞邊跳,邊品嘗著風味獨特的畬族美食,一派祥和歡快的氣氛。
羅源縣是我國隋唐時期畬族遷徙的重要驛站,也是福建畬族主要聚集地之一。為了挖掘羅源畬族的歷史、文化、民俗和技藝,2018年底,一支福建文旅規劃和營造團隊來到這裡,在深入考察、調研、論証基礎上,用三個月的時間完成了“羅源縣八井畬族民俗文化村”一期項目的規劃、設計和建設。如今,這裡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畬族民俗網紅點。
福建與台灣隔海相望,在閩台兩地近年來熱絡的民間交流中,文化創意領域的交往尤為密切。2011年12月,福建成立了大陸首家省級文創協會——福建省海峽文創產業協會,集聚了閩台兩地一批有志於文化創意事業並在行業內有較高專業度、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專業人士和機構。十年來,這些專業人士行走於八閩大地,來往於閩台之間,為推動福建文創和文旅事業搖旗吶喊、出謀獻策、身體力行,在城鄉和山海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和成果。泰寧、屏南、南安、石獅、羅源、平潭、德化、長樂、永泰、三坊七巷以及福建省對口協作的寧夏固原,到處可以見到他們的文創印記和累累果實。
文創,既是一種美學,也是一種生活態度。通過文創的潛移默化來感染和影響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是每一位文創人的初心和目標。當大多數還未能認識文創力量和魅力的時候,文創人既需要具備專業的能力和造詣,更需要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堅韌執著的毅力。十年間,來自海峽兩岸的文創專家和團隊以他們專業而嚴謹的態度,在八閩大地書寫下一幅幅優美的畫面。鴛鴦溪、大金湖、永泰庄寨、羅源畬族村落、平潭海濱,及至遙遠的寧夏固原,處處可見他們的文創足跡和作品。
當文化遇到旅游,會釋放出怎樣的熾熱?
2018年,福建省文化廳與省旅游發展委員會合並成立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這意味著人們心目中的“詩和遠方”真正走到了一起,也意味著對旅游這個以往只是游山玩水的產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需要文化的加持,有文化底蘊和內涵的旅游則具有更強的生命力和更廣的傳播力。文化讓旅游行穩致遠,旅游給文化以廣闊的承載空間。
福建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全省12.4萬平方千米的文化性格版圖中,既有山的厚重,也有海的奔放,更有千百年來與海外交往的印記。把這些文化元素和歷史記憶與福建的好山好水好風光加以融合,便構成了獨具福建特色的旅游基因和內涵。為了實現這樣的使命,來自閩台兩地的專業人士上山下海,進古厝,走鄉村,訪傳人,閱古籍,將最具福建特色的文化和歷史印記大量應用於福建文旅項目。羅源縣“八井畬族民俗文化村”項目、泰寧縣“尋味泰寧”項目、屏南縣“屏南有禮”項目、羅源縣中房鎮“旗杆小鎮”項目、永泰縣“農耕博物館”項目以及在平潭、漳州、龍岩、福州等地舉辦的各類文化創意賽事,都是文化與旅游、文創與旅游的產物。因為文化的加持,這些景點給游客留下更深的印象,更好的觀感、更多的記憶,復游率和游客主動傳播率明顯上升,許多已經成為熱門的網紅點和打卡點。
疫情仍在持續,但人們對旅游的向往卻從未泯滅,嚴冬之后將是燦爛明媚的春天。在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裡,文旅將是最具潛力和活力的事業和產業。(傅文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