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福建頻道

廈門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2022年01月24日10:41 | 來源:廈門網
小字號

原標題:廈門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這幾日,期盼已久的雨水緩解了廈門持續干燥的天氣,一片片農田洋溢著勃勃生機,特色品種大蒜、胡蘿卜、芋頭、西紅柿等長勢良好,陸續迎來豐收﹔在廣袤農村,一個個現代農業項目高質高效推進,成為“吸金”的新引擎﹔一個個美麗鄉村讓人心曠神怡,成為市民放鬆休息的好去處。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三農工作重心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第一年。廈門市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統籌推進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市農業農村各項工作有序推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勢頭良好。

農村更美、農業更強、農民更富。最新數據顯示,去年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62億元,增長5.1%,增幅居全省首位﹔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894元,同比增長12.3%,總量保持全省第一。

農業“流金淌銀”

駛上都市現代農業發展快車道

年味漸濃,位於集美的天水鷺花卉世界百花盛放,芳香四溢。在D7區的寶林園藝,蝴蝶蘭、杜鵑、發財樹、富貴籽等各式各樣的花卉擺得滿滿當當。不少消費者穿梭在鮮花綠植中,選購心儀的花卉。

“春節就要到了,這是花卉銷售的旺季,我們最近特別忙。”負責人趙燕春正在根據客人的需求DIY蝴蝶蘭盆景。橙色的蝴蝶蘭搭配黃色的文心蘭,再填入鋪面石,在花梗上扎上蝴蝶結……在她的巧手下,一朵朵盛開的蝴蝶蘭猶如一隻隻美麗的蝴蝶,在枝干上翩翩起舞。

趙燕春從事園藝工作已經20年了,“市場上的蝴蝶蘭大同小異,我通過DIY組盆裝飾的蝴蝶蘭盆景,市場反應很好,照片一發在朋友圈,就很多人紛紛下單。”

天水鷺花卉世界是廈門市花卉苗木產業規劃中重點培育項目之一,已形成具有鮮花加工配送、園林景觀設計等綜合產業集群的花卉園藝產業區。園區在打造全產業鏈的過程中,以場景營銷為主,打造IP示范帶動效應,助力鄉村振興,幫助農戶創新增收。

產業是鄉村振興的根基。隨著一個個現代農業項目落地實施,廈門市正闊步走上都市現代農業發展的快車道,釋放著鄉村振興的無限活力。據統計,2021年廈門市都市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年銷售收入突破1100億元。

一直以來,廈門市堅持創新理念,找准現代農業發展的著力點,不斷放大現代農業示范引領效應,農業成了優質高效的富民產業。其中,現代種養業不斷做優做強,在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同時,推廣龍眼、荔枝、蜜柚等水果高接換種1123畝。同安恆利茶葉“雅毫牌”烏龍茶獲評福建名牌農產品。廈門市還組建市園林花木集團,打造市級園林花木行業平台。

作為農業“芯片”的種業加速發展。廈門同安閩台農業融合發展(種子種苗)產業園累計引進、培育種子種苗企業13家,初步完成閩台合作育種協同創新平台規劃設計,培育科技骨干93名,選育的華秦甜玉米等品種獲農業農村部授權。位於海滄的班納利中國育種中心項目完成一期工程建設並部分投產,建成后年產優質種苗2.5億株以上,將成為華南區域最大花卉育種育苗基地。此外,廈門市在廈門海洋高新產業園區內規劃建設廈門現代水產種業園,組建產、學、研、資相結合的“廈門藍色種業硅谷”。

鄉村振興,產業融合發展是關鍵。2021年,廈門市新培育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7家、省級2家,象嶼股份、安井食品入選全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百強名單,佔全省入選企業數量的三分之一。

按下“美顏鍵”

打造高顏值農村,改善人居環境

“快來看,我挖到地瓜了……”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同安區汀溪鎮荏畬村的萬豐果園迎來一撥撥前來體驗美麗鄉村的孩子。

在這個擁有500畝用地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不僅可以體驗龍眼、柚子、樹葡萄等傳統水果種植,可以在現代農業大棚裡感受無土栽培的魅力,還可以操作無人機、制作航模等。果園負責人劉帥榕表示:“果園的建設直接帶動了鄉村旅游,寒假以來,每天大約有600人在我們這裡開展研學活動。果園也吸納了周邊村庄的富余勞動力,不少村民參與建設和運營。”

不同季節有不同的水果採摘體驗——萬豐果園讓荏畬村這個“養在深閨人未識”的村庄吸引更多市民的關注,逐漸成為網紅景點。在果園的建設計劃中,未來將發力研學、勞動教育,為更多的學生和家庭提供平台。鄉村振興的美好畫面,在像荏畬村這樣的一個個小村庄展開。去年,廈門市聚焦宜居宜業,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全面提升鄉村環境,打造美麗鄉村,發展鄉村旅游,既呵護綠水青山,又留住鄉愁記憶。

