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福建頻道

【星辰大海】福建:探路生態養殖  念好綠色“海經”

陳歡歡
2022年01月20日16:21 |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小字號

冬日,乘船穿行於碧波蕩漾的福建省寧德市三都澳海域,藍色的浮球隨波起伏,彩色新型塑膠漁排連片,大黃魚在其中歡騰,鷺鳥結對在天空翱翔,幸運的話還可見銷聲匿跡近30年的中華白海豚……

這要擱以前,完全是另一番景象。草梗、泡沫、餌料包裝袋和各種垃圾、廢棄物漂浮海面。“最嚴重的是漁民把大量的死魚扔在海上,死魚造成的二次污染很可怕。”寧德市蕉城區海洋與漁業局局長王健說。

寧德海域面積4.45萬平方公裡,海岸線長1046公裡,約佔福建省三分之一。坐擁三都澳、沙埕港優良港灣的寧德是水產養殖大市,是中國大黃魚之鄉。2018年起,寧德探索海洋環境綜合治理新模式,走出一條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護協同並進的新路。“清海”工作“寧德模式”被列為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督察整改看成效”典型案例、全國水產養殖高質量發展綠色典型案例。

綜合整治后,三都澳養殖海域上新型塑膠漁排連片,形成一道靚麗風景線。寧德市海洋與漁業局供圖

時間撥回二十多年前,寧德海域幾乎被大黃魚、海參、鮑魚、海帶、紫菜、龍須菜等水產養殖“填滿”。“無証、無序、無度”的養殖問題嚴重。

據衛星航拍圖比對統計,2017年三都澳、沙埕港中1.8萬公頃的養殖區內,網箱密布﹔3.5萬公頃的限養區內,養殖密度也幾近飽和﹔而1.8萬公頃的禁養區約1/3面積被違規佔用。

綜合整治前,三都澳海域養殖密度高。(資料圖)福建省生態環境廳供圖

寧德要發展,海域環境整治迫在眉睫,但一旦“動刀”,牽連的是1046公裡海岸線在內的蕉城、福安、福鼎、霞浦4個沿海縣(市、區)60多萬人的利益。如何“動”才能既保生態,又穩生計?

2018年9月,寧德專門成立由黨政主官挂帥、分管領導具體負責的海上養殖綜合整治指揮部,系統推進一“控”二“清”三“轉”四“管”工作。依法關停非環保養殖設施生產企業,源頭管控阻斷非環保養殖設施下水﹔開展“千人作戰”“百日攻堅”,實現禁養區內養殖設施全部清退﹔規范持証養殖,將“泡沫浮球+木板”養殖設施全部升級改造為環保塑膠養殖設施﹔堅持網格化管理,實行縣級“日巡查”、市級“周巡查”,全年不間斷、海域全覆蓋。

綜合整治以來,寧德市累計投入資金47.72億元,清退和升級改造漁排142.7萬口、貝藻類55萬畝。

漁排清了,養殖戶怎麼辦?寧德採用“邊清理、邊安置”策略,穩住民心。一方面,重新規劃海域,劃定禁養區、養殖區和限養區,解決養殖戶哪裡可以養、養什麼、養多少的問題。另一方面,明確權責:海域所有權屬於國家、審批權屬於政府、使用權屬於各村、承包權屬於養殖戶,養殖戶可以通過競標有償用海。

海漂垃圾如何清?寧德建立“海上環衛”新機制,實行“源頭減量—海上清理—堆場轉運—岸上處置”全鏈條治理。“源頭減量”,升級改用養殖新設施,引進60家新型塑膠設備生產和銷售企業,爭取資金補貼養殖戶改成更耐用、環保的新型塑膠漁排、深水抗風浪網箱。同時,建立海上養殖區生產生活垃圾收集轉運制度,定點設置垃圾集中回收設施,統一收集上岸處理。

好生態換來好收益,漁民的感受最真切。“以前到處是白色泡沫等海漂垃圾,現在基本不見了,水質也變好了。水質變好就好養殖,我們4年前就試養生蚝,但一直沒成功,水質變好后生蚝就能養活,400多畝生蚝產值預計在2000萬元。”霞浦縣三淼合合作社負責人陳文釵粗略算了一筆賬。

養了20年大黃魚的霞浦縣溪南鎮養殖戶黃宗容笑稱:“原來600口小網箱全部換成新的塑膠漁排,每口可產出大黃魚約1000斤,一年下來能賺200萬元。”

由升級改造后設施養殖的生態大黃魚,個大肉肥、條形好、成色佳。宋向國攝

除了賣魚,漁民還能“賣海景”。2020年國慶黃金周,三都澳海面風情吸引了大批游客。

霞浦縣溪南鎮七星村漁排轉型升級示范區裡,“枕著海浪入睡”的海上民宿深受游客歡迎。整潔的床品,木質的牆面,現代化的衛浴,再配備電視、無線網絡等硬件設施,仿若置身星級酒店。

七星村“海上牧場”兼具科研生產、旅游觀光、休閑垂釣、科普教育等功能,成為2020“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心連心”寧德慰問演出地。

三都澳海面風光。寧德市海洋與漁業局供圖

這只是寧德發展漁旅融合業態的一個縮影。福安市、福鼎市同樣以休閑海洋漁業示范綜合體帶動“休閑漁業+生態旅游”鄉村振興富民實踐區發展。寧海村、北斗都村“海上田園 多彩漁村”、小白鷺海濱度假村等,既豐富了漁旅融合業態,也鼓了百姓腰包。

2020年9月,歷時兩年的寧德海上養殖綜合整治工作全面完成。“寧德模式”被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作為行業部門典型經驗全面推廣。福州、莆田、漳州等沿海地市紛紛北上“取經”。

2021年4月,福建省政府印發《海上養殖轉型升級行動方案》,提出全省沿海各地要借鑒寧德市海上綜合整治工作經驗做法,集中開展海上養殖轉型升級,至2023年底,全面淘汰養殖用泡沫浮球,將傳統養殖漁排升級為塑膠養殖漁排或深水大網箱,將筏式養殖泡沫浮球升級為塑膠浮球。

同時,要探索發展“漁旅結合”。在三都澳、黃岐半島、平潭島、湄洲灣、東山灣等地選取基礎條件較好的海區,配套建設觀光攝影點、休閑垂釣點等設施,發展漁家樂、休閑垂釣、漁事體驗、研學等漁旅融合業態,實現海上養殖和生態旅游緊密融合,推動“漁旅結合”高質量發展。

根據《福建省“十四五”海洋強省建設專項規劃》,“十四五”期間,福建省GOP(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速8%以上,高於全省GDP增速1個百分點以上,海洋經濟綜合實力居全國前列,到2025年基本建成海洋強省。

(責編:林東曉、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