農村的建設品質持續提升。廈門市圍繞五大品質提升和樣板工程打造,加強鐵路、高速公路沿線環境綜合整治,打造出一批呈現嘉庚風貌、閩南特色的高標准、高顏值示范路段。

去年,廈門市繼續為一個個鄉村按下“美顏鍵”,農村的人居環境不斷改善。廈門市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召開全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現場會,全力推進農村雨污分流和治理設施提升改造。深入實施“廁所革命”,新建改造43座農村公廁,農村無害化戶廁普及率達99.37%。

從“一家美”到“一村美”。廈門市創建市級美麗庭院示范戶1250戶、省級示范戶210戶,創建“綠盈鄉村”28個,營造鄉村生態景觀林448畝。

種出“搖錢樹”

提升農民獲得感

“這兩天下了雨,胡蘿卜長勢更好。”昨日上午,在翔安區九溪邊的胡蘿卜地裡,翔安區佳綠園果蔬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許佳全的臉上挂著笑容,“今年胡蘿卜產量挺高,每畝的利潤大概有6000元,收入還可以。”

這個月開始,翔安區內厝鎮后田村連片的胡蘿卜陸續成熟,工人們忙碌地採收著,一個個胡蘿卜整齊地堆在田埂上,顏色鮮艷、大小勻稱,滿地盡是豐收的喜悅。

許佳全的合作社種有120多畝胡蘿卜,1月陸續進入採收期,目前已經採收了40多畝。他隨手拿起一個胡蘿卜,“看,這品相很好,個個都是勻稱的圓柱形,顏色通紅,在市場上很受歡迎。”

採收后的胡蘿卜,還要進行初加工提高“顏值”。為此,許佳全專門成立了一家公司,引入自動分選設備、凍庫從事胡蘿卜初加工。這個月以來,這個加工點十分熱鬧,周邊種植戶的胡蘿卜都送到這裡清洗、分級、包裝。經過自動分選設備的處理,一個個高顏值的胡蘿卜讓人垂涎欲滴。

“翔安胡蘿卜一點都不愁賣,我們農民隻要專心搞好種植,收入就有保障。”許佳全說,胡蘿卜就是當地農民的“搖錢樹”。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效果如何,關鍵要看農民的腰包鼓不鼓。一個個特色品種的培育壯大,讓農民收獲“真金白銀”,享受農業發展帶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為了更好提升農民的素質,去年廈門市創建高素質農民培訓基地6個,完成高素質農民培訓2608人次。採用項目制方式面向本市戶籍的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等重點群體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開展項目制培訓農村勞動力3217人次。

廈門市還開展農村創業服務,將返鄉入鄉創業農民納入創業補貼獎勵扶持范圍,進一步降低鄉村振興類創業大本營和創業孵化示范基地認定門檻,打造農業主題創業服務平台。翔安區庄家寶蔬菜專業合作社郭防等5人獲評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優秀帶頭人。

【2021亮彩數據】

實施鄉村振興

試點示范項目197個

2021年,廈門市實施鄉村振興試點示范項目197個,總投資3.86億元。加快鄉村振興千億投資工程項目建設,完成投資334.76億元,完成年度計劃112.34%。

2021年,廈門市調整成立市委扶貧開發成果鞏固與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實現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繼續做好對臨夏州的勞務幫扶工作,培訓農村勞動力2635人次,幫助農村勞動力實現就業10018人,引進落地企業47家,實際到位投資額6.09億元,建設產業園5個,入駐園區企業14家,援建幫扶車間24個。

扶持龍頭企業

1300余萬元

2021年,全市入庫現代農業招商項目251個、總投資382.08億元,落地項目194個、總投資207.63億元。其中新增入庫現代農業招商項目85個、計劃總投資145.24億元,已落地項目48個、總投資33.33億元。

2021年,廈門市扶持龍頭企業資金1300余萬元,項目逐步發揮效益,43家龍頭企業全部實現正增長。新認定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7家(其中省級2家)。開展省級重點龍頭企業監測,農業產業化市級重點龍頭企業39家監測合格。

2021年,廈門市開展創業擔保貸款身份認定和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創業補貼獎勵業務申請受理工作,發放創業扶持資金3871.23萬元。發放農村勞動力社保差額補貼共計2.53億元,受惠補貼對象達12.64萬人次。

糧食產量

2.54萬噸

2021年,廈門市共完成糧食播種面積6.16萬畝、產量2.54萬噸,蔬菜種植面積22.92萬畝、產量55.43萬噸,水果7.53萬噸,食用菌3.09萬噸。全市生豬存欄21.21萬頭、同比增長5.57%,生豬累計出欄36.12萬頭、同比增長38.55%。

2021年,廈門市完善“一品一碼”追溯體系建設,已貼合格証/追溯碼194.5萬張,在農業生產主體追溯平台備案的農業生產主體已超過700家,建設一品一碼追溯點70個和鎮(街)檢測室16個。開展農產品風險抽檢和瘦肉精、農藥殘留、獸藥殘留等專項檢測4萬余份,開展農產品追溯平台線上巡查、現場檢查8300多人次。

裸房整治

4538棟

2021年,廈門市累計完成裸房整治4538棟、農房平改坡379棟。推進鄉村綠化美化行動,建設生態景觀林448畝。完成“綠盈鄉村”建設28個,完成水土流失綜合治理1.02萬畝。(記者 吳曉菁 通訊員 林永利)

(責編:林東曉、吳